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男孩的哭诉:父母的棍棒教育毁掉了我的一切!

2016-12-17 尹建莉 校长传媒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2》的节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封来自13岁男孩的求救信。一起看看所谓的棍棒教育、严厉教育毁掉了这个孩子的什么吧,只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孩子的来信:


✉ 尹建莉阿姨,您好:


我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男生。虽然我家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但是我的性格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内向、特别自卑。我的父母脾气很暴躁,只要我做错什么事,他们就会责骂我,有时还会打我。


我真不想惹他们生气,但我特别容易犯错。所以我的性格在学校里非常温柔,在班上有些男生经常欺负我、打我或嘲笑我,我不敢反抗,只能做一些自我安慰,也不敢告诉老师。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胆小,是因为我爱哭吗?


我喜欢帮助别人,因为他们确实需要帮助,我想做个善良的人,可是我不想做别人的受气包。有些人表面上跟我很好,实际上他们总是在背后说我坏话,所以我的真心朋友特别少,这让我很孤独。也许因为我爱哭,就算是好朋友也总是不找我玩,我很寂寞,总是在黑暗中徘徊。


我实在是太自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父母对我太严厉。幸运的是我很善良,从不跟别人打架,愿意帮助别人。我爸爸嫌我太胆小,他说只要我在他面前有畏畏缩缩的样子,他就会打过来。可是他越打我我越胆小,就是改不了。他明明知道我很少笑,还要把我推向绝望的深渊,为什么?在他眼里我一无是处,他只有打。但我理解他,他是为我好,可是每一次都让我哭得很惨。有时候我太伤心了,就把自己的手咬出血。他还猛掐我脖子,他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我受不了!


我曾经因为爸爸的打,试着去上吊,可是失败了,实在是太痛了,于是我就放弃了。我就选择自残的方式,在胳膊上刻小时候好朋友的名字,然后吃自己的血,虽然很痛,但我能忍住,觉得痛快……我喜欢美丽的天蓝色,代表着天空和大海,还有自由和安静。我也喜欢日本漫画《东京食尸鬼》里的金木研,他很可怜,也很堕落,我有时候真的想变成他。


阿姨,我想改变自己,可是为什么我的性格这么难改……想到这些我好想去死,我的世界为什么充满着恐惧与黑暗?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看见明天的阳光?如果有一天我真正地笑了,那我的心也笑了,阿姨,帮帮我吧。

尹老师的回信:


✉ 你好,孩子:

 

看了你的信,我很心疼,非常想帮助你,你一定要按我说的去做,好吗?


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他初中时正逢“文革”,父母都被下放到农村,他是家中老大,下面有四五个弟弟妹妹。失去了父母的保护,加上家庭成分不好,他就成了在学校被欺负的对象。在那个年代,他是非常无助的,能活着已很艰辛,到学校还要被欺负,经常挨同学的打,甚至连学都没法上了。后来他想,总这样挨打受气也不是办法,与其被人欺负死,还不如豁出去,拼个鱼死网破。有一天又有同学欺负他,他狠狠地说,反正老子不想活了,今天跟你拼了!然后真是拼了命地打回去,一口气把欺负他的同学打到求饶,以后再不敢欺负他。由此他发现了勇敢的价值,没错,就是这两个字:勇敢——后来再遇到有人欺负他,他都决不退缩,他发现出击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


后来他在学校居然变得很有名气,不但自己不受欺负,还保护了另外一些平素懦弱的同学。我这位朋友后来学业有成,事业非常出色。回顾自己的成长,他觉得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非常重要,如果他一直那样受欺负,可能会得神经病,一辈子就完蛋了。当然,他后来的成就绝不是打架打出来的,而是由于十二三岁就挑起了养活几个弟弟妹妹的重任,锻炼得能力非凡;并且他从小酷爱阅读,成绩优异,既勇敢又有正义感,这些是他的优秀资本。被迫衍生出的打架能力,只是保护了自己,让自己能正常地长大。这就像一个人皮肤受伤感染溃烂,如果不下狠心把创口剜去,而只是忍着痛,会发生全身感染,会要命。这样算来,虽然落个难看的疤痕,至少能保命。


孩子,你在伤心时会把自己的手咬出血;你用自残的方式在胳膊上刻小时候好朋友的名字,然后吃自己的血;你喜欢看《东京食尸鬼》,想堕落,感觉世界充满着恐惧与黑暗……我无法想象一个少年在怎样拼尽全力,挣扎着匍匐前行,我心疼你,此时能帮助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希望你勇敢站起来,而不是让命运压得早早趴下。


所以孩子,不要再认可自己的“胆小”,你要开始变得“勇敢”。当学校里再有同学欺负你时,你必须反抗。不要仅仅是受欺负后自我安慰,你安慰不了自己。


首先,你要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帮助。我相信,正常情况下,老师如果知道你的情况,会给你帮助的。如果老师不肯给你帮助,或无法给你帮助,那么我建议,学习上面这位前辈,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因为“怀疑”就去打架,你父亲的暴行已使你患上了“轻度迫害妄想症”,你说有些同学“表面上跟我很好,实际上他们总是在背后说我坏话”,这肯定不是事实,应该是你多心了。在那些有严厉父母,经常挨打受气的孩子身上,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妄想去伤害无辜的人。你的勇敢应该只针对那些有很具体行为的,比如,明目张胆地欺负你的人,而不是那些“有可能在说坏话”的人。记住,这是边界。


