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锐评六则:“校中建家”离我们还很远

2017-08-06 陈复兴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折纸少年”孙洪涛

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折纸少年”孙洪涛在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因折纸本领高超,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降60分优惠,一时间引起众多关注。遗憾的是,这名“折纸少年”最终因2分之差无缘哈工大。

 

浙江陈复兴写在前面的话

暑期炎热,爬格子消暑,于是有了这些录用于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上的文字。我将它集中于一起,算是一个月的小结吧。


教育锐评之一:

名校长加入民办教育,是合理的人才流动

文|陈复兴(教育科研人员)


近日,“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小学校长蓝继红辞职”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辞职后,她将到四川万汇教育集团工作,准备筹建小学部。蓝继红校长表示,她选择加入民办学校,并不是因为高薪待遇,而是觉得那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地方。(7月7日华西都市报)


笔者非常理解蓝继红校长的想法,蓝校长之所以就职民办学校,绝不仅仅因为薪资待遇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到那里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她所说:“那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地方。”


或许有人要说,蓝继红的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是政府给的,她跳槽到民办学校就是对不起人民和政府的培育,这种言论让我联想起“楚王失弓”的故事。现在,不少人痛惜公办学校失去一位名校长,像极了那些第一反应是迅速找回弓的侍从人员。


事实上,蓝校长离开公办学校,从事的还是教育工作,并且是成都地区的教育工作,正所谓“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受益的还是当地人民。退一步说,即便蓝校长离开成都,离开四川又如何,受益的永远是莘莘学子。


蓝校长辞职以后,公办学校因此失去一位名校长,民办学校或许由此多了一位“教育家”。公办学校本身是人才积压的仓库,没听说“走了胡屠夫,就吃混毛猪”的,但民办学校急需这样的教育精英加盟,他们是推动民办教育往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子,对民办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乘法效应甚至是乘方效应,这也是目前不少民办学校不惜重金搜求杰出人才的原因。


与拒斥教育人才合理流动相比,正确的做法应是让优秀的人才产生尽可能大的发酵效应。记得不久前我县教育局的机关工作会议上,胡平良局长强调,优秀人才要走可以,但要有个附加的条件,就是他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叫得上名号的优秀人才,越是优秀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该越多。这样,我们教育界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良性的循环与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地方还在一味地钳制优秀人才的正常流动,社会舆论也对优秀人才的跳槽颇多责难之声。这种现状,反映了管理者的短视与功利,并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教育格局的改善。


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份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事业,教育的自由唯有通过教育者的个性独立才能实现。我们可以要求优秀人才多发挥标杆和头羊作用,却不能一味地钳制人才的合理流动,否则绝对培养不出卓越的教育家。


教育锐评之二:

体育中考服用兴奋剂,有堵更应有疏

文|陈复兴(教育科研人员)


据报道,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服用含兴奋剂的药物已非个别现象。通过一些电商网站检索“中考体育”一词,会出现大量药物、功能性饮料等结果。与电商卖家交流后,不少店主都会主动向记者推荐使用含麻黄碱、咖啡因的药物或饮品。(7月12日半月谈)


国家设立中考体育项目,本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使得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因此,自2007年始,国家决定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这是一种群体性的过关考试,而绝非竞技性的选拔考试,所以大多数学生成绩良好。设置这一考试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身体锻炼。靠服用兴奋剂来提高成绩的做法与设置体育中考的目的背道而驰,并且有违教育伦理,甚至是一种违规、违法的行为。


如何避免体育中考服用兴奋剂现象呢?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堵疏结合的策略。

首先,要对此现象引起足够重视。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反兴奋剂条例的相关条款,并在考试时贯彻执行。虽然学校没有条件对每一位参加体育中考的学生进行尿检,但建立健全举报机制是完全可行的。


其次,要引导学校端正教育价值观。俗话说:“道德不好是危险品,文化课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体育中考中服用兴奋剂,既戕害身体,又有违道德。只重视文化课,忽视道德品行和体育锻炼的教育,多少有点冒着生产大量危险品、废品的风险而谋求少量次品的味道。


事实上,用应试的观念来对待体育中考,副作用也正在显现。不少学生只是将体育锻炼当成手段,并没有从内心对它产生兴趣,甚至是反感,一旦升入高中,就弃如敝履。学校也只是初三临考前夕才组织训练,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改革现有的体育中考机制。要着眼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多元兴趣,编创尽可能丰富合理的测试项目菜单,特别是要设置一些学生特长认证项目以及一些可替代的项目,让学生有多元的选择,增强日常训练的成就感。并且引入过程性考核机制,尽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第四,要提高学生对参与各种文体活动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体能指标显著下降,身高与体重的比例也明显失调,关键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君不见,“低头族”比比皆是,“网游族”蔚为大观,当互联网由信息时代的翅膀变为束缚青少年的锁链时,不知是可悲还是可怜。所以,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学生,家庭也应倾力构建良好的生活模式。


