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日课(03.21):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分享
为城市,我们一起终身学习
技能 | 新知 | 思维
本期日课为大家推荐一个新栏目,国匠听书频道,未来会为大家带来一些音频类知识分享,希望大家喜欢,点击以下音频开始收听。
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分享
文字:宋 云(微信公众号阅读城乡)
编辑:黄小小
阅读:小 蓓
关于作者
作者:简·雅各布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月第一版(中文版)
简·雅各布斯,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筑论坛》助理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写作了本书。她的著作还有《城市经济学》(1969)、《分离主义的问题》(1980)、《城市与国家的财富》(1984)、《生存系统》(1993)。
关于本书
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以流畅而充满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城市的神秘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及背后的秩序,探讨了多样性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是什么使得街区安全或不安全?什么构成街区,它在更大的城市机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一些街区仍然贫困而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雅各布斯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本书对于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极具借鉴意义。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本书的主要内容:
1.作者首先对传统的规划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理论指导下的空间实践,并没有带来城市的活力,反而加速了某些地方的衰败。这些理论包括:
(1)花园城市。霍华德为改变19世纪晚期伦敦穷人的生活状况,创立了一套强大的、摧毁城市的思想:彻底推倒重来,把城市功能全部分类成简单的用途,并以相对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安排这些用途;把“健康”住宅作为重点,然后因不喜欢乱糟糟的街道,而使住宅全部背向街道朝里;把商业看作固定的、标准化的物品供给,而没有考虑其社会、文化功能。
(2)区域规划。区域规划者(也被称为“非中心主义者”)要将大城市稀疏化和非中心化,将其中的企业和人口驱散到小型、分类隔离的城镇中去。其认为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不是街道本身,而是街区(街道和街道之间的那一块区域),尤其是超级街区;经过规划的社区必须要成为一个自足的“孤岛”,必须要抵制未来的非理性变化;为了强调和突出新秩序的必要性,总是要改造老城。
(3)梦幻之城。柯布西耶的梦幻之城由花园内的摩天大楼组成,小汽车在高架桥上快速行驶。梦幻之城让汽车成为了规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主干道纳入高速单行道,减少了街道的数目。作为一个建筑师的城市理念,它如此的有序、明确、容易理解,因此被很多人追随,不管得出的设计是多么的庸俗和笨拙,不管空地是多么的单调和无效。但是,至于城市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它什么也没有说。
(4)城市美化运动。它始于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展览会,因批判芝加哥的现代建筑,而模仿文艺复兴的风格,建设了沉重庞大的纪念碑。城市美化运动由展览会的策划丹尼尔·伯纳姆发起,其目的是建立城市标志性建筑。一个又一个城市建造了市中心或文化中心,而这些中心周围的区域却逐渐凋敝破落,因为这些中心与城市的其他部分截然分开了。
自始自终,从霍华德到伯纳姆以及到最近的城市改造法律的修改,全部的观念和计划都与城市的运转机制无关。缺乏研究,缺乏尊重,城市成了牺牲品。
2.作者认为城市是否具有活力(也就是死还是生的问题),其背后的秩序就是城市是否具有相互交错、互相关联的多样性,因为这样的多样性会带来经济和社会上的相互支持,形成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催化和滋养这种互相支持机制的科学和艺术。作者重点阐述了人行道、街区公园和城市街区这三类空间,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最普通的场景和事件,试图弄清城市表现出来的神秘叵测的行为,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1)人行道。城市街道,除了交通功能,还有其他功能。城市中的人行道,除了行人走路外,也有其他很多用途。城市中的人行道孤立来看意义很抽象,只有与周边的建筑物等或附近的人行道联系起来时,它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
如果城市的街道和人行道安全,这个城市也是比较安全的。在陌生人众多的大城市,如果一条街道想确保安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要界限分明。第二,必须要有一些眼睛盯着街道,这些眼睛属于街道的天然居住者(因此楼房必须面向街道)。第三,人行道上必须总有行人。
