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京状元熊轩昂: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2017-06-28 语文月刊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

咨询电话:02085213337,微信13602424805(手机)

====




  1  



这几天,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火了,不是因为他考出了690的高分,而是因为他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大实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

 

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

 

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当今不光是先天“寒门难出贵子”,而且连后天“孟母三迁”的故事也难发生了。 

   虽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广受诟病,但出身农村的孩子,确实很可能从出生后不久就落后了。“几年前,一项针对农村幼儿认知水平的调研令罗思高感到震惊。这项研究由REAP负责,历时两年(2013年~2015年),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贝利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陕西省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而在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高达55%。”

   再说后天教育。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前两天他们所里合伙人聚餐,席间谈到某个合伙人给孩子请了家教教历史,面试后选中了一个耶鲁毕业的家庭教师,薪酬是7周20万人民币。很多富二代大多数并不是所谓的纨绔子弟,很多都有修养、有内涵,还很勤奋。聪明人愿意下笨功夫已经很恐怖了,更何况还有外在资源的加成。  

  

  古时还有“孟母三迁”的方式来改善孩子的生长环境,而今户籍、房价、学区、学费等各种限制基本杜绝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都在说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此话不假。但人类社会自始就是个阶级社会,从来没有什么天下大同,既得利益阶层强化自身利益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以前跻身上层社会靠革命,后来靠教育,现在靠什么可能有点让人迷茫。但同样北大毕业的,有混得特别差的;三流学校毕业的,也有混得特别好的。说明了什么?靠社会化的流水线式教育越来越不能保障自身的长远发展,但凡是懂得自我教育的人,还是有很大机会能突破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



熊轩昂此言一出,立刻在网络激起渲染大波。

 

有些人赞扬这熊孩子小小年级就有如此见识,说出了大人不敢直面的现实问题;有人批评他言语偏激,是对农村大学生的贬低;更多人则是感慨: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住在罗马。



  2  




正如熊轩昂所说,与大城市“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孩子相比,山村的孩子们,的确有着种种劣势。


 

朋友在安徽人农村长大。一排白砖房,一根树枝改造的旗杆,就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们都是村里的“文化人”,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过是小学毕业。

 

后来,朋友升入镇上唯一的初中,老师们大多是中专毕业,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所谓的教学质量。

 

可这些中专毕业的乡村教师,仍会被课本上的数学题难倒,仍要一个一个猜单词的发音。

  

高中,朋友考上了市区的中学。入学的第一天,她就感到了自己的劣势。她不敢开口说英语,因为说的都是错的。整个高中生涯,她都在自卑与无助中度过。

 

 

反观大城市的孩子,他们有的在学龄前早已接受双语教育,有的在小学就已申请科技专利。国学,钢琴、高尔夫,芭蕾舞等等是他们成长的标配。

 

当农村的孩子还在将高考视为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径时,城市的父母却早已提出了“赢在子宫”的口号。




  3  



大城市的孩子和家长们可以堂而皇之地信奉: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砌。”

 

但对于农村孩子,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孩子来说,知识的堆砌已然是一种奢望。他们人生前18年所为之努力的,只有冷冰冰的分数。有了分数,他们才能拿到人生的入场券,才有资格用知识堆砌梦想。



比起博采众长的素质教育,这些来自三四线孩子更愿意相信,也只能相信“累死我一个,幸福我全家”。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明显的差异,让国内的教育公平问题受到各种抨击,高考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而更令人无奈的是,在教育资源的竞争中,这些越来越多像毛坦厂中学这样,蜗居小城却在高考中取得傲人成绩的“超级中学”也败下阵来。

 

黄冈中学的金牌教师在高薪聘请下纷纷流向省会城市。而曾令黄冈引以为傲的奥数,也因学校预算紧张难以为继。


 

  4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幸运儿们总是拥有着比常人更多的资源。


这资源可能是更高的智商,可能是某方面优于常人的天赋,可能是天生的丽质,可能是正要拆迁的市区老宅,当然更常见的则是父辈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人脉。

 

所以比起正常人来说,“幸运儿”可以更轻松地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的社会资源,也许你一辈子努力的达到的终点,也就是人家的起点。


英国的贵族一出生就在学习未来应该怎样在上议院里吵架,我们难道能去跟别人比投胎?

 

教育,恰好是相对公平的事情之一,且还能有效地在更大程度上改善这种不公平状况的事情之一。作为资质平常,资源稀缺的庶民子弟,义务教育,乃是你能获得的最大福利。

 

毕竟,高考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场不看脸的考试。


  5  

县城再无清华北大

白如冰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


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但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

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甚至可以讲,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


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


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


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



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