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绿洲
家庭——孩子成长的主阵地
文|王永彪(吉林省长白县金华乡学校校长)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构成一个巨大的教育场,孩子生活于其间,或“随波逐流”,或“卓然而立”。人们通常希望借助学校的力量来改变孩子的命运,其实归本溯源,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家庭,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为什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因为孩子结识世界的原点基本上都是在家庭,真正的影响就从这里开始。
环境熏染。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洁净的屋子,他便接受了洁净的概念,孩子端起饭碗,嗅到的是香醇的味道,他便接受了香醇的气息,孩子静听絮语,听到的是柔和的关爱,他便接受了柔和的声音……耳濡目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者,但毕竟凤毛麟角;即使摆脱家庭的影响,但也总能从其间找到家庭的影子,因为家庭的影响除了显性环境外,还存在隐性的文化影响。故而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意义是不凡的。
价值引领。一个家庭有怎样的发展取向,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崇尚金钱的家庭,必然培养一个见钱眼开的孩子,一个崇尚修身的的家庭,必然培养一个谦逊低调的孩子,一个崇尚美好的的家庭,必然培养一个孜孜以求的孩子……发生在身边或孩子身上的事情,家庭怎样处理和评价,也关系着孩子的成长。目光远大的家庭,不会偏执地计较生活中的点滴得失,而是进退有法,礼让有度,取舍有道。朴正熙担任总统其间,妻子被害,朴正熙没有终止演讲,而是岿然不动,这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成为韩国首任女总统的朴槿惠。
能力形成。角色承担的意义是很深的,意味着享受他人的关照和自身的履责,或历经年龄的变迁,换位体验不同的角色酸甘。从嗷嗷待哺,到踉跄而行,从无计可施,到游刃有余,从惊慌失措,到处惊不变……家庭是容许出现错误的,而错误则是成长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角色的担当,成为孩子成长最有效的教育。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及早地肩负生活的重任,看世间冷暖,品乾坤苦甜。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嫁到朱家,后得知身世,发奋苦读,终成一代伟业,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昭引世人。
既然如此,怎样发挥家庭的主阵地作用呢?答案又因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立足人的不断完善,以实现生命个体的最大价值,为自身、为社会造福。
创建氛围。民主和谐的氛围很重要,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可以自由地释放,而非蛮横地撒泼,可以自在地表达,而非刻意地掩饰,可以自如地绽放,而非过早的枯萎……惊恐与轻松氛围中的成长结果是大相径庭的:担惊受怕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有一双游离的眼睛,友爱温馨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定有一脸阳光的笑容。为人父母者,无论怎样忙碌,一定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静心倾听孩子的胡言乱语,从中听到最初的懵懂,专心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从中看到成长的积累,用心掌握孩子的酸甜苦辣,从中找到引导的契机,既牵手,又放手,掌握合适的度,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向花开的地方。
倡导共享。一撇一捺,构成“人”,两“人”相随,构成“从”,三“人”结伴,构成“众”,从单一的“人”到稳定的“众”,变化的不仅是个体的数量,还有合力的神奇,因为“单箭易折,众箭难断”。富有远见的父母,不但要倡导孩子独立地承受风雨的洗礼,还要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的伙伴,与他人结伴而行,找到归属感,为实现最高需求提供基本心理港湾;富有远见的父母,不但要鼓励孩子从容地接受岁月的历练,还要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喜悦,找到幸福感,为创造美丽人生找到最佳发展平台。
追求卓越。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有许多家族历经几代,甚至十几代,一直是人丁兴旺,基业稳健。究其根本原因,顺应时代发展可能是一大要素,但更为重要的当属定位高远的追求。定位高远,即可方向明确,不朝三暮四,定位高远,即可意志坚定,不随波逐流,定位高远,即可坚韧行动,不彷徨犹豫……无论遭遇怎样的境遇,优秀的家庭一定会怀有期待美好的心态或坦然审视的坦荡,鼓励孩子矢志不移,攀向生命的巅峰,“一览众山小”。
作为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家庭承担着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严格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当所有的家庭都能以积极的行动,通过不懈努力影响孩子发展的时候,良好的教育生态一定会蔚然形成,教育就会春风化雨,一派姹紫嫣红。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亲子交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绿洲
文|张学炬(山东济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在经过6个月的考察帮教期之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人民检察院对15岁的毛业(化名)做出了不起诉决定。毛业来自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在学校,他是个爱逞强的“小霸王”,但回到家却是沉默寡言的懂事孩子。毛业的父母都是农民,“平时和儿子交流很少”。来自当地检察机关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这种“缺乏交流”或许是让毛业滑向犯罪深渊的推手之一。(9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这次青少年犯罪案件再一次把“亲子交流”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父母与孩子之间本来是血脉亲情,彼此之间经常交流沟通,父母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可充分感受到父母的舔犊之情,这原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如今为什却变得如此奢侈?究竟是父母之过,还是当今孩子之错?从孩子的发展角度来说,亲子交流是孩子成长的绿洲。
然而纵观现实生活,父母与孩子之间似乎总是有一层隔膜,甚至有时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更有甚者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形同水火,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个中缘由!
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无论是上班族,还是打工族,亦或是在家务农的父母,都有忙不玩的活,做不完的事。虽然他们的所忙所累无一不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可是这样的“爱”,孩子是感受不到的。家长的爱很大程度上是以物质的方式馈赠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最大程度的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顾,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一厢情愿认为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无需沟通,也没有必要沟通,不管什么时候,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父母的身份永远是不会变换的。其实,这只是父母对自身定位不清,对父母职责不清,不了解现代孩子的心理特点,无法满足他们情感的需求。
父母缺乏与孩子沟通的能力。事实上现代意义的“父母”不能仅仅局限于生身父母这一生理属性,还兼有朋友、师长等多种角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只有这样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父母。然而,如今不少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压根谈不上什么教育。孩子的成长就像是路边成长中的一株小树,虽不乏阳光雨露,但往往因缺乏必要的修剪、护理,要么是野蛮生长难以成才,要么是被病虫害的侵袭而早早地夭折。天底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好多父母其实并不懂得如何爱护自己的孩子,尤其不重视亲子交流。如今的孩子不仅学业压力繁重,而且心里压力也是挺大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负面信息铺天盖地涌入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产生一些困惑和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老师,因为要面多的学生很多,有可能对部分学生观察不到而疏于防范,此时,就需要家长弥补这个短板。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各种挫折挑战。退一步讲,即使父母不懂得如何帮助孩子排解忧愁,也可以把相关的信息反映给老师,为老师的因材施教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这也是家校合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隔代管教,隔离了亲情的链接。有的父母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委托给了自己的父辈。我们相信,孩子的爷爷奶奶在疼爱孙子辈方面肯定不比父母少,但他们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父母之爱是一种特殊的“养料”,是孩子成长中必要的维生素。如果缺乏极容易造成孩子亲情的饥渴,对他们心理的塑造、人格的健全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在成年以后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我国也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律,要求父母必须承担起监护孩子的责任。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家庭,如单亲家庭,孩子的爱的天空可能就不完美,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补上这个缺口,承担起代“父”或代“母”的角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亲爱的父母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物质的帮助,这是他们赖以成长的基础,又更需要精神的抚慰,这同样也是他们生命成长中琼浆玉露,亲子交流则是对孩子进行精神抚慰必要的途径和手段,因此,要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交流中品尝孩子的喜悦,纾解孩子的悲伤,把孩子打造成具有阳光心态的人,避免悲剧的重演!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