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江畔月,船头灯——闲谈唐代夜泊诗歌(孙金秋)

2018-01-23 孙金秋 语文月刊

‍‍‍

2017年8月专辑9月专辑12月专辑已出,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江畔月,船头灯

——闲谈唐代夜泊诗歌

孙金秋

 

唐代是时代送给诗人最好的礼物,经由魏晋的朝不保夕与忧患悲叹,隋朝短暂的烽火后,文人墨客结束颠沛流离迎来一个可以一展才华的时代。初唐探索,盛唐达鼎盛之世,中唐经历变乱诗歌由高昂转向内敛,晚唐归于精致秀美之间,虽难以找回盛唐气象,但也为唐诗划上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号,不至于半路夭折。时代没有亏待诗人,诗人自然回赠给时代无数的名篇。月与船,山与江是唐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名山大川成就了登高望远,临江远眺一类诗作,而江畔上的一叶小舟和大大小小的渡口则成就了早发夜泊这一类的诗歌。

 

         唐代经济繁华,到盛唐时期经济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车马贸易转移到船上由纵横交错的水系勾连。陆路上的驿馆到了水路交通就变成大大小小的渡口。这些渡口即行商船也停靠客舟。便利的交通稳定的政治环境加上繁华的经济,使得唐代文人不愿意停留在自己的家乡,更加向往高山湖海,漫游之风盛行。山路崎岖往往让文弱书生望而却步,然而水是难以阻挡的。所以文人更喜欢船上的摇晃而非马背上的颠簸,就这样一路行一路看一路写,走走停停间一路向前,看两岸青山,听猿嚎鸟鸣,才气随着江水,随着船歌回荡在山峦与激流之间。他们来自八方一路游历,可江水最终都把他们带到长安,抱着求取功名之心献上最得意的诗作,希望这江上孤舟里的起起伏伏能够换来跨马游街。当然也有一批人数更多的人经水路从长安去往远方,一样是前路不可知,但是心境就大不一样了。

         船行于白天之时诗人往往诗性大发,相传李白从巴蜀入京师之时走水路白天能作几十首诗。唐代的文化氛围浓烈,给了文人极大的自信,这一类行舟之作多是歌颂山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自己生处这样的时代而暗自窃喜。当然单纯的吟咏沿江的景致不免会被人说是略显轻浮,所以诗作中常常包含对当局者清正廉明,文韬武略的赞颂,也委婉的表达着自己希望在这样美好的时代里一展万丈才,求得襟袍开的愿望。船随江水疾行如风,诗人更希望自己的诗作跑的比船更快,传到高官天子的耳朵里。等到上岸了就可以骑着高头大马向宫墙走去。

 

白天诗人狂放潇洒一路高歌美酒,激情满怀。到了晚上船停靠在了路口,像猛地跑了一阵子之后突然停下来,此时睡在船上,或者借宿在寺庙中,心境又大不相同了。说来奇怪,那些船行江上的诗作流传的不多,倒是这些停下来之后不逞一时之快的诗作中,名篇要更多一些。白天来不急细想的事情晚上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要聊夜泊诗,杜甫的那一首《漫成一首》,是回避不掉的。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短短四句,可夜泊诗歌中常见的江、月、船、鱼、灯、沙洲、白鹭都出现其中,在这前后的夜泊作品中,往往只选择其中的几个意象就足以成佳作了。而众多意象的分布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动与静,俯与仰,远与近,点与面自然不必说。全诗最可贵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灵性,客观事物仿佛充满生命,与诗人相互致意,小鱼和白鹭像是一个大孩子带着一个小弟弟,想要找诗人玩耍。大孩子懂事看到夜深了就要返回,小弟弟则为不能尽兴淘气的在地上打滚。而江月与船灯像家长,把顽皮的孩子哄回家去。这样的夜晚它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向诗人问好以后,诗人得以被它们守护一夜,在劳顿之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天上月是床头灯,江上风是安眠曲。全诗透出一种静谧之感,但不觉得凄凉不觉得压抑,反而是不被打扰早早休息的祥和之夜。这样的诗作在杜甫一生的作品中实在属于小众,而在唐代的夜泊诗歌中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故乡和对长安的回望构成了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悲。这才是夜泊诗的主体。

 

