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怎么帮助“问题”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2017-10-24 赵立平 家教问诊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赵立平专栏】

家长怎么帮助“问题”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原创作者|赵立平

本文为赵立平老师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家教问诊-ID:jiajiaowenz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嘉宾介绍

赵立平,1967年3月生,北京四中顺义分校专职心理辅导员,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中学心理学科兼职教研员,北京市顺义区教育心理资讯中心心理中级辅导员,北京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协会委员,郑日昌教授名师工作室委员。曾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第十六届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顺义区心理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一、孩子是怎么变成“问题”孩子的


在老师眼里,问题学生是“麻烦的制造者”,拖班级后腿,在家长眼里,问题孩子就是怎么说怎么不听,小者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大者,离家出走,顶撞父母,甚至威胁入目,也就是无药可救之类的孩子。


大多数班主任往往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督促、批评、关爱、请家长,送教导处,见校长等,然而收效甚微,仍旧屡教不改---这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心病。


就家长而言:家长好说歹说,要钱给钱,每天做好吃的,答应孩子提出的条件—在自己能力允许范围内,甚至父母白了头,苍老了很多,孩子却无动于衷。他们还是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


这些孩子对老师、家长,甚至处分都无所畏惧。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这些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不是孩子本质有多坏,而是自第一次受到批评时候,老师或者家长就没找准问题根源,也没给讲清楚改正错误的步骤,再有就是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带着定式,贴标签,完全否定,嘲讽,警告等错误方式,处理了第一次,结果,孩子可能被曲解,老师也没弄明白根源,就这样,孩子带着第一次的处理情绪延续着自己的当初行为,家长和老师也以惯性的思维,分析着这个发展中的孩子。


就这样一直是责备孩子,埋怨孩子,恶性循环,孩子最终因为一个小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成了‘问题’孩子。


二、如何帮助这些“问题”孩子


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会思考这个孩子的问题。


孩子怎么出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出现后,会有什么相应的连带问题出现,怎么解决才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不如正规,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甚至是需要付出一生代价的;有了这个思考后,家长和老师就该思考,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孩子,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以此类推,这样积极地探索着---比如,是用谈话法,还是用行为矫正法,是需要几个人合作谈话,谈话内容都说些什么,怎么把这些话说给孩子听,我怎么说话,孩子才可以听,我怎么听,孩子才能说,我怎么说,孩子才可以接受;要是用矫正法,那么被矫正的行为是什么,怎么矫正,需要不需要孩子个人努力,个人努力怎么操作,孩子有没有能力理解操作,矫正期间我们对孩子,该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多长时间后,矫正法是算见成效了呢等等,很多是细节,连环的,怎么把这些细节,连环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然后再去一步一步,按计划去辅导孩子。这连续的思维过程您在头脑里建立起来没有,您建立起来了,能否表达出来,表达出来能否让孩子听明白,并接受您,这需要时间问题,还需要家长和班主任领悟能力。这个思维是做好妈妈,做好家长,做好班主任和做好老师的前提,否则,解决完的问题也是暂时的,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从问题的前后到解决完毕,孩子从中有正向认知的获得和引领成长,才是问题真的解决。


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处理‘问题’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从中有一定的认知获得。下面具体说一种方法,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思考,并欢迎大家质疑。


(一)先把‘问题’转化为‘话题’


问题孩子出了问题,家长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它将决定家长后来的行动和方向。如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又没交作业!”“怎么又被老师点名了”“怎么又上课不注意听讲了”,家长肯定就会生气,冲孩子大吵质问:“昨天你不是刚保证过,今天又犯,几次了,我跟你丢不起这个脸。无药可救!”......这几句话共同特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指责、厌烦、挖苦等,这样,家长所做的是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解决。


方法:家长这么做:“孩子能否具体跟爸爸妈妈说一说?把前后经过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提示:问题背后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也有多种原因,哪些很容易做到的,哪些是通过努力才可以做到的,哪些是需要求人帮忙的;而且要分析,每次努力后的代价,成本是多少。


