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上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2016-07-30 阿文 刘伟 校长传媒

教学中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文|阿文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淡泊人生,坦然面对,纵情山水,放飞心灵,顺其自然,我抒我畅。)

 

近日,一就读于某小学的友人之子谈起其在班上受到奖励之事,着实令我夸奖了他一番。谁知他竟说:“两角钱的奖励太少了,还不够买个冰淇淋!”原来,他们的老师为了在期末考试排名中竞得好“成绩” ,便采取奖优罚劣的方法来“鞭策”学生,规定:凡是在单元测验中考90分以上的学生,每次奖2角钱;未达分数线者则共同负担奖金的出资。于是,学生们纷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谁也不愿去作那无谓的“奉献” 。这么一来,好了“尖子” ,次次喜气洋洋;却苦了“差生” ,次次测验都成了“债务人” 。

    

无独有偶。日前,我有幸听了一教师上的公开课。课中,授课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的方法令我始料未及。她举着几包铅笔对八九岁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奖品,同学们要积极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回答对了的同学,下课后到老师这儿来拿奖品啊!”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老师的提问未说完,齐唰唰地,班上有过半的小手举得高高,但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却不见得高。

    

功利思想感情如此冠冕堂皇地进入课堂教学令人担忧。首先,课堂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教育有悖于教育目的和规律。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学校,其所施行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素质教育。如果在教学中渗透功利思想,会使学生,尤其是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望而生畏,厌倦学习,稍有不慎,就在“利”前一败涂地,从而背上沉甸甸的心理负担。为了打破这一负担,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很可能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破釜沉舟,铤而走险。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心理残缺的“人才” ,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因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对附着于正当途径中的不良手段往往辨认不清。接受教育时,他们会不加甄别地全盘接纳。无形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干什么事都要沾“利”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便变成缺乏人情味、唯利是图之辈,一旦无“利”可图,哪怕父母之命也恕难从命、斤斤计较了。这样的学生,还能健康成长吗?

    

再次,课堂教学中的功利思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不是靠“功利”来调动的,而是靠教师的亲和力来引导、调动。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陶行之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如果教师一味以“功利”来诱导学生,学生为了“功利”而不加思索地胡乱作答,既不能开启他们的心智,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求索思考的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从何谈起呢?

    

是故,教学中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本文为阿文老师原创)


延伸阅读:

教学上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文|刘伟(河南驻马店天中实验学校)

 

时下,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被部分管理者奉若神明,极力夸大课改功效。一方面,他们认为课改做好了,定会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及早迈入名校行列;另一方面,不排除具有迎合心理,认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倾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领导,要和上级领导保持一致,不跟进不好解释。


课堂教学要改革,上级安排要执行。但怎样改革?如何执行?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做成的事情,需要学校管理者深刻理解有关精神、拿出改革与执行方案,积极而又稳妥地去落实,切忌急功近利。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至少有二:一是革除旧的、落后的、无成效的教与学的方式与做法,渗透与形成先进的、成熟的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影响的方式方法;二是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而学校领导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只有提高教学成绩这一条了。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学校领导不假思索地照搬外校的模式与做法,而全然不顾校情与学情,逼着师生效仿,导致师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典型的极端化做法。


实施课改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性思考。首先要弄清楚课改到底要改什么?怎样改才符合课改的基本精神,不盲目推崇,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不折腾不闹腾,也不能置之不理,熟视无睹,而应该做好实施课改的前期学习、观摩、培训工作,以提高老师们对课改的认识;其次典型引领,多组织些示范课、研讨课,让老师们知道怎样操作;要做好长期推行课改的思想准备,因为改变人的认识和习惯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摒弃急功近利、迎合心理,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抓,反复抓。在本应清静的校园里平静地抓好课改,推进课改的言行趋于理性和成熟,如此,才有可能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转型,使其成为全校老师课堂教学的常态。做到培养了学生,成就了老师,提高了质量,这才符合课改的应有之义。


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对“影响学生终身学习”这一培养目标却重视不够。依我看,这是推行课改最重要的目标,因为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作用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课堂上,老师除了教会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离开老师后能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截止到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学校能拿出因实施课改而使教学质量提高的令人信服的数据,由此看来,课改的两大目标存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应该作为学校课改的主要目标,关注和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感受。只有学生会学了、乐学了,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但凡某件事情的成功,均不是一个方面的功劳,一定是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人们总是习惯夸大某一方面的离奇作用,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与做派!


具体从学校内部因素讲,在生源、硬件、师资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如果没有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学校某项工作或整体工作不会有明显成效。试想,实行课改过程中,如果没有起码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做保障的话,课改能顺畅施行吗?能产生一定效果吗?所以,课改中管理的因素至关重要!遗憾的是,不少管理者为了迎合上级要求,恣意夸大课改因素的作用,把学校工作中任一方面的成效都说成是课改的效果,这不是成熟教育家的心理!


依我之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政绩观,至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取得成效:一是措施上充分考虑校情与学情,调动老师的课改积极性;二是积极稳妥,防止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三是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做保证。


有人说,做好教学常规,教学能产生奇迹。我要说,搞好课改管理,教学能产生奇效。因此要明确一个道理: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都需要靠规范的管理做保证。坚守管理,什么时候都错不了!依靠管理,才有可能保证课改实施不走形、落实要求见成效!

(本文为刘伟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心静方有好教育

中国教师和教育再跪下去,孩子们将会野蛮生长!

女科学家们的科学育儿观都是怎样的?

教育远离智慧和真理谁之过?

教育的应试和功利已经到了极致,不仅学生失去了思考能力……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