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钱林:孩子有挫折不是坏事,正是情商教育好契机

2017-08-01 陈钱林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陈钱林专栏】

孩子有挫折不是坏事,正是情商教育好契机

文|陈钱林(碧桂园泮浦湾学校总校长)


人生一辈子,不可能没有挫折。有的人碰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人则很有耐挫力。耐挫力是情商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商。这话很有道理,我觉得,主要取决于耐挫力。


耐挫力,是可以培养的。


首先,在孩子碰到挫折时,想办法变成挫折教育。


孩子的挫折,有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发生冲突,身体受伤,竞争中处于劣势,受到不公平待遇等。挫折来了,孩子往往有情绪,家长也纠结。实际上,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让孩子多体验,加以适当的引导,就有可能把挫折的坏事,变成历练的好事。


曾有家长带孩子找我咨询。她儿子因调皮戏弄同学,被一位家长严厉警告并多次吓唬,孩子怕了,好几天不敢上学,吵着要转学。我说,如果马上转学,看起来是保护孩子,实际上是溺爱,不如引导孩子既纠正自己的错误,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挫折与挫折教育不是一回事。教育的艺术,讲究“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孩子如何应对挫折,这是“知”;让孩子多体验,这是“情”;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这是“意”;最后恰当解决问题,这是“行”。有了这个过程,才是历练。


当孩子碰到挫折时,家长不宜马上介入,摆平不等于教育。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直面人生中的风雨。当然,如果孩子面对挫折无能为力,或者产生消极心理,家长要适当介入,给予应有的启发与疏导。孩子若长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也会影响健全人格。什么时候出手帮助,要综合分析对孩子成长的利弊之后再定。


其次,抓住家人挫折的契机,转化为孩子的挫折教育。


我老乡蔡笑晚先生,因父亲含冤去世,自己被迫从杭州大学退学,还要定期到村里游街示众,就把名字改成“笑晚”,下决心教育子女成才,希望“晚”年能“笑”。蔡先生的教育方法之一,是定期让孩子们对着爷爷画像汇报自己的表现。这是把家庭挫折变成孩子挫折教育的典型方法。


我小时,父亲做青砖谋生。一次烧砖时,有坏人用松树枝在砖窑上挖了个洞放气,我家损失很大。事后,我父亲做出了令我终身难忘的事:把那烧焦了的松树枝,寄上红头绳挂在屋顶的大梁上。每每看到这根松树枝,我就想到父母受人欺侮的无奈,从而发奋学习。我父亲没有上过学,可也懂教育学,这件事做得与蔡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受他们影响,我喜欢与孩子俩聊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孩子俩听到爸爸有挫折了,会担心,会帮助我“想办法”。当然,任何困难最终都会过去的,孩子就会感到挫折并不可怕。事后,我常说的一句话:“看到前面没路了,不要悲观,也许正是转方向的时候。转了方向,不就是机会吗?”


第三,接触名人事迹,感受长者智慧。


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多经历过挫折。正如古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常与孩子俩讨论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


当然,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名人,更容易受到激励。比如蔡笑晚先生,就对我孩子产生影响。孩子俩从小知晓蔡先生的一些家事。孩子13岁时,我专门到上海拜访蔡先生,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交。蔡先生回家乡时,我常带孩子过去碰面。

比如,我姨姥的一辈子非常艰辛,家庭苦难比许多电视剧还感人。我姨姥2003年生病时,我安排她住院。出院后,我特意邀她在我家住了一个月。


比如作家姚亦菲老师,曾因政治运动坐了20多年牢,近60岁出狱后再上师范讲台,成了我的班主任。他很少埋怨世道的不公,积极面对新生活,给了我们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孩子俩小时,我曾多次请70多岁的姚老师到我家做客,有次姚老师还住在我家。


诸如此类的做法,孩子俩直接面对历经磨难的长者,更容易感受长者坦然面对挫折的巨大勇气。孩子都是很感性的,容易受长者精神所鼓舞。当自己碰到挫折时,会与长者比较,耐挫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本文为陈钱林校长原创投稿,首发南方都市报2017年6月12日教育周刊)

作者简介:

陈钱林,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16岁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大学毕业均获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陈钱林说家教”微信号(shuojiajiao)文章被广泛转载,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风靡全国。现任碧桂园泮浦湾学校(坐落于广东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碧桂园教育集团旗下十二年一贯制双语学校)总校长,主创“天才儿童个性化培养”项目,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智商小学生,和喜欢自学、有意愿报考少年班的中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兼职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国课程校长,主管“港澳台侨外籍生”项目(2005年以来参加全国单独联考,99.5%升入重点大学,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名校占比9.4%),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一至高三港澳台侨外籍生;以特色项目整合学校课程,着力于培养研究型创新拔尖人才,和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延伸阅读:

陈钱林:熊孩子不听话咋办?家规可以帮大忙

陈钱林:让旅游触动孩子的心灵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陈钱林说家教:如何引导孩子读报纸

陈钱林:三招让孩子爱上阅读

陈钱林校长的家教秘诀:自立教育

校长陈钱林说家教:多读书,多看报,少追分数多聊聊

这5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