查看原文
其他

《择天记》:我看见野草一样的力量

2017-06-01 齐亮 风吹花落雪


 

最近把《择天记》追完了。我看的是小说,不是电视剧。小说看了几分钟,吸引我看了下去;电视剧看了几分钟,就不想再看。


网络作家猫腻的写作和众多公号作家类似,都要日更。日更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他的作品里展露无疑,日更的缺点是有太多粗制滥造的地方,日更的优点是日复一日的训练磨砺了作家的天赋与才华。所以小说高潮迭起,有那么多让人喜欢的情节,即使那些粗制滥造的地方都不会阻碍你追下去。

 

 

这也是一个让我着迷的问题。我关注的那些公号,我为什么要日复一日的看他们的文章呢?比如连岳的,和菜头的,另外几个作家的。明知道会有那么多重复的废话,那么多他们已经讲过八百遍的观点。还有那么多粗制滥造的你不喜欢的地方。


——持续的关注并不只是因为认同对方的三观,那只是一个小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你期待新颖与惊喜。并且知道他们会一次次的带给你。他们写下多少废话,就会有多少杰作。他们有多少无聊的重复,就有多少创新。

 

 

有几年我每天都要去打乒乓球。如果有个观众每天都跟着我去看我打球。会觉得每场球都有意思吗?不会的,会有很多他觉得枯燥的无聊的重复的乏味的东西。但那就是我打的最好的时候,打了很多好球。


在读《择天记》的时候我忍不住拿它和《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龙族》相对比。这当然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后者都属于“精心的写作”,这种写作精雕细磨,文笔精准,这种写作的反义词,就是“日更”。少见那些疲惫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写下的大量粗制滥造的情节,以及为了日更而日更的滥情与糊弄。并不是后一类作家不会这样写,不会写这些,只是很少会让我们看到。不用日更,一年出一本书,当然可以反复斟酌,从容删改。

 

 

猫腻是起点中文网的作者。


起点这种网络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动辄几千字。还出现了作者累死的新闻。这种工作和我们辛苦打工并无不同,不是提供最成熟完美的作品,而是进行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猫腻的作品即使成书后也像是充满瑕疵的半成品。即使他写得最好的《庆余年》和《择天记》。


有一刻我忍不住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庆余年》和《择天记》这样的作品,如果能在完成后认真修改,删掉大量的垃圾内容,好好重写,反复斟酌,也许会成为《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一样的经典。


但是经典的意义是什么?能让这些网络作家赚更多的钱吗?或者这只是我作为读者的一种思维束缚,他们干嘛要写“经典”?

 

 

多少年后学者写文学史,会提到《庆余年》和《择天记》吗?会提到连岳、和菜头这些我喜欢的公号作家吗?(我没有用作者这个词。)知识分子向来蔑视庸俗。但这些属于大众的作家真的庸俗吗?《择天记》据说有上亿的点击量。


这些作者不会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这些读者不会为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一篇篇学术论文。有人日复一日的写,有人日复一日的追。那常常不是最好的作品,可是最好的作品该是什么样子?必须要成熟完美吗?还是也可以充满瑕疵?


这样的写作与阅读,都像是野草在风中默默生长,你可以鄙视它的存在,却会一次次感觉到野草的力量。

 

 

配图来自:当当网

推荐阅读:我用了这么多年,才活得像一个人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