人行道可以促进交往(城市中的非正规公共生活),有助于建立街区的信任。人有保护隐私的需求,又希望与周围的人接触、可以相互帮助。好的城市街区能实现这两者的平衡。大城市的人行道可以让互不相识的人能够文明、有尊严、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平安地相处、包容,因为人行道上的交往虽然无组织、无目的、低层次,但却构成社会资本的一部分,让城市生活非常富有。
人行道为孩子自由自在的随意玩耍提供空间,有助于孩子的同化。城市里的孩子需要各种玩耍、学习、运动的地方,同时也需要一个户外的非专门的活动场地,在那儿可以走动、玩耍、嬉闹,并形成对世界的了解。城市里活跃的、足够宽的人行道可以出色地承担这个角色。因为,孩子在这里不仅受到很多双眼睛的安全监视,而且会从成人们那里学会公共责任感。
城市规划正统理论中最有害和最具破坏性的思想,正是对城市街道的废除,并尽量减少它们对城市生活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2)街区公园。如果街区公园面积较小、数量合适、阳光充足、周边功能多样化、拥有活动中心和独特的细节设计,就可以吸引不同使用者自发地使用,成为有活力的公共庭院。如果街区公园不符合以上条件,就必须引入多样化的特殊功能(如游泳、溜冰、钓鱼、放风筝等),以吸引人们在不同时间使用公园。
(3)城市街区。街区本质上是一个日常的自治的机构,自治既包括非正式的自我管理,也包括正式的自我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认为只有三种类型的街区是有用的:1)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2)街道为主的街区;3)大城市中的地区。一个城市的整体性表现在能够聚拢有共同兴趣的人,这是城市最大的可用资源。成功的街道为主的街区,是社会和经济的连续体,具有集体行动的能力。城市的地区需要将城市的资源输送到街区需要的地方,同时它们也得把街区实际情况“翻译”成政策和目标,转达给作为整体的城市。
3.城市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拼图,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混合用途。因此,如何综合不同的用途,产生丰富的多样性,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需要以下四个条件:
(1)主要用途的混合。主要用途必须多于一个,最好多于两个。主要用途的混合必须非常有效,才能产生多样性。那怎样才能有效呢?除了要与另外三个条件结合起来之外,它本身要做到:1)同一条街道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有使用人群;2)这些人群中的一些人必须使用相同的设施;3)可以平衡不同时间段里的人群,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应和相互支持。
(2)小街段。大多数的街段必须要短,也就是说,在街道上很容易转弯。这会让行人有更多的路径选择,增加当地商业的吸引力,并满足不同商业的需求。
(3)老建筑。一个城市应该有不同年代的建筑组合起来,老建筑也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因为老建筑租金会比较便宜,可以给一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孵化空间,有利于主要用途的混合。
(4)密度。人流的密度必须达到足够高的程度,不管这些人是为什么目的来到这里的,其中包括本地居民。因此,住宅密度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合适的住宅密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没有统一标准。如果密度阻碍了城市的多样性,那么这样的密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今天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将人口集中在大都市,同时又避免产生病病怏怏、无药可救的街区。对集中的城市人口的否定态度,导致了规划理论失去生命力和理性。作者认为人口的集中是一种资源。我们的任务是,提供合适的密度和足够的多样性,为城市人提供发展城市生活的良好机会。
(1)作者首先对传统的规划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理论指导下的空间实践,并没有带来城市的活力,反而加速了某些地方的衰败。(2)城市生死背后的秩序就是城市是否具有相互交错、互相关联的多样性,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催化和滋养这种互相支持机制的科学和艺术。(3)如何综合不同的用途,产生丰富的多样性,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问题。
人们常说我们太沉溺于生活的方式,我却要说,文明的价值就在于让生活方式更复杂。生活本身就是目的,若问生活有价值否,唯一答案就是你是否拥有足够的生活。
——小奥利弗·W·霍姆斯
本文来自:信公众号“阅读城乡”,轻松学习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地理类经典书籍的核心内容,迅速领悟作者思想,更好地开展城乡研究和规划设计实践。欢迎添加作者个人微信号“songyun9940”。
更多音频类栏目,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国匠城APP”。
国匠城 APP
为城市,我们一起终身学习
回复“APP”即可下载国匠城APP
投稿,合作,咨询信箱
admin@cau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