第五,要将家庭作为反兴奋剂的大本营和第一防线。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含兴奋剂的处方类制剂或治疗目的性较强的药物。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有义务杜绝孩子接触兴奋剂类药物,并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投身于锻炼,让孩子在足量的体育活动中轻松地度过体育中考这一关。


教育锐评之三:

“折纸上哈工大”不应成为稀罕事

文|陈复兴(教育科研人员)


最近,一则“折纸上哈工大”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众网友的调侃。当事学生解释:“我报考的是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在折纸中,每一件作品,都必须用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中间不使用粘贴、剪这些手法,需要上千道折痕。这个过程中,衍生出数学和空间结构原理,与机械专业有内在契合。”(7月13日新京报)


考生孙洪涛不仅仅是玩折纸游戏,而是将科学精神渗透于这一游戏之中。对于折纸,他不仅是做,更是追寻背后的科学原理。在自主招生答辩过程中,正是他个性化的作品展示以及对背后的科学原理解释,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让大家眼睛一亮,顺利获得降60分的优惠录取条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没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脱颖而出作用的机制。自主招生正是希望通过特色化的招生路径,在铁板一块的应试升学模式中劈出一条希望之路来。而这条路自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多方批评与责难,经历了太多颠簸与坎坷。


现今,谁都知道,“特长生”之路并不好走。一方面,不少家长只是将特长当成“敲门砖”,鼓励孩子学习某个“含金量高”的特长项目,不管孩子的天赋与兴趣如何;另一方面,培养特长不仅需要孩子的天赋与兴趣,更需要他对生活本身充满热情,包括具备好奇心、质疑、钻研和探索的勇气,也就是科学精神。


可惜,我们还缺少保护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的社会氛围,从此次某些媒体以“折纸上哈工大”为噱头的猎奇性报道以及一些诘责性评论就可见一斑。西方有句谚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什么时候这类事情成为社会的常态,而不是类似于“人咬狗”之类的稀罕事,自主招生制度就真正达到“自主”二字了。


尽管目前自主招生还承受着各种质疑,但我们还是应该旗帜鲜明地做下去,不断完善这一人才培养制度。我们要有山东大学吴臻教授那样的信心:“经过自主招生考试选进来的人,未来成为科学家的可能性,比普通高考进来的学生,应该要高一些。”


教育锐评之四:

可亲、可敬、可爱,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生命坐标

文|陈复兴(教育科研人员)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庆祝2017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在开展2017年第33个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突出“美”,强调“实”,做到“广”。(7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突出“美”,即挖掘和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的优秀教师典型,讲好教育故事,将“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这一主题真正落到实处。教育部在这方面铆足了劲,下足了工夫,如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层次、成系列地挖掘和宣传,组织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活动、推选新中国教育名家大师、开展当代教师风采微视频展播、会同中央电视台开展“寻找最美教师”等。

然而,优秀教师究竟“美”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寻找最美教师”?教育部提出了“三可”标准:可亲、可敬、可爱。


“可亲”昭示的是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黄大年教授说:“真正从事科学的人,往往看重与事业发展相关的情谊群体,面对‘知音’常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发展的是与众不同的情。”每次看黄教授与学生一起的照片,都能感受到他们亦师亦友、亲如一家、其乐融融的动人场面,而现实中的他也最看重教师这一身份。教师应该最看重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关的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关方面,毕竟最好的关系是“知己”型的师生关系、“知音”型的家校关系和社群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学,乐其学才能成其才,成其才才能撬动社会发展的杠杆。


“可敬”彰显的是教师精湛的专业能力,还有崇高的专业操守。黄大年教授是1992年我国公派出国留学30人中的一个,以第一名的博士生成绩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18年后成为世界地球科学享有崇高威望的传奇人物,担任了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却抛弃国外一切优越的物质待遇毅然回国,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技术空白。有外媒曾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因此,他被人称为“另类科学家”“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遗憾的是,在58岁的宝贵英华,他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他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我虽然在国外生活,但时刻都在等待着祖国的召唤,很多人选择了年老体弱时落叶归根,我认为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报效祖国更有价值”。对待科研,“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这是多么可贵的专业操守,这是一种由精湛的专业能力支撑的爱国赤忱,真正体现了“可敬”的内涵。反观我们的个别媒体,为了寻找所谓的最美教师,就一头热地跑到某个穷乡僻野中,找到一位年老体弱的教师,就树为优秀教师的楷模,却很少问,这教师的专业能力究竟如何,僻处穷壤究竟属于自愿奉献还是现实无奈。


