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对关系有机结合课堂才能高效

2015-07-03 陈永平 校长传媒

两对关系有机结合课堂才能高效

文|陈永平(上海巿复兴高级中学)


一、教育信息技术与师生和谐关系


当前的高效课堂建设不可回避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在今天这样一个 “泛在学习”和“自媒体”时代,如果我们的教师忽视技术要素对课堂教学模式及效能的影响,无疑是固步自封。面对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具有“颠覆性”的课堂教学变革潮流,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包容、开放和吸纳的心态,择取其变革要素中的合理性、先进性成分来丰富、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用其所长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能。当代青少年学生是数字土著一代,他们的认知与接受方式是与过往的学生不一样的,这代青少年学生很多时候拒绝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们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方式。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与时俱进地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将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现代性,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激活学生课堂认知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追溯数千年的教师传道授业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变与不变始终是辩证的。方法、手段、技术的变是永恒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而不断革新的,这样的进步也不断促进了教学效能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在这永恒的变中,还有一个核心要素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古至今,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教育教学的最基础的条件。可以说,没有这个,教育就无从谈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要传递价值。即便是传授知识,要想取得高效,也不仅仅是技术和方法问题,还包括情感与态度问题。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在情感上所喜爱,在心理上所接纳,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也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因此,我想与诸位老师共勉的是,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必须要把握教学改革中“变”与“不变”的辩证要素,以和谐师生关系为“体”,以先进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用”,让两者相得益彰、有机融合,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的和谐和高效。


二、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关系


我一直认为办学要问需求于学生,问教育于教师,问满意于家长,问效果于社会。其中家长的满意度是考量我们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


家长的关切其实跟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切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都期望两点:


一是学生学科素养的不断丰富,二是潜能与自信的不断激发。


要想实现这“两个不断”为核心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兼顾高结构的设计与低结构的实施。高结构的设计是指教学的目标、推进的层次、达成的效果这些要素都要有充分的先行的考虑和规划,但这里的预设是为了教学中更好地生成,而非控制学生和课堂;而且设计时教师特别注意不将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提供富含知识矿藏的载体。低结构的实施是说在方法和技术层面必须要达成课堂氛围的宽松,话语体系的开发,思维方式的发散,而低结构实施的关键是课堂“留白”,留给学生自由探索、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经过一种“由内而外”的知识生存,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素养和智慧,学生的潜能才能尽可能地显现出来。通过高低结合,张弛有度,收放得法,这样的课堂既能保障学生学科素养丰厚扎实,又能给学生个性、潜能展现与发展的空间。


正如2014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穿越沙漠,可以谈自由与责任,其实教学也是此道理,带着学生穿越沙漠这个目标是高结构的,是不能偏离的,但方法可以选择因事因地因人制宜,若教师心中没有这个明确的目标,恐怕我们容易带着学生迷失在茫茫的大漠中……

(本文为陈永平校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什么是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U-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数字学习(e- 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M-Learning)逐渐引入 泛在学习体系。


1.定义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泛在学习创造智能化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学习或通过网络获取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学习的空间。知识的获得、储存、编辑、表现、传授、创造等的最优化的智能化环境将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2.特点


持续性(也称永久性):学习者能一直保持在学习状态除非自己取消学习要求,并且学习过程是连续的、无缝的。


可访问性(也称可获取性):学习者可以访问到的学习资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形式。


直接性(也称及时性):学习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网络中获取信息,通常是及时的,如点击学习在线视频即可实现即时播放(在网速得以保证的情形下)。


交互性:学习者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实现信息交互、学习互动。


主动性:当服务器定位到有用户进入所属区域时,会主动发送服务内容,供用户选择,主动提供服务。


教学行为的场景性:学习可以融入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 。 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或所需的知识可以以


自然有效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 这会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注意问题情境的特点。


3.优势


就泛在学习的本质特点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是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学习者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者所关注的将是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而不是外围的学习工具或环境因素。


一个优势是具有泛在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他们所需要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等各种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需求的,因此,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


另一个优势是计算设备便携先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泛在学习将会是普适计算环境下未来的主流学习方式。


这也是无缝学习的方向,很多学习时间就需要短时间,零碎时间一来补充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实现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体系,泛在学习的实现需要数字化技术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复合教学模式和灵活学习支持服务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撑。从学习模式上看,泛在学习包含以下3类:


1.正式的课程学习

正式的课程学习,是指基于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正式学习,如一个专业的课程学习或者一个证书教育的课程学习。专业教育机构(教师)要进行课程设置、编制教学大纲、编制泛在学习资源、安排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测评,并不断改进整个过程;学习者则要选择学习的课程、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参加学习活动、参加学习测评并达到测评成绩。尽管教师和学习者的教学活动是处于“准分离”状态,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非正式资源学习

非正式资源学习,是指完全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非正式学习。一般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依据自我学习需求,查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果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习者会重新查找更合适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学习者可能会在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后,撰写一些心得、体会,甚至编写一些新的资源,提供到资源系统中,形成生成性的共享资源。可利用的资源可以是一段文本、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一个课件,也可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资源。学习的目标、行为、过程、效果均由自己决定,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制约。


3.准正式主题学习

准正式主题学习,是指基于学习资源和教师的、介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如"在线学习网”。


主题学习的广义概念是指就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内容的学习,如某种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某种体育、文艺、健身爱好的学习等。之所以称之为准正式,原因是对于这类主题学习,一般是由教育或者培训机构依据学习主题的共性需求,设计主题培训项目,创设泛在学习环境,编制泛在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教师的指导、辅导。学习者则是要依据自己的需要,查找并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按照教育或者培训机构创设的环境、条件、过程,并利用编制的资源进行学习、交互。准正式主题学习的学习目标、行为、过程、资源等均会受到教育机构的制约,但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没有严格的、强制性的规范或者规定性。因而,称之为“准正式”的学习。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