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摩拜ofo否认合并传闻,共享单车下一步会该怎么走

2017-06-30 记者 刘畅 理财周刊


“共享单车”最近又连连抢占新闻头条:一边是摩拜和ofo继续大手笔融资,另一边是单车企业破产倒闭。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尚无解决方案。那么,怎样的创业才是可持续的?

 

共享单车“死亡”第一例

 

6月13日,悟空单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正式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善后工作包括:全额退还一切投资款;对市场上留存的单车,派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目前已基本回收完毕;声明发布之日起30天内,继续为APP账户内存有余额(含押金)的用户办理退款。

 

该官方微博资料显示,今年1月7日,悟空单车宣布进入重庆市场,这是重庆街面上首个共享单车;首批投放车辆分布在重庆主城,最终预计投放10万辆,覆盖重庆城区;悟空单车还计划进入全国334座城市,设立超过1万个共享单车站点,计划在年内投放超过100万辆单车。

 

计划很宏大,现实却很残酷。在重庆首期投放的1200辆悟空单车,短短几个月就已经有九成失踪。同期内,悟空单车没有后续资金跟上,于是只好关门。

 

“此次共亏近300万元现金,所有投资都是我另一个公司的资金,如果现在不退出,另一个公司也要垮掉了。”悟空单车大股东雷厚义对媒体如此诉苦。雷厚义还表示,如此高的折损率,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力将锁车功能的机械锁换为“锁车+定位”的智能锁。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共享单车怎样骑得远?

 

文章指出:“当下,大部分单车企业还只是把共享经济作为卖点,依靠吸引资本的眼球扩张规模,何时能够通过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个未知数。外部输血固然可以解一时之急,但内部造血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单车企业在忙着拉投资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共享经济本身可以创造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然而,不计成本地快速扩张,往往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有违共享经济发展的初衷。媒体调查显示,如果不加控制,今年单车投放总量将近2000万辆,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今年1月以来,《人民日报 》对共享单车这一新鲜事物几乎每月有评,“共享单车如何便民不扰民”( 1月25日);“停好”才能挺好(2月3日);“共享单车,更需共治”(3月7日 );“共享单车别只方便自己”(4月6日)。这些评论反映了共享单车在大规模投放的同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今,国内已有100多家共享单车公司,大规模投放的就有30多个品牌,而追风者已经出现“阵亡”——是时候理性地看待共享单车了。

 

共享单车两巨头又获大笔融资

 

共享单车有多火爆,从一个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来:截至目前位于共享单车第一梯队的摩拜单车和ofo估值已达到100亿元,阿里巴巴估值达到这个数字用了6年时间,腾讯用了7年,而摩拜单车和ofo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这种近乎“疯狂”的火爆背后离不开资本大佬的力挺。

最近,摩拜单车和ofo背后的大佬马化腾与朱啸虎在朋友圈互怼,引发网友围观。

 

先是ofo小黄车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艾瑞咨询出具的一份共享单车报告,该报告显示,ofo活跃用户增速为摩拜的6.5倍。马化腾随即回击:“天天可看实时数据,从微信支付看摩拜胜出,勿因投资而歪曲事实。”

 

朱啸虎又说:“微信数据只是一方面,可以去实际街头看一看。”马化腾再次回应:“堆一堆哑终端谁不会。”

 

值得关注的是,在两位大佬互怼之前不久,摩拜单车和ofo都获得了可观的融资。

 

6月16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这也是目前为止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本轮融资由摩拜单车老东家腾讯领投,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3月1日,ofo宣布完成4.5亿美元D轮融资,不久后的4月22日获蚂蚁金服D+轮战略融资(具体金额不详)。

 

另据6月26日路透社报道,ofoCEO戴威表示该公司新一轮融资已接近完成,将利用融资继续迅速扩大单车投放规模,计划年底前公司单车投放规模达到2000万辆,较目前的600万辆增逾两倍。

 

短期内合并可能不大

 

6月26日,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与ofo创始人戴威共同参与达沃斯论坛活动期间的一张合影,引起外界对于这两大共享单车巨头合并的猜测。之后,两位当事人在朋友圈迅速发图解释,这只是共同参与一场活动,希望“大家还是别借题发挥断章取义了”。

 

合并之说并非毫无根据。中国互联网业过去两三年已出现多起两强合并,例如生活服务平台“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叫车平台“滴滴”与“快的”的合并。

 

戴威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美团’与‘大众点评’、‘滴滴’与‘快的’等合并,其动力都是为了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而共享单车领域本身的获客成本本来就低,有盈利的基础,合并的欲望并不强烈。”

 

他将摩拜与ofo目前的商业模式形象地比喻成目前智能手机业的苹果与安卓两大阵营。相对于摩拜单车的追求精致和商业闭环,ofo更关注规模扩张和平台开放。他表示:“未来ofo将不太会考虑以并购的形式扩张,而是尝试与一些区域性的共享单车企业合作;将会开放数据接口和提供流量,吸引更多共享单车平台一起加入。”

 

不过,从股权结构上看,两家公司已经有了交叉股东。根据融资纪录显示,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先后分别投资了摩拜和ofo。

 

6月24日,在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论坛上,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创始人陈伟豪认为,在过去的半年内,两家公司打成了平手,未来摩拜和ofo终将殊途同归。

 

但是,金沙江创投董事朱啸虎则表示,ofo投资人和摩拜的投资人在认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从目前来看两家共享单车企业不太可能会走向合并,未来则可能有“水到渠成”那一天。

 

变味的“共享经济”

 

资本推动,并非需求推动,这使得“共享单车”已经变味。带来的效果则是过度投放——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海市场为例,市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共享单车的问题是颜色不够用了”。继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绿色的优拜、黄紫相间的永安行、白身红轮的共佰、银身蓝轮的1步单车之后,市场上又多了彩虹色的七彩单车。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共享单车市场品牌超过12个,总量突破106万辆!”

 

盲目的投放不仅浪费资源,更大的问题是拥堵道路。3月中旬,鉴于中心城区停放点容量趋于饱和,上海市交通委约谈了摩拜、ofo等6家共享自行车企业,要求中心城区暂停投放。于是,共享单车在短短几个月内集中投放到上海中心城区之外。

 

3月中旬,共享单车共投放约45万辆,而目前超过106万辆,可见超过60万辆的共享单车密集地投放在中心城区之外。尤其是地铁口,已经因共享单车而堆积成灾。以上海地铁12号线七莘站为例,附近路口共享单车排了几百米长,而且完全占据了人行道,行人只能走在非机动车道上,每遇助动车飞驰而来常有险情。

 

如果忽略公共利益,必然招致公众的反对,也必然会促使政府监管、整顿,这样的创业是不可持续的。

 

最新的案例则是“共享雨伞”:6月22日,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然而没满1天就被城管“下架”了。原因很简单:共享雨伞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

 

虽然此事件引发网民广泛争议,但一个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是普遍赞同的——如果公共设施上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个人生意,那这个城市还不乱套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