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深圳狂甩上海几条街
10万亿市值的深圳
有媒体最近作了个报道,标题是——“史诗级城市PK!10万亿市值深圳,猛甩上海几条街,多出1个广州或3.5个成都!”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格局讲了很多年,如今深圳强势上位,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广州,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上海。论据是,“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刚刚突破10万亿元大关,狂甩了上海几条街。”
文章指出,因央企的总部绝大多数都在北京的原因,北京的上市公司总市值遥遥领先,2017年11月底达到了23.59万亿元。真正的竞争发生在上海和深圳之间,5年前的2013年年底,总部在上海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3.34万亿元,深圳为3.13万亿元,上海高出深圳2100亿元(相当于6.7%)。
而在蓝筹股暴涨的2017年,深圳受益程度远超上海,短短11个月,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飙升了超过3万亿元,增幅接近50%;而上海的总市值增加了8400亿元,增幅只有不到13%。
以2017年11月底的总市值计算,深圳的10.04万亿元比上海多出了2.54万亿元,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的广州总市值为2.62万亿元,深圳总市值已经差不多比上海多出了1个广州总市值。
于是,有网友悲观地认为,“北上广深”要改为“北深上广”了。还有人说,“香港、广州正在沦为‘环深圳城市’了,上海、苏州会不会沦为‘环杭州城市’?”
对此,财经作家秦朔的观点较为客观。他认为,上海有强大的国资、外资依赖,有“制度性租金”的优越环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精神,“但是,要说上海就不可能在生产性创新方面挑战深圳、浙江、北京,不可能出现‘互联网王者’,我倒真的不悲观。”
城市对比不是“单向度”的
其实,城市与城市之间不能简单地“单向度”的对比某一方面,而要看这个城市有怎样的定位,与“对标城市”相比较是有意义的。就像纽约不会对标硅谷一样,不同类型的城市区域之间,以眼前的你长比我短,或者以我长比你短,都不会得出建设性的观点,都只是快活嘴皮子的肤浅行为。
2015年,中共深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重新定义深圳的城市定位,首次提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概念。
那么,上海的城市定位又是什么呢?
2016年,上海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上海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愿景,就是到2040年,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没错,上海的城市定位就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它是一个包含“创新”在内的综合性的城市目标。
为啥要定这样的目标?2017年946 32620 46 15231 0 0 1480 0 0:00:22 0:00:10 0:00:12 3220pan>月份召开的“第2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作了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给出答案。
应勇说,“全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国际化的高端形态,是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核心节点,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实现了由传统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转变,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深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一。上海将按照国家部署,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迈进。”
这一回答,明确地指出,上海的发展已经步入“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阶段,因此便有相应的城市定位。
为什么说到了这一阶段呢?以下6点,说明上海已经基本具备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上海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8%,超过2.7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0%左右,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第二,上海拥有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上海是全球金融市场最齐全的城市之一,2016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超过1300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五个亿级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达617公里,跃居全球城市之首。
第三,上海拥有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2016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国的28%、全球的3%以上;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型机构1300多家,是全国最多的城市之一。2016年国际旅游入境者超过850万人次,是我国内地城市中最多的。
第四,上海拥有较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2016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7万元和2.55万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3.18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五,上海拥有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17年保持在3%左右;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近10年来年均下降4.9%,PM2.5年平均浓度近3年来年均下降1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上世纪末的3.6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7.8平方米。
第六,上海拥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安全环境,构建了高标准、广覆盖、全天候的公共安全体系,成为世界上刑事案件和火灾等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最低、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落到城市发展的实处
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并非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实处。
2017年12月11日至12日上午,上海市委举行了学习讨论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指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四方面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李强在会上指出,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从彰显功能优势、增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和厚植人才优势这四方面发力。除了要构筑以上四方面的优势之外,还需要立足当前,尽快打响上海品牌。
一是要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经济能级,增强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既要继承发扬老品牌,也要做大做强新品牌,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要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创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汇聚更加丰富的全球高端品牌,打造更有特色的知名商业商圈,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大机遇,把上海建成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四是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要用好用足,大力发展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支持文化展示、文化演艺、文化市场发展,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使上海文化金名片更加闪亮。
文创50条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深圳有“深圳速度”,上海亦有“上海速度”。
12月14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上海文创50条”),推出涉及影视、演艺、动漫、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8个重点领域的50条政策措施。这是对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个政策性保障法规。
“上海文创50条”提出,未来5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0年,占比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目前,上海文创产业总产出1.04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1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同比增长8.2%。
以电影产业为例,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电影票房位列全国城市中的第一位,也聚集了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梦工厂影视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电影制作企业,占据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半壁江山。
为进一步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上海文创50条”提出,加强影视剧本扶持,着重扶持原创;建成一个现代化、前瞻性、支撑影视生产链的影视制作基地,催生一系列创新技术,占领影视制作技术高地;重点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企业。
“上海文创50条”的提出,使得上海距离“人文之城”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短评:
城市的历史使命
每一座特殊的城市都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
深圳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也是民营经济最为集中之地,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激发、释放“民营经济”这一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因素。
上海长期以来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转型之中将继续扮演国家重大战略执行者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全球科创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
之所以有这种不同的历史使命,是由于两地有着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上海的所有制结构中,央企、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企的比重基本为为1:1:1:1,各种所有制经济兼容并举。与之相对比,深圳的所有制机构却极为简单,几乎超出90%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国企、央企和外企所占的比重较低。
如果硬要单纯比较两地上市公司市值,一个结论就是——民营企业股价高、市值大。民营企业因为没有历史包袱、嗅觉灵敏、步伐灵活,所以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更高的市盈率、更高的股价——难道不很正常吗?
从单纯的上市公司市值出发,来判定谁的整体经济实力强——这是肤浅的。
好比在重量级拳王和短跑冠军之间比较谁实力强一样,只能成为八卦谈资——史诗级体育PK!百米9秒58的博尔特,猛甩拳王泰森几条街,多出1个刘翔或3.5个邹市明!
所以,面对有些媒体的单方面比较,还是一笑了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