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谈谈《论语》中的陈亢“同学”(贾向盈)

2018-02-01 贾向盈 语文月刊

2017年8月专辑9月专辑12月专辑已出,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主要内容】:串联《论语》相关选文,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启发学生培养质疑探究精神,启发学生培养开放合作的学习态度。(本文所引《论语》其中一则被选入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教材,本文可用于高二学生课外拓展阅读)

 

谈谈《论语》中的陈亢“同学”

西安市庆华中学    贾向盈

 

陈亢(亢,读作ɡānɡ),字子禽。在《论语》中出现三次。有人说是孔子弟子,该判断大概源自陈亢在《学而》篇、《季氏》篇中的言谈活动。有人说陈亢不是孔子弟子,该判断大概来自陈亢在《子张》篇中的表现。对于此两种说法,我认为不必非此即彼地对立来看,陈亢完全可以曾经不是孔子弟子而后来是。他先是不了解孔子,在了解之后就从师于孔子了。

陈亢的个性特点十分鲜明。每次读到他的言行,都感到很有意思。


《论语·子张》第二十五章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见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本第14页)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难道能比你更贤良呢?”

从陈亢的问题口吻看,此时,他了解子贡,认为子贡很优秀,同时,也听说了孔子的盛名,但不了解孔子,怀疑孔子名不副实。由此判断,他此时大概还不是孔门弟子。

怀疑名人,尤其是怀疑具有盛名之人,这个陈亢不一般。不相信道听途说,不轻易相信别人之言,不盲从别人,这种质疑精神难能可贵。很多人偏听偏信,迷信名人。很多人购买名人代言的质量差的产品而深受其害。身边有同学听说某本书畅销,这本书又是某位名人推荐的,于是立即购买,随潮流而读。我们应该记住:名人,甚至专家也会常常犯错误。对名人,我们也应该批判性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呢?

质疑不是敢在心里问问而已,而要去调查。陈亢不仅有质疑的意识、质疑的勇气,还有质疑的行动——询问与孔子亲近的子贡,一探究竟。

子贡认为“夫子不可及也”,并且以提醒陈亢说话要慎重的方式,宛转指出陈亢的不智。

陈亢是不智的吗?是有一点。他调查的对象也许不该选中子贡。感情的亲疏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说法往往失之公正。当然孔子的确是无人能及的。但我们在做出调查判断之时,还是要当心那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说法。

 


《论语·学而》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yǔ)之与(yú)?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陈亢问子贡道:“老师到了哪个国家,一定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是打听得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呢?”

根据问题口吻,陈亢大概已经从师于孔子了,并且跟随孔子周游了列国。

陈亢善于观察总结。孔子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就很快了解了那个国家的政事。这一个个事实观察到了,并概括总结出来

陈亢善于探究。孔子了解每个国家政事是事实结果,他是怎样做到的呢?陈亢着眼于过程思路。一个人有探究能力首要表现是爱问“为什么”。陈亢不仅提出问题,还以自己已有的思考经验来推理:老师要么是自己求取信息的,要么是别人传给他的。他提出了两个选项,这是他解决问题的努力尝试。只提出问题,而不自己尝试解决的人很难说真正具有探究能力。先自己提出问题,再尝试自己解决,这就是探究。

我们许多同学,也曾爱问为什么,但常常没尝试本人解决,常常把自己的问题抛出来给别人(老师),等别人,靠别人。而这等和靠常常落空,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此下去,提出问题的热情也就消退,越学越被动,越学越消极。填鸭式教育是大家厌恶诟病的,当然有老师教学方式不当的原因,然而不能说与同学自己的探究意识没有关系。你追问,你向学,跟老师探讨问题而不是等待灌输更能发展自己。

有意思的是,子贡,这位孔子高徒,并未就事论事,真正解决陈亢的问题,有点“顾左右而言他”,子贡谈到孔子的性格修养——温良恭俭让,认为孔子靠这些修养获得信息。修养当然是做事的根,但未必能直接作用于具体做事的成败。子贡实际也没有思考清楚孔子获取信息的方式,只是觉得老师获取信息的方式很特别。《论语》中此章戛然而止。根据陈亢的特点推想,他对子贡的回答未必满意,一定还会继续思考吧。



《论语·季氏》第十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见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本第38页)

《论语》中关于陈亢的三则,这一则最有趣味。

伯鱼是孔子的独生儿子,名鲤,与陈亢等在一起学习。陈亢问孔鲤:“你听到过老师(你爸)特别的教导吗?”

宋朱熹说:“亢以私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意思是,陈亢询问孔鲤前,推想孔鲤作为孔子的亲儿子,孔子在私下一定对自己儿子教过其他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怀疑孔子偏爱自己儿子,给自己儿子开过小灶,于是刺探孔鲤。这种行为算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孔子教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学诗学礼是孔子教授弟子的必修课。孔鲤陈述了两个生活场景(叨陪鲤对、诗礼传家、庭训等典故即出于此处),孔子只教他学诗学礼,表明孔子教儿子并无特别之处。

陈亢这个学生很是精明,甚至说有些“鬼”,相当“贼”。听到孔鲤的平实说明,他并没有在当场就回应孔鲤,评价孔子,而是“退而喜”——偷偷高兴于自己的收获。

偷偷高兴于自己的收获,不公开,不分享,我们身边有不少成绩好的学生是这样的啊!他们分明认真学习了,但,当你考试前问他复习了吗时,他们会故作潇洒地说“我玩啦,谁还复习呀”;他们也能下功夫钻研,但,当你向他们请教问题时,他们也许装作一脸无奈的说“哎呀,我也不会”。——他们怕你超过他,故布疑阵。

刺探心和偷着乐是相关联的,都是小心眼的表现。

不过,谁又能否认他善于思考琢磨呢?他能“问一得三”,他有超强领悟力,既认识到学诗的重要性、学礼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孔子不私其子的正派作风。这些收获直接来自于他听后的琢磨思考。谁又能否认他的收获来自于他的爱学勤问呢?他询问,算是比别的同学多了个心眼。只要人多一个心眼,就能学到更多。我认为,在学习上,多留心眼是好事,要提倡没有恶意的多心眼。

相信这次刺探后,陈亢一定从心底敬重孔子,更乐意师从孔子。

 

以上,对《论语》中陈亢的表现作了一点分析,他的批判性思维、质疑探究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你还有什么感悟吗?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