 文人士子怀着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漫游名山求取功名。离开家的日子越长思乡之情就越浓烈,前路充满着未知,轻舟承载的梦想白天还历历在目到了晚上又若影若现,迷茫与悔意丛生。他们有的从京城已经回来,有的还心存一点点期待去往京城。但都是他乡之客,白天山水还能压制着住对故乡地眷恋,到了晚上就喷涌而出了。如果是七八月夏季鸣蝉到那倒是还好,要是遇到深秋或者寒冬,江水清冷,月缺人也缺,月满人未满,想起家乡来刚觉得暖,又立马更觉得冷。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王安石的《泊船瓜舟》都是此类作品。不过两者也略显不同,孟浩然算是唐代的一个真隐士,本来在亲朋好友的一再劝说下,也感慨男儿未成功业,终于鼓起了勇气前往洛阳,到头来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首诗是漫游吴越时的作品。心中失意的悲苦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表达出自己归心已定,告诉自己当初就不该走这一趟,家才是归宿。王安石本来就是一个政治家出生,只有他真正可以被称之为宦海沉浮,曾经位极人臣后来落得辞官归去。此诗写于被皇帝重新启用之时候。一方面知道官场的是是非非,另一方面又想再次在政治舞台上展露拳脚,因此这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究竟是归心似箭还是衣锦还乡就不一定了。还有一批人,从长安出来不是回家也不是漫游,而是走上贬谪之路,既要离开京师的繁华,又要久别故土,人生不如之事十之八九,白天看看景致自我安慰,晚上忍不住发发牢骚将满心的不悦和悲愤写在纸上。

 

如果说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把唐代的明月独自拿去了一半拥入怀中。那么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就是以一叶小舟霸占了一整个渡口。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无人相伴,啼叫的不是白鹭是让人有些讨厌的乌鸦, 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作为应试的举子,名落孙山,辞家远去居无定所怀念故乡,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国破家亡,不知去向何处,然后注定失眠注定要愁。正当不知所措的时候,寒山寺悠扬的钟声传到客船。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唐代,文人墨客往往“据于儒,依于老,安于禅”钟声对于这样一位失落的人来说是一种慰藉一种解脱。张继感谢寒山寺的钟声如此及时,而寒山寺感谢张继这样一次诗意地凝视,于是乎古寺和诗人一起名垂千古。那一晚注定是一次不朽的失眠。

 到了晚唐,国力衰弱已经再也回不到鼎盛时期,诗人的作品从外放转向内省。心中放不下家国了只能放下个人的忧患。这一时期文人出游的心情大打折扣,流传下来的夜泊诗歌也都透露着身世坎坷朝不保夕的苦楚。杜牧作为最后的领军人物,即使是退而求其次借古讽今似乎也还能找到一些建安风骨。那一首《泊秦淮》借古都金陵的兴衰变化表达对当世的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很明显是指桑骂槐了。夜泊诗歌能在唐代气数将近的时候发出这样的警醒,也算是穷尽最后的气力向前猛进了一步。

 

我们要感谢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我们要感谢不愿禁足的文人墨客们,甚至我们要感谢那一道道容不下几个名字的金榜,一个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从初唐开始,摇摇晃晃的小舟上是起起伏伏的宿命。坐在轿子里的人会想起当年在一叶小舟上的摇晃。睡在草堂的人,会想起当年睡在船上的那个不暖和的夜晚吗?是一个好梦,还是一夜离愁,醒来了依然要早发去向远方。不论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是道阻且长,不论东行,还是西去。不论是荣华还是落魄,白天江山秀丽,夜晚轻舟不覆。


附:

喜欢一个人,是小步紧跑去迎接


喜欢一个人,不论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地,都会小步紧跑去迎接,等待那个人出现。如同一座城市的灯火,从来不会迟到。

我只谈喜欢,不谈爱。因为爱太高深,我不懂,也许只有奉陪一人到此生结束才勉强能弄明白。我谈喜欢,倒也不是因为我很懂什么是喜欢,只不过我知道自己真切地喜欢和被喜欢过。

我想很多人曾经都对某位女生有过这样的感觉。(女生对某位男生可能亦如此)上课的时候回头看钟也看她。一向坐不住的自己,看见有她的自习室,一坐一下午。吃饭的时候,假装找不到其他座位,其实就是故意坐在她旁边。她的每条朋友圈都点赞,还会去把她以前的东西都看一遍。后来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喜欢她。其实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喜欢她了。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何时开始。

相信不少人也会被自己喜欢的人问到一个问题,你喜欢我什么,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我被问过,我当然知道自己喜欢对方什么,但我却回答不出后者。喜欢有时就是如此奇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关于什么是喜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诗经有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沈从文说:“听到旁人提到这人的名字,就似乎又十分害怕,又十分快乐。”

