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作文升格指导与实例训练-系列)

2017-08-10 李佳雨 孙延堂 语文月刊
27 28398 27 7647 0 0 4101 0 0:00:06 0:00:01 0:00:05 4100


2017年8月作文专辑已出,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


2017年课标II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课标2卷仿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

题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

故乡情,是一种隽永的美,永恒的意。不管身于何处,都不忘故乡。因承载着我们幼初识世界的记忆。它用一方水土,沉积千年的文化底蕴,化育了后世。故土所在为国,故乡所居是家,农耕文明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思及故乡,总带着一抹淡淡的愁绪。自古文人墨客以独特的方式抒发乡愁。杜甫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寄愁思于一轮明月,感念故土之美,思乡愁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尽管乡愁纵有千般姿态,但家国情怀是永恒不变的。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炎黄子孙,他们用一言一行讲述着对故土的情意,不仅是赞美和眷恋,更是一种守护、责任与传承。古有苏武牧羊,纵然北地艰难苦恨,纵然被要求公羊生子,仍不放弃为人臣的忠义,以国为家,心怀故土的信念,支撑他守节19年。这信念来自于《诗经》《楚辞》,来自于炎黄血脉,至今仍如长江黄河,血脉奔涌。

家国情怀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就了中国人宁折不弯、自强不息的风骨。《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于是就有了中国百年来屈辱血泪中,仁人志士抛头洒血的壮举,就有了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壮气概,就有了为民主共和殚精竭虑一生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就有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还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哪个不是用铮铮铁肩,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扛起了祖国的责任,而成为民族的脊梁。

故乡是家国情怀的伊始,以国为家,以家为国。中国人对于国家的眷恋,早已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与担当融为一体。魏源“受光于庭户现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大我”胸怀,直接影响和熏陶了今天的我们,以祖国为立身的根脉,乐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理应传承家国情怀,既然“受光于天下”,就必担起“照四方”的大责,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必是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粹,怀一份家国情怀,具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宁折不弯的脊梁,才能为家为国担当履责。生于伟大的时代,必铸就伟大的梦想。“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20181  李佳雨       指导教师:孙延堂

【佳作点评】(796——889字)

一是题目与题记直接点明中心。本文的题目十分有特色,直接点明所选材料中心,即点明文章的中心,这是文章切合题意的“窗口”标志;题记引用艾青的诗句,更是揭示中心和扣题。二是结构安排清晰,层次明朗。前三段对着杜甫的诗句,主要论述君家国情怀;第四段运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由家国情怀转入对“君子以自强不息”与“责任担当”的论述,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第五段再由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转入魏源诗句的论述,过度衔接自然。三是引用例证娴熟与观点契合。第二段暗引“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与论述形成一体;第三段引用苏武牧羊,是受了《诗经》《楚辞》化育的结果;第四段引用谭嗣同、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的诗句和事例,紧扣自强不息与责任担当;第五段论述魏源的名句与现实中的青少年结合;第六段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扣住中心,展望未来。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