也许你不曾想象自己会动手打人,这可能确实很难,你深深地害怕,不自信。但你说你曾经想自杀,既然死的心都有了,还怕别的什么吗?你不要主动去挑衅别人,但绝不允许别人挑衅,你必须捍卫自己的尊严,如果你不尊重自己,别人更不会尊重你。那些喜欢欺负别人的人,他们内心其实特别羸弱,一般都是“柿子专拣软的捏”。你不做那个软柿子,就没人敢欺负你。还击时要注意下手的分寸和位置,不要打要命的地方,手下留情。


下面说说如何对待你父亲,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曾说过一句话:孩子的受气相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所以你一切问题的根源不在同学身上,在你父母亲那里,尤其在你父亲身上。他那样不尊重你,因为你胆小就打你,其实你的胆小正是他打出来的呀。不要以“他是为我好”来为他开脱,那只是他打人的借口,不是真心话。你必须要对他的暴力行为坚定地说“不”。

对待你父亲,可以先礼后兵。

我建议如下:

1.先和他沟通,把他带给你的痛苦和心理创伤全部讲给他,还有你母亲。明确告诉他们,以后不可以再打你。若无法采用当面谈话的方式,可以写信,以避免正面冲突。你应该是读过我的书了,才会给我写信。那么请你把我的两本书同时送给你父母,让他们读一读,如果他们不读,你把相关章节读给他们听。但凡他们有一点点反省意识,或只要他们真的爱你,了解了你的痛苦,看了我的书,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如果他们“刀枪不入”,完全不接受,你一定要告诉他们,如果谁再打你,你必定要打回去,让他们有思想准备。


2.如果你父亲再打你,你就打110报警,让警察介入。他打你一次你报警一次,整个过程中不要妥协。


3.向法院起诉,请法院以判决形式强制你父亲不得对你动粗,但必须在18岁前养活你。正好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开始施行,你可以用这个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具体该如何做,你先拨打律师咨询电话问问,网上能查到很多这样的电话。


4.如果以上三条仍然无效,不能使他改变,或者以你的能力无法实现,那最便捷的解决办法就是他再打你时,你原封不动打回去。他打你哪里你就打他哪里,他打你几下你打他几下,他打你多用力你就多用力。不要怕,不要觉得他是你父亲就只能是他打你而你不能打他,哪怕体力上打不过他,你也要拼了命回击。


孩子,记住,你和父亲是完全平等的,你们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人,他没有权力打你,你也绝不该无端地承受他的打骂。父母不能把孩子当自己的下人或奴隶,在人格市场上大家只有同一个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完全无关“孝”的问题,俗话说“母慈子孝”,如果父母不慈,孩子为什么要孝呢?!我希望你首先在思想上要积聚勇气,然后在行动中变得勇敢。

 

我在这里建议你对父亲要有打回去的勇气,并不是怂恿你以后不尊重他或不感谢他的养育之恩,而是要用你的行动给你父亲划出一个行为边界,让他知道有些事情他是不可以做的,哪怕是对自己的孩子。


以毒攻毒的办法固然称不上太高明,但事已至此,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从来都反对暴力相向,尤其反对肢体冲突,也从未经历过这个。只是,你的情况特殊,我现在提供给你的办法也许登不了大雅之堂,但这是我能作出的最诚实的回答。


我推测你父亲从小也经常挨打,所以他不懂别的教育方法,只会打。他自己就是棍棒教育的受害者,现在又用这个方法来害你。现在是该你用反抗促使他改变的时候了,你不打回去,他就永远不会改变。你知道2010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件”吧?一个大学生撞人又杀人,令人匪夷所思的背后,就是因为他一直不敢反抗他父亲,所以遇到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事情时,一方面由于害怕受到父亲的责罚而惊慌失措,另一方面他把积淀的仇恨发泄到一个无辜者身上。还有媒体上不时出现的那些杀母弑父案,追寻背后的根源,无一不是父母简单粗暴,孩子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最后两败俱伤。所以,为了拯救你父亲,更为了拯救你自己,你一定要变得勇敢坚定起来,这对你们两个人都好,对整个家庭都好。他眼下肯定理解不了你的反抗,会非常震怒,你不要怕,至少在气势上不要败给他。


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从信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这一点。勇敢和善良一点都不冲突,不要害怕,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不要憋屈自己,既然周围没有人尊重你,你自己至少要尊重自己,要听从内心的感觉,坦荡荡地表达出你的感觉。


这封信就写到这里吧,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请继续给我写信,我会给你回信的。


祝福你,孩子!

本文节选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新作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延伸阅读: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10个经典家庭传统仪式,让孩子一辈子幸福满满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孩子为何总是不专心、心不在焉?

曾国藩: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一群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家庭教育的十大问题及三个关键词

如何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