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60岁的你,请勿轻易说老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樊够呛专栏】
未满60岁的你,请勿轻易说老
原创作者|樊够呛
本文由原创作者推荐,首发微信公众号“唠客密谈ID:lkmitan”
最近,身边不断有朋友诉苦说,刚刚步入社会就感觉自己老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你没看网络上的文章吗,第一批80后已经中年了、90后已经离婚了,中年、离婚都有人写了,又有人写90后已经佛系了。我说那我也写篇,叫《第一批90后已经死了》,吓死你。
以前我也会点开这样的文章看,后来只要是类似题目,无论以多高的频率出现在朋友圈,都不会打开。因为我知道这样一个场景。某个大号的创始人暴躁地告诉雇来的写手:写得再夸张点,让读者看了产生恐惧,让他们觉得自己这辈子完蛋了,尽管把你的良心拿去喂狗,只要阅读量达到百万,现金奖励。
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可以生产出无数篇让90后迷茫、80后恐慌、70后绝望的文章,因为套路是现成的。这个套路一次次地被证明,可以把没有辨析力的读者搞得五迷六道。稍微理性点的人都能看出,这样的文章几乎全部陷入了情绪化谬误,把个别极端群体现象普遍化,或者把对将来未知情形的恐惧当下化,告诉你,这就是你所面临的。
典型特征就是,此类文章不会展示任何善意,带有明显的对读者施虐倾向,在陈述和论证方式上也完全丧失了信誉。亚里士多德称,“信誉、逻辑、情绪”是说理三要素,这样的文章把极端当普遍,毫无逻辑;通过煽动性的言辞来支配读者的情绪,毫无信誉。
网络亚文化害人不浅,就体现在这样的事情上。当四周全是鼓吹你们已经老了的声音,“三十岁既老”就成为了文化。当你相信这样的文化的时候,你就真的变老了。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二三十岁,是初升的朝阳,四五十岁,是活力似火的正当年。你老不老,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生理年龄无关,和容貌无关,更和那些扯犊子言论无关。
咱以80后为例。十年前父母正供我们读大学,当时他们比咱们现在还要大很多,有感叹自己老了吗?现在父母已经60岁了,他们有些还在工作,有些在帮着带孙子,他们敢说自己老了吗?肯定不会说精神上老了,顶多会说身体状况差了,外带加一句:还能再干几年。
在他们被孙子淘的气喘吁吁还要打起精神的时候,年纪轻轻的我们,却被妖言惑众的文章搞得一片颓靡。这情形很像前不久我给一个报纸写的评论里讲的例子:口口声声喊着中医该死的某大V,包里常年装着六味地黄丸,而你因为笃信他的文章,感冒了却连个板蓝根都不敢喝。此种行为,和老人迷信保健品,父母爱在朋友圈转谣言文章,有任何区别吗?
这才是80后的普遍现象。以我家为例,别说父母,就连90岁高龄的爷爷和外公,都还保持着锻炼,基本家务可以自理,日常还要分别照顾体弱的奶奶和外婆。你说你三十来岁,看 47 31507 47 14940 0 0 1912 0 0:00:16 0:00:07 0:00:09 2928了几篇歪理文章,没有学到107岁佘老太君的“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酸,腿不疼”,反倒学会了未老先衰和望秋先零。
90后的朋友更不必说,就算个别90后已经离婚了,已经死了,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个例,还很有可能是自媒体编造出来的。咱们扳着手指头算一下,你才不用父母供养几年呢?别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就连回馈父母都还没有开始,怎么敢说自己老了呢?
毒鸡汤喝多了,小心变成毒鸡汤毒害00后的素材。振作起来,你有多少精力勇闯天涯举杯就干,就该有多少士气重整旗鼓斗志如山。
相对于80和90后,70后面对网络毒文更为理智。人在成年后,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涉及个体对自己人生角色的重新定义或转换。70后的人生路径更加接近传统文化所约束的那样,他们非常清楚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对什么老不老的有清醒认识,也就能够以积极投入新挑战的姿态来完成每次转变。
8090后和70后不一样,所以迷茫的他们,被网络毒文戕害时,往往会表现得少有挣扎之力。但是又有一小部分70后,在A型的环境下做出了B型的选择,人生呈现结构性错位,一旦遭遇网络毒文侵染时,会覆灭得比8090后更彻底,像鼓吹“你老了”这样的文章,就会让他们产生绝望的感受。
德国作家卡内提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只要被放置在群众之中,只要蛊惑的风吹得足够强劲,每个人都随时可能轻易地陷入群众状态,再有知识和学问的人,都在所难免。
所以,当那些刷屏的有毒文章说你已经老了,并不是你真的老了。只有当你轻信自己老了的时候,那就离老不远了。你还会觉得他们说得真对,给他们打赏。当然,成功蛊惑了你之后,毒文制造者的钱包也就鼓了起来,他们才不会管给这个社会带来多少伤害。
但年轻的你不一样,要对自己负责。精神饱满搞工作,阳光快乐去生活。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现在就认老,你的墓志铭只能这样写:十二载童年期,健康成长,快乐度过;六载少年期,父母庇荫,衣食无忧;六载青年期,酷爱鸡汤,读罢便老;六十五载老年期,知死将至,日夜计时;八十九岁某日,附子之耳曰:这辈子真亏;遂卒。
延伸阅读:
班主任提醒: 这8种学生永远拿不到高分!不要等到了期末再看!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