张嘉佳说:“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有最后是你就好。”

从古到今的话语里似乎都品味的出几分道理。

如果文学里的话不免让人觉得都有些风花雪月少了点烟火味,那我们看看普通人都会怎么说。

甲说:“曾经我觉得很多不可能,可为他都一一破例”。

乙说:“后来她的爱好成了我的爱好,她喜欢的歌我也爱听,她喜欢的书我也爱看。所谓爱屋及乌”。

丙说:“用尽力气制造太多巧合,只为了每天能在不同的地方多遇见几次”。


这道问题的确没有标准答案,这道问题每个经历过的人也都不会交白卷。如果要我来答,我会想到木心的那一句“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这句话深得我心。我谈过的两次恋爱里,我喜欢的人,从容貌到爱好乃至相处方式都不同。我也可以大方承认,我更喜欢第二位。而时间可以磨平很多,别说习惯,连性格都可以改变。我亦剪去长发,穿起衬衫,变了脾气。早就释怀,真心祝福。但有一点对于我而言却始终如初。在我看来,喜欢一个人就是小步紧跑去迎接。

为什么要一路小跑,因为迫不及待啊,因为心里兴奋啊走已经感觉不够了,双腿不能自已地跑起来了,想去等待对方,而不让对方等待。为什么是快乐而非焦急呢,因为马上要见到自己喜欢的人了,是一种期待啊,所有坏心情在见到她后都能烟消云散。从内心的波涛再到实际的行动,这一句话都表现出来了。木心的此句,和梁实秋的那一句“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去接你。”可以相互映衬。连在一起,来回答何为喜欢,就是一个满意的答案了。我小步紧跑是对于遇见你的心情。风雨再大,则在这样的紧跑下加了一些前提,但我依然去接你,则表明坚决的态度,风雨无阻,淋湿的是我,为你遮风挡雨的亦是我。



除了毕业,我不怎么送人,对喜欢的人更是这样,因为我不忍别离,我更知道我没去送的人,一定会归来。我更愿意早早地去车站迎接那个人回来。以前家长总会在一起谈笑,说如何判断自家孩子是不是恋爱了,看他在假期结束前的几天,是希望日子过得慢点,还是过得快点。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恋爱,他会珍惜最后在家度假的时光,不想上学去,但如果有喜欢的人了那就不一样了,他在家度日如年,恨不得明天就到学校去。因为在那里有他想见的人。

除了一次因为受伤需要休养,我总是会买早几天的票回校,一来避开高峰,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去接那位自己喜欢的人。我总是依据车到站的时间,早早出门,其实时间绰绰有余,但还是一路小步紧跑,害怕迟到,害怕对方出门不能第一眼看到我。如果是冬天,还会买一杯她爱喝的奶茶,夏天买一支她爱吃的雪糕。结果人到车站,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到,自己又苦笑着说自己怎么那么傻,奶茶凉了,雪糕也化了。但我喜欢这样的等待,特别有耐心。这样的等待是把遇见的期待留给自己,不把焦急和懊恼留给对方。我小步紧跑地去迎接,早早等待,这样就不会错过了吧。当她出站穿越人潮看到你,你会给她一种安全感。喜欢一个人,就要给她安全感。一起去散步,我总会一路小跑的先到楼下等着,去吃饭会早早找好位子等待赴约。喜欢的人从有到无,小步紧跑然后等待,却成了习惯,不曾改变。


对多数人而言,等待是度日如年的,可是等待喜欢的人,时间是享受的。

      对多数人而言,小步紧跑会匆匆忙忙错过沿途的风景,但对于喜欢的人,这种小跑无关匆忙,只是抑制不住地加速甚至可以说是早就预计好的。小步紧跑的路上,你错过的只是春草或秋叶。你遇见的是你眼里最美的风景。


当年张爱玲说过“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在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胡兰成回应到“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来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你的”。

我们是庶人,当然不能和大师一样爱恨交织到与白发相配的年纪。但我们可以对自己也对眼前或未来的那个人说。你要相信会有一个人小步紧跑,在寝室的楼下,在马拉松的终点,在车站的出站口等待着你。雨天他会拿着伞,雪天他会拿着热水杯。他也许喊你的名字,也许会喊你的外号。你一定一眼就可以看到他。就算你去到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也要记住,他也一定会小步紧跑提前去到你即将去的地方,天涯有人在等你。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另有稿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