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年高考作文高分攻略:议论文主体结构:“123作文法”

2017-12-14 吴炳忠 语文月刊

2017年8月专辑9月12月专辑已出,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

议论文主体结构:“123作文法”

 

/吴炳忠

 

议论文的开头、结尾的任务是十分明确的,开头引出材料提出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尽管开头、结尾的方法很多,但都离不开这个要求。

 

下面重点说说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

 

一、模型之一:

①一元概念分析法

②二元对立统一分析法

③三元发散分析法

 

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2.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龙应台

3.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亚历克马肯策

4.人们需要欺骗,让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很忙碌,很有意义。——李银河

5.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创造出闲暇。——佚名

6.忙碌的人没有掉眼泪的时间。——谚语

以上都是关于忙碌的人生感悟,生为世俗之人,或置身于忙碌之中,或置身忙碌之外,我们怎样看待忙碌呢?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结构安排:

开头:说忙碌,说忙碌的定义,引出观点。

中间:①说忙碌,定标准,什么是真正的忙碌,什么是虚假的忙碌。以及意义、危害。

②忙碌与闲暇:定义、关系、意义、影响

③忙碌与成功、失败:定义、关系、意义、影响

④忙碌与人生:定义、关系、意义、影响等

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吴炳忠

 

二、模型之二

①三元发散分析法

②二元对立统一分析法

③一元概念分析法

 

如,《荣誉与爱荣誉》。文章先进行发散思维,谈荣誉不是名誉、虚荣、野心、门第、头衔、富豪等,之后大谈什么是荣誉,说了四条,在说完总而言之,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荣的完成!之后,才谈爱荣誉

如,

(2016•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例文:

个性是什么

 

在当今时代,追求个性,彰显自我成了很多青少年的口头禅,然而对于个性的真意,又到底有几人懂得呢?于是,有很多年轻人就给个性找到了一些标识,且自以为是地傲娇了一番。

标签一:个性就是奇装异服?

读了这么多年书,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热门装束,从喇叭裤到七分裤,再从七分裤到乞丐装。倘若你耐不住寂寞偏要上一趟街,那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然很可能导致精神错乱。前一阵子,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有位老先生看见个姑娘进了男厕所,禁不住瘫倒在厕所外,口中哀叹,仿佛觉得自己晚节不保,女孩怎么能进了男厕呢?不一会儿,人出来,愣是在花红柳绿间看到两撇线条分明的小胡子。老人哭笑不得,噌的一声就从地上爬了起来。这样的新贵走在大街上,的确很扎眼。奇装异服,花里胡哨,看着个性十足,其实性别不分!

标签二:个性就是谈吐散漫?

二十一世纪了,个性就像春天苗儿,疯长疯长地,在各行各业蔓延开来。见到老人,不叫大爷了,改称老头了;见到姑娘,不叫小姐了,改称美女了;见到班主任,不叫老师了,改称老班了。称呼改了,变了味儿了,听着挺时新的,后味儿却透着难以言说的散漫和不尊重。音韵流转得那么美的汉语词汇,愣是搞成了奇腔怪调。散漫的谈吐反以个性的帽子穿梭在人群中,如若你不找一顶戴着,还有人批评你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严重者便给你扣上没有个性的破帽子。谈吐散漫了,惊天笑话不断,那魅力无边的汉语言文字就这样被个性散漫掉了吗?

标签三:个性就是行为出位?

若论青年中翘楚,郭敬明必然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文采了得,谈吐了得,打扮了得,行为更了得。最出位的莫过于受到舆论批判的电影《小时代》,片中那些青年男女在灯红酒绿生活中的出位行为,仿佛都刻满了郭敬明的影子。这个曾经的校园才子,因为抄袭事件而备受世人诟病的青年才俊,处处显现出自己个性张扬的一面,似乎自我感觉已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王者。可惜了,这样的光环只能是昙花一现。是时候好好深思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个性了。

个性究竟是什么?不是给头发变个色,也不是给衣服破个洞,更不是像洪素珠一样处处谈吐散漫、行为出位。当然我们并不拒绝那些透出时代气息的新贵,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但如果因之而突破生活的底线,恐怕就只能是浅薄无知了。

个性是什么?不是外表,是内在;不是金钱和掌声,是价值和文化;不是敷衍,是一种塑造自我、引领时代风尚的精气神!

 

三、模型之三:

①一元概念分析法

②二元对立统一分析法

③三元关系分析法

 

例文:

知入知出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提出问题)

阅读中的,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在阅读中怎样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所以就用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上三个段落是的论证,是什么——怎么做——举一例)

阅读中的,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上两段是关于的论证)

阅读,要,也要的基础,不则无所谓的目的,不能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又能,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论点)

 

四、模型之四:

组合式,即前边三种情形,依作文题的情况,任意组合。

如,《拿来主义》,它也是123作文法。文章先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再谈拿来主义。文章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的更加突出。吴炳忠

 

例文:

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沉沦;批判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

诚哉斯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没有费尔巴哈的批判精神,就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登场;没有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的拨乱反正,也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正是在批判中,我们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从必然王国一步步逼近自由王国。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批判则是对这呼声的回应。在认识论层面,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角度,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

比批判更进一步,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哥白尼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得清楚: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样的态度,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态度,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在他们眼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他们懂得,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昨天一无所有,今天一无是处,明天一无建树。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13亿人口的中国,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有问题,甚至有很多问题,都再正常不过;即便是已经熊抱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今天,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人类可以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但我们在处理人类事务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俯拾即是。做个愤青就更容易,只需加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微博便会很有气质。但是,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德尔诺夫舍克说得好,单靠政治人物的努力是难以改善世界的。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需要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有18名路人漠然而过的佛山街道,也有大学生司占杰倾注爱心的麻风病村庄;有彭宇案莫衷一是的质疑,也有硕士生李英强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志向;有郭美美炫富的空虚手袋,也有志愿者行动的朴实守望;有校园里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不休争论,也有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倡议的强烈共鸣……站在这块剧烈转型的不完美土地,有人沉溺于愤世嫉俗,有人习惯于悲观抱怨,但总有一些人以行动肩起责任,用积极主动的点滴努力,积攒起改造社会的正能量。

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不要把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却把创造的权利让给别人。历史的原野如此辽阔,作为时代的一员,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前进的一大步。

[人民日报的评论]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