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表让你读懂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2015-04-28 校长传媒

一张表让你读懂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3月29日,晚上近10点,广安市广安区新建路一加油站内突然闯进一个受伤的少年,“他上半身全是血,大喊救命,说有人要杀他。”看着面前不到20岁的年轻人,加油站工作人员心想应是和“社会青年”打架了。但伤者接下来的话,却让人心中一惊。“他说他的同学要杀他,他挣脱以后跑出来了。”


受伤男子小曹今年19岁,是广安代市中学学生。行凶者是他的同班同学小甘,19岁,这个高三学生自己想自杀,但却因为害怕孤单刺伤同学“一起上路”。

 

上周四,舟山一所小学,一个在上五年级的小朋友因为老师在春游中将自己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分到了一组,从4楼飞跃而下,摔成重伤。

 

这样的例子屡屡见诸媒体,很多老师、家长不仅困惑,为什么这样的极端事例频频发生,难道不能“防患于未然”吗?

 

或许,只要家长、老师多一些注意,就能提前发现孩子的心理“症结”!


多数儿童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


“我们刚收治了一个8岁的抑郁症患儿,什么都还没经历,就整天嚷嚷着没意思,不想活了,根本没办法正常生活。”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说。


我国到底有多少被精神障碍困扰的儿童?虽无确切数据,但部分省市或地区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却已让人触目惊心。在中国首次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启动仪式上,郑毅教授指出,以北京为例,1984年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 而到了2002年,仅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已达18.2%,翻了一倍还多。


“据不完全统计,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郑毅教授强调。


跟心理老师学习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郑毅教授曾接诊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原来学习认真、成绩比较好,逐渐变为不再认真、对学习马虎了事,整日精神萎靡不振,家长们仅仅以为是“孩子学坏了”,埋怨、指责,甚至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但都不管用。这其实可能是孩子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就像感冒前浑身发冷、嗓子难受一样。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很轻,如果不加理会,很可能会发展到严重的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视、自言自语,这可能就是“精神分裂”的表现了,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也已错过了。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评判自己的孩子心理是否足够健康呢?

看看心理医生给出的孩子症状自查表吧!


表现

诊断

考试焦虑,面对学习困难紧张不安

可能是学习焦虑

不敢上台讲话,没有朋友,嫉妒他人

可能是对人焦虑

没有朋友,自私、不合群、社交能力差

可能是孤独倾向

什么问题都认为是自己的错

可能是自责倾向

戒心强,疑神疑鬼,过于敏感

可能是过敏倾向

攻击他人,情绪不稳,伴有品行问题

可能是冲动倾向


具体地说:

学习焦虑——一提学习就害怕


临床表现1. 面对学习任务中的困难,紧张不安、慌乱惧怕。
2.视学习目标为一种威胁而产生的害怕心理,往往反映在考试焦虑上。
3. 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结果和指责而产生的失败感、内疚感以至负罪感。

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正确了解自我;保护孩子自尊;不要过多施压;合理安排作业、测验、考试的时间、内容。



交往焦虑——35%咨询反映学生人际关系难题

临床表现1. 个体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和紧张不安。
2. 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自己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3. 羞怯心理,一上讲台,语无伦次。
4. 对别人的优势心怀不正,产生不悦、怨恨、恼怒。
5. 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往往神经过于敏感。

对症下药给孩子创造交友环境;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孤独倾向——76%的独生子女感到孤独

临床表现1. 感到自己没有亲密的朋友可以与之交谈,没有可以使自己感到高兴的事。
2. 自私、不合群、社交能力差。

对症下药给予理性的爱;自己先成为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自责倾向——稍有失败怪自己

临床表现1. 认为失败是自己造成的,拖了集体荣誉的后腿。
2. 当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将责任扯到自己的身上。

对症下药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客观的评价自己;责怪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


过敏倾向——孩子有点“神经质”


临床表现1. 戒心很强,爱哭,胆怯,担心,疑神疑鬼,小心眼儿,常担心别人打探自己的秘密或算计自己。
2. 对身边发生过的事过于敏感,一有什么事就放心不下,长感到担心与不安。
3. 在各种场合中都容易感到不安。

对症下药尝试理解孩子感受;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项目和集体活动;和孩子共同探讨后果。


冲动倾向——脾气太大太暴躁

临床表现1. 带有一定的攻击倾向,如顶撞教师和长辈、损害公物或他人物品、搞恶作剧等。
2. 带有显著的情绪色彩,多数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因一点小事而使心情变坏。
3. 意志薄弱,缺少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控性,做作业、遵守纪律需经常提醒和督促。
4. 常伴随品行问题,在家中极端任性,大吵大闹,摔东西,受训斥时仍嘻皮笑脸,表现出“不在乎”。

对症下药教孩子一些停止信号,控制自己鼓励孩子运动。

(来源:民间智库,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