1、控制情绪

即使生气也要装成不生气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孩子,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家长就不要犯这个致命错误,如果你发火,其实跟孩子是一个水平。


2、一会再说


大多时候,带情绪会让大脑短路有情绪的时候不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情绪就跟温度一样,一时一样,等一会,或者等一天,就会另一种感觉。所以对问题孩子捣腾出来的问题,大都不适合即时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


3、变换环境


如果家长听到了孩子的问题,是在客厅,那就先挪动一下自己的身体,换个姿势或者去洗手间、或者是阳台,还可以浇浇花,看看自己的买的衣服,或者是自己的小首饰等,做点自己的事,即使不想做,也要逼着自己做下去。

(二)反思自己


1、给孩子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孩子是否具达到您目标的水平,思考考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和潜力,孩子能是否具备。


2、您说话的姿态有没有问题?比如,你有没有责怪,斥责,责问,打骂,挖苦,讽刺,过早定论等语言。


3、您和家人的关系如何?你和爱人,您和孩子,孩子和您爱人之间的关系,你在这个关系中,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你给孩子安全感了吗?


4、您帮助过孩子解决过问题吗?


5、您是否也是一个问题的家长?您有没有不良嗜好和言行?


6、您有没有一些生活技巧分享给孩子?


自己教给孩子避免出现问题技巧没有,我平时做的如何?我让孩子学习,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我让孩子不打架,我每天在家和家人相处的如何,我和老公和妻子相处的如何?我说话带不带脏字。我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好的习惯—比如,玩麻将,吸烟,喝酒,等。


目前多数“问题”孩子,他们之所以成为“问题”孩子,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处理孩子问题,形成了怪圈----恶心循环。


问题改变的条件:“人如果没有强行自己去改变行为结果的需要,就很难重塑自己”——赵立平老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有问题的个体,如果自身没有改变问题行为的需要,即使外界帮助很大,也很难实现改变自己。


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是否有改变的需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孩子有了这个改变需要,孩子就会配合您。否则,有时候是徒劳的,除非你去做‘电击’或者“吃药”。下面讲讲六种问题孩子的解决办法。


1、孩子写字慢


建议家长先坐下来,不要说责备的话,告诉孩子一笔一画,慢着点写,首先家长要示范,或者给孩子拿一个字帖,要横平竖直,再看看孩子拿笔的姿势,是不是攥得很紧,可以让孩子放松,另外桌子和椅子的高度要合适,建议在家里能做就做,经济允许的话去商场买,都是标准的尺码。桌子上不要有很多东西,比如橡皮、尺子、包包、吃的喝的都不要放在桌上。家长示范好后,让孩子自己做,家长可以做其他事情,适当的时候回来看看孩子,目的是给孩子鼓劲来了。小孩子写作业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建议父母不要随便进入孩子房间,干扰孩子。


2、孩子吃手


最初多数是紧张或是无意效仿别人造成的。这个不要数落孩子,也不要总是太关注。一般不影响学习和生活,就不是问题。出现这个现象,适当的提醒,但不要太多,如果提醒多了,孩子就自己关注了,而且以后孩子就会故意去做咬手,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不自觉的惯性趋势,到那时,就不好改了。建议家长培养孩子一个好的动手嗜好,比如吹口琴,写大字,抄书,或者就是打球等活动,等到孩子这些行为系统对打球、写大字、吹口琴的动作有了敏感性后,孩子就不会吃手了,另外,要跟孩子一起探讨,知道什么是毛病,目前不少孩子有吃手习惯,但多数没有影响学习和其他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自我修正的。


