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大后才发现,安徒生童话里有可怕的一面

齐亮 齐亮说 2021-02-19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


今天是安徒生的诞辰,作为一个读童话长大的人,发两篇关于安徒生的旧作,作为纪念。


纪念一个在童年时陪伴过我们的作家,可以采取的方式不一定是喋喋不休的赞美,也可以是新的角度与思考。


毕竟,读书不是为了膜拜大师,而是为了更清醒的去思考现实。

01.《海的女儿》:

那么唯美的爱情,还是留给别人好了

1


小时候我最不喜欢的童话,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阅读的时候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名叫《流血的爱人》的惊悚片:

 

“你的每一个步子都将使你觉得好像在尖刀上行走,好像你的血在往外流。”

 

“在他跟别人结婚的头一天早晨,你的心就会破碎,你就会变成水上的泡沫。”

 

“伸出你的小小的舌头吧,我可以把它割下来作为报酬。”

 

在这个故事里,爱就是不断的牺牲。


美人鱼为了王子,牺牲尾巴,牺牲舌头,牺牲生命。


这种牺牲令一个小孩心生恐惧,却被虚伪矫情的大人们称之为“唯美纯粹的爱情”。

 

2

 

有些故事我一开始就不喜欢。


有一个古典传说,讲美丽的姑娘和书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因为姑娘太貌美,导致书生不能专心读书考取功名,姑娘就把自己的脸划烂了,让书生刻苦学习。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海的女儿》的中国版。它们讲的都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千百年,就像我不明白《海的女儿》为什么会享誉世界。


我不知道人类为什么如此喜欢歌颂牺牲,也许是因为牺牲很难;也许是因为“自私”一直被视为人性的污点,“无私”被看做对人性的超越。


《海的女儿》的另一个中国版,就是《天龙八部》里游坦之的故事。为了阿紫,他可以挖掉自己的眼珠献给对方。哪怕对方一直蔑视他,虐待他。


这就是纯粹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3

 

自私很早就被视为人类的一种劣根性。


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民间传说,无私永远被赞美。那些为了主人去慷慨赴死的门客,为了守城吃掉妻子的将军……他们都变成了英雄,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也许是因为那些牺牲都太过艰难,只能期待他人来挺身而出。所以我们内心隐隐期待自己也能勇敢的牺牲一回。至少,在爱情里。


我们希望能够拥有一次没有计算、没有功利的爱情,无私而纯粹。即使我们自己不愿意,我们也隐隐的期待或者觉得别人应该那样做。


青蛙王子让公主亲自己一下,就可以把井底的金球扔给他。青蛙王子的爱是功利的,人鱼公主的爱是无私的。


但是,无私的爱,就比比功利的爱更高级吗?


我觉得青蛙王子的故事,要美好的多。


小时候我这么觉得。


长大后我依然这么觉得。

 

4

 

安徒生出身贫寒,相貌丑陋,一生没有结过婚。


据说他向几位高贵的夫人们求婚都被拒绝了。为什么他求婚的对象都是高贵的夫人而非平民?这里也许有一个屌丝的痛苦与盼望,我们每一个人,总是会习惯性的仰望更高更好的世界,就像海底的公主会爱上陆地上的王子而不是身边的鱼虾。


我们爱一个人,有时是因为她代表了我们仰望的那个美好且高高在上的世界。但是那个人和那个世界,常常是高攀不起的。


有些人奋斗一生,都没有机会和对方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有些人倾其所有,都不会被男神记住名字。(就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在命运面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的屌丝,都有求而不得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是一种绝望的盼望。


张爱玲说,爱是低在尘埃里,开出的花。


安徒生说,爱是低在海底,化作泡沫。

 

5

 

我并非反感一切形式的牺牲。


当我看着我爱的人因为疾病或伤害而痛苦挣扎时,有时我也宁愿那些痛苦发生在我身上。但这并不说明牺牲就应该被鼓吹和赞美,牺牲就会让爱情更高尚。


我曾经写过:歌颂奉献都不怀好意,赞美牺牲都别有用心。


在爱情中,我依然愿意保守的看待牺牲与奉献。我会在雨夜跑两条街去给对方买药,也会吃掉本来计划留给她的小蛋糕。如果我们习惯性的为牺牲而自豪,为自私而羞耻,我们的心理就很容易会变态,我们甚至会变本加厉的要求对方不断的牺牲和奉献。

