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行长易纲首秀,透露中国经济十大信号!
文章来源:凤凰财经
微信号:finance_ifeng
当改革春风吹遍中国之时,大洋彼岸的一个中国学者做了一个决定,放弃美国大学的终生教职和高薪,回到中国大地,宁愿拿900元的月薪,也要回国普及经济学教育。
他想干的事情很多,日益发展的祖国为他打开了一幅壮丽的蓝图。从北大学子到中国央行行长,他从来不忘自己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初衷。他是新任的央行行长——易纲,一位充满传奇经历的学者和一位老央行人,在央行内任职已有20年之久。
时光回到32年前,1986年易纲在美国的一所当助理教授的税前月薪是几千美金,只有两天有课,而自己妈妈一个小学校长,工资只有99元人民币。当时易纲就开始反思这件事:“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全能的人,能力比我要强多了,她管一个学校,管几十个老师,我在想为什么中美劳动生产率差距这么大?原因何在?我后来搞经济研究和货币政策,实际上跟我的经历,以及这个反差和我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1994年,在时代的召唤下,易纲决定回国。之后他跟林毅夫等人一起创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而他与央行正式结缘是在1997年,当时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这对中国当时进行的金融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反对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保守声音盛嚣尘上。
从参与创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他的研究范围就不再局限于金融领域,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日后走上央行行长之路埋下了伏笔。
他是质疑者,也是思考者,始终站在中国经济的最前沿。
在他的《中国货币化进程》一书中,他写道:“我对居民楼一年到头总有人在搞装修深恶痛绝,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拉链路的频频出现无可奈何,对长官意志造成的马路人行道地砖的反复更换,路旁树木不断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对水资源的担心尤甚,曾经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曾因试验两次小便后冲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评。”
而在课堂上,他谈论最多的除了货币政策,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他谈到了云南、贵州,对那里生态的破坏和严重的污染感到焦虑。早在1998年,他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一文中就详细解释了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他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比速度更为重要。
这或许也是他获得任命的原因之一,解决中国的复杂问题,需要世界视野,也需要基于中国本土的现实思索。
时代将他推向了新的舞台,作为新任央行行长,他的首次公开演讲,都说了啥?
在2018年中国高层高峰论坛上,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环节发表主旨演讲表示。
下面是易纲行长首秀的满满干货,透露了10大信息:
1、当前金融工作主要有三大任务。
目前金融方面主要工作可以概况为三句话,一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二是积极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三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
2、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下一步,货币政策总体上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保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3、对社会资本参与少的薄弱环节将适度采取精准滴灌。
对社会资本参与比较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地采取精准滴灌,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等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4、要稳住宏观杠杆,抑制风险积累。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约束、规范表外业务和通道业务等多种方式,使社会整体的负债增长较快的情况进一步的平稳下来,抑制风险的积累。
5、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要深化金融和其他领域,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改革。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推动建立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6、补齐监管短板,明确监管姓“监”。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尽快补齐监管的短板。进一步明确监管姓“监”,优化监管力量。严格执行监管法律。
7、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活动。
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管理,加强金融领域的准入管理,清理整顿各类无照经营,或者是超范围经营的金融业务,没有经过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
8、扩大金融业开放,要遵循三条原则。
金融业的开放有三条规律要遵循:
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业应当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以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金融业的开放要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要以金融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9、有能力化解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
在回答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时,易纲表示,如果有外部冲击、市场波动传染到中国,目前为止,我们的银行体系、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完全可以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10、今年通货膨胀压力比较温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CPI涨幅的目标是3%左右,我们预测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温和。
央行的未来,两任行长一脉相承。
如今正式接过周小川的衣钵,易纲面临着新的挑战。
2018年初,易纲在《中国金融》2018年第3期发表文章《货币政策回顾和展望》。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依靠货币信贷的“大水漫灌”来拉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条件。
央行将探索将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MPA考核,优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
可以预见,与周小川共事十余年,易纲接棒的央行改革,与从前的路径将是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