3、孩子网恋


其实和其他小毛病是一个道理。小毛病,改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何况网恋问题了。但我想跟家长和老师们探讨一个问题,如今的社会,您还能阻止网恋吗?网恋还是问题吗?网恋其实和现实恋爱有很多类似处,我们不好评价网聊对错。但我想建议家长和老师:我们坐下来,分享一下孩子的感受,说说什么地方让他或者她恋上了对方,当我们能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时候,孩子或多或少信任了您,如果您分享多了,信任的程度就高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分享孩子的感受,为了建立信任关系,而信任关系又是为了孩子能接受您的指导做铺垫的。所以我们最终是这样一个模式:分享——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指导。我们怎么给他们指导呢:首先要告诉孩子,网恋有几种结果,危险度是多大,个人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多少?不断地给孩子这样的引领,相信孩子会思考。千万不要管、卡、压、威胁,这样会出现罗米欧效应。


4、厌学问题


提到厌学,家长要知道几个指标,我这里通俗一点讲:上课就焦虑,看书本就头疼,一到周一,就肚子疼,离开学校没有任何躯体症状等,另外有一部分孩子即使厌学,但是不想离开学校,这就看老师对他有没有好的待遇了。如果老师懂得尊重他,懂得孩子内心需求,孩子会舍不得离开班集体的。建议老师给孩子找点事做,但不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不等于不搭理他们,或者冷落他们。要想方设法,发现他们的优势为班级服务,比如,卫生检查员,自行车督导员,班级活动参与者。——比如他就会抄课文,那就让孩子抄课文,然后把抄的内容,让他自己装饰一下,把他们个别科的作业张贴在墙壁上。如果孩子小,那就尽快帮孩子补习上来,或者培养起一个新的爱好,或者是优势。特别是对初中孩子,孩子课程比小学多、重、紧张,这个时候,经济条件允许就帮孩子找老师补习一些,如果不允许,家长最主要的是让这个时段的孩子如何把自己现有的优势保持住。到了高中,也有厌学的,建议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拿高考要求来要求他们,他们可能睡觉,玩玩手机等,这个时候,您有时间要找孩子谈,谈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学不下去,不要影响其他人。如果您的态度好,相信孩子会控制自己的。不要有让兔子成为大象的奢望。


5、玩电脑游戏


这个很普遍了。但是离开游戏受不了,不上学,不睡觉,不吃饭等就成了问题。禁止、杜绝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还能上学,影响学习成绩,建议家长和孩子坐下来谈,不要斥责,其实很多问题最初不是问题,如果家长注意科学引导,孩子不会成为这个样子。孩子小的话,建议家长给孩子规定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网上的好东西,比如,制作相册,可以把孩子的画,照下来上传到孩子空间,然后家长给孩子适当合理的评价,这样就暗示孩子,网络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另外,还可以给孩子下载一些好玩的动画片,或者网页,给孩子看等;如果孩子大了,也建议家长帮助孩子找点有意思的事做,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做:儿子,我不会做网页,你能否帮我,给我解答解答,把孩子的角色转变成我们大人的老师角色,孩子会慢慢检索自己的行为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打骂孩子。


6、孩子焦虑考试


建议家长,放低要求,淡化考试话题。同时告诉孩子考试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分数目标,一个是考试技能。考试分数目标不要确定,家长要不断重复——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了,多说这句话;考试技能,就是告诉孩子,少丢分,时间分配要合理。不要前松后紧,也不要前紧后松,这些都是考试大忌。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讲这些。以后会慢慢和大家探讨其他问题的解决。


(三)依托医学


对已经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改变就能让孩子改变的问题,比如焦虑,恐惧,到了严重泛化地步,不能控制,自己想控制却控制不了了,而且非常痛苦,持续很长时间,影响学习生活。就需要家长借助医学,到就近精神科接受治疗,但不要轻易服用那些药物。

延伸阅读: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问题在原件!

这10个问题,一定要考考孩子!

孩子在学习中常遇到的几大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那些课堂上爱说爱动的“熊孩子”怎么办?!

教师节,晒晒我的熊孩子们

各国家长应对熊孩子策略大汇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