 

6

 

安徒生还有一个爱情童话,叫《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那里面没有高贵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没有不断的牺牲和奉献。只有平庸生活里的小小欢乐。那是我更喜欢的一个爱情童话。


在《海的女儿》里:“可怜的小人鱼,你忍受过痛苦,你坚持下去了,你已经超升到精灵的世界里来了。通过你善良的工作,在三百年后,你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


我不觉得忍受痛苦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更不觉得成为精灵、拥有不灭灵魂有什么意义。我宁愿人鱼公主不能忍受痛苦,放弃这没有希望的爱情,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忍受痛苦不应该被喋喋不休的赞美,牺牲奉献不应该被连篇累牍的歌颂。


如果还有人喜欢大谈《海的女儿》讲述的是多么唯美纯粹的爱情,你大可以问他:“你愿意像人鱼公主一样毫无保留的去爱吗?”


他很可能会急忙摆手:“不,不!那么唯美的爱情,还是留给别人好了。”


02.《打火匣》:

她长得丑,就该死吗?



“你要它有什么用,请你马上告诉我。不然我就抽出剑来,把你的头砍掉。”

“我可不能告诉你!”巫婆说。

兵士一下子就把她的头砍掉了。她倒了下来!他把他所有的钱都包在她的围裙里,像一捆东西似的背在背上;然后把那个打火匣放在衣袋里,一直向城里走去。


《打火匣》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


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退伍的士兵为了抢劫神奇的打火匣,残忍杀害了打火匣的主人老巫婆,然后利用神奇的打火匣召唤暴力机器(三只大狗),霸占公主,最后使用暴力夺取国家统治的故事。


这篇童话的神奇之处在于主人公(士兵)的所有邪恶行为都变成了正当的,我们目睹邪恶而不觉其恶。这再次证明了故事有颠倒黑白的力量,就像我们小时候看朱元璋、洪秀全的故事时,会把这些罪恶滔天的大魔头当成大英雄一样。


这种叙事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呢?首先,是贴标签。我们去看双方的身份,一方是退伍士兵,天然的正面形象;而另一方则是老巫婆。这里的老巫婆,和地主,富农一样,类似黑五类,或者纳粹时期的犹太人。


她的“黑身份”,让她天然的处于道德劣势。虽然在这则童话里,我们看不到巫婆做过任何坏事。


在童话中,巫婆的相貌是丑陋的:“下嘴唇垂到奶子上。”


时至今日,丑化他人的艺术不断发展,但用对方相貌来说事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依然不断地出现。比如王宝强的粉丝们会攻击马蓉素颜照多么丑,批判沈石溪的人会说沈先生的长相不配写儿童文学。这种方式被不断的重复,说明它依然是有效的。


无论是否承认,我们多数人其实都是颜控,对于长得丑的人,我们不但缺乏同情,甚至会鄙夷和厌恶。


士兵杀掉了巫婆,抢劫了巫婆的财产,用打火匣召唤暴力机器(三只大狗),霸占了公主,夺取了国家政quan。这样的“童话”于我们是如此熟悉。它和《牛郎织女》《罗宾汉传奇》这些传说故事异曲同工。


这些故事的核心是蔑视产权,抢劫有理。


在这些故事里,强盗不被谴责,反而被赞美;杀戮不被批评,反而被视为正义;受害者不被同情,反而被丑化;暴力不被警惕,反而被崇拜。

所有的士兵都害怕起来,老百姓也都叫起来:“小兵,你做咱们的国王吧!你跟那位美丽的公主结婚吧!”

当年与学生聊《水浒传》,聊到林冲火拼王伦,学生们争论这么做对不对,一个小男生气愤的说:“他(王伦)自私,他就该死吗?”


多年之后,重读安徒生经典童话《打火匣》,我也悲哀的发出疑问:“她(巫婆)长得丑,就该死吗?”


上一篇:

向罗永浩学习:“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