“可爱”体现的是教师丰满的生活状态。黄大年教授生前特别喜欢摄影,还常常背着专业相机给学生们拍照。他说:“我特别喜欢你们青春的样子。”他还在507教室对面专门开辟了一间咖啡屋,取名“茶思屋”,存了几瓶洋酒放在那里,学生们夏天的时候在那里享用他和太太提前预备好的冷饮和冰冻绿豆汤,那个屋子里招待过许多国际、国内的专家。天气好的时候他组织年轻人徒步,甚至带他们去酒吧。他告诉学生,在国外,酒吧社交非常常见,下班后跟同事去喝两杯减减压,跟同行约在酒吧谈事情,很多重要的工作都是在酒吧完成的。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生活样态,他不是一个平面的刻板形象,而是一个性格鲜明、精神生活丰满充实的人。


“可亲”“可敬”“可爱”,正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生命坐标,也是优秀教师典型“大美”之所在,彰显了教师的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凸显。我们很多教师都符合“三可”标准,或者正自信从容地行走在“三可”的大道上。


教育锐评之五:

“折纸少年”无缘哈工大彰显招生规则尊严

文|陈复兴(教育科研人员)


“折纸少年”孙洪涛因折纸本领高超,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降60分录取优惠,这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据最新消息,这名“折纸少年”最终因2分之差无缘哈工大威海分校。哈工大招生办解释:为公平起见,在自主招生中已有降分优惠,后期录取只能严格把关。(7月25日澎湃新闻)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自主招生政策一诞生就备受公众质疑。人们最担忧的,就是自主招生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成为特权阶层的重大福利。前不久“折纸上哈工大”的新闻之所以走红,除满足了公众的猎奇心,还和公众对招生公平性的质疑有关。现在,孙洪涛差2分无缘哈工大的新闻,可谓给饱受质疑的自主招生制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即自主招生绝非“自由招生”,它是有政策底线的,绝不会迁就个人而更改规则。事实胜于雄辩,现身说法要比长篇累牍的政策解释更具说服力。


或许有人会问,这区区的2分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不要说2分,即便是0.5分,也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高校的招生要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以分取人尽管有些残酷,但目前还找不出比分数更好的录取方法。尽管学生的成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够格就是不够格,好比跳高,你跳过去就成功了,跳不过差1毫米也不行。


自主招生政策也应该有一根高度明晰的标杆,它划定明确的投档线和最低控制分数线,跳过去即说明你够格,跳不过则一切免谈。只有这样,自主招生政策才真正受得起公众信任,经得起历史检验。牢牢攥紧录取规则的准绳,才能真正挑选出符合高校要求且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折纸少年”差2分无缘哈工大,也为中小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夯实基础教育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了颇有启迪意义的案例。现在,“折纸上哈工大”“跳健美操进北大”之类的新闻,导致部分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径设计上选择“吃偏食”“走偏门”“图侥幸”,从而催发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假如对其不做出有效遏止,现代版的“伤仲永”悲剧可能会不断上演。


现在,“折纸少年”差2分无缘哈工大的事实,实在是一场及时雨,一帖清醒剂,让整个社会了解自主招生虽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还是要符合政策的规定和学校的遴选标杆,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打好孩子的素质根基,单一技能再怎么突出,还是无缘升入自己心仪的高校。


教育锐评之六:

“校中建家”离我们还很远

文|陈复兴(教育科研人员)


为填补留守儿童的监护真空,江西抚州东乡区第三中学尝试“校中建家”,由学校及教师来完成部分家庭教育任务。以某班为例,学生8至10人为一组共同生活,并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各方面教育以及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等。(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校中建家”无疑是家校合作的新创举。然而,想要把美好的想法落到实处,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才能让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一是要明确“校中建家”的宗旨与意义。比如,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幸福的假期;让所有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一些遗憾等。这就为整个活动开宗明义,表明了“校中建家”的初衷。


二是要明确“校中建家”的具体内容。包括它将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组织形式如何,活动成效该如何评价,活动期限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如此,便可以保证家长及监护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三是要明确如何分摊“校中建家”的管理成本。“校中建家”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当然需要资金支持。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地区,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公益组织、社区如有参与,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经费等;再者,相关家庭方面也可支付一定的费用。


四是要明确如何化解“校中建家”的安全风险。安全是永远悬在校园上空的利剑。“校中建家”最好能让每位同学都购买相应的活动保险。同时,要明确在活动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有关方面所应承担的安全风险责任,以避免事故发生时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校中建家”要实践起来,须认真处理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做到科学规划、理性规划,急不得也马虎不得。

(作者陈复兴,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延伸阅读: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老师家长必须这样做!

叶圣陶:幸福的人,从不晚睡

“不要紧,有爸爸”是世上父母对孩子最毒的情话

李一格:与城市共生——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孩子上小学,父母们准备好了吗?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