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追问:当下学校教育的“价值含量”到底有多少?

杨林柯 校长传媒 2019-08-31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杨林柯专栏】

深度追问:当下学校教育的“价值含量”到底有多少?

原创作者|杨林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本文为杨林柯老师原创,首发“简书-杨林柯随笔”,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另一种声音

人生下来的时候只是无知,但并不愚蠢——愚蠢是由后来的教育造成的。

——罗素


热遍全国的西安教育“问政”过去了,而我以为,这表面热闹、万民关注的“问政”节目掩盖了更大的问题。


教育“问政”不仅仅是扣问外部的“上学难”“上学贵”和“教育不公正”问题,更需要展开一场关于教育本质、教育价值以及教育相关问题的内部追问: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到底为了谁?

孩子在学校最应该学的是什么?

学生的分数就是教育的成绩吗?

成绩公开排队合乎不合乎教育伦理和法律?

成长和成功是个人的还是学校的?

考上名牌大学就代表“成功”吗?

学校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当恶性事件(火灾、地震、绑架、伤害等)发生的时候,孩子应该如何自保?

学校应该如何保障每个孩子的生命安全?

教育除了为GDP增加数字、除了承担“维稳”的作用之外,还应该为生命增加一些什么?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哪里?



现在对教育的评价就是看升学率,而忽视了人性标准,依然是“含金量”而不是“含人量”(吴非语),这样的教育是见分不见人,实际上是“非人化”的,也是“反教育”的。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考生,更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应该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制度的接班人,更应该成为合格的丈夫、合格的妻子,应该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合格的人。


评价一个学校,不能仅仅看从那里走出了多少成功的“人上人”,而是看它培养了多少合格的“常人”。


况且,那些成功的“人上人”和学校似乎也没有太大关系,有些特殊才能、智慧也不是谁可以“培养”的,它是自身具有的特殊恩赐加后天努力成就的,也不排除历史机遇,学校不能贪天之功。


教育是复杂的,不是一个量化分数或升学率那么简单。


现在许多人说的教育其实不是教育,而是教学或训练。


应试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是“知识学习”或“知识训练”。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的灵魂的唤醒,一定是内化的,不是外在的知识灌输那么简单。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代替心灵成长,因为生命不是一堆肉,而是灵肉合一,有自由意志。


教育也不是仅仅安顿这堆肉,让TA能够活下去,而是能安顿这颗心,让TA能够找到家园,不是成天岌岌于名,营营于利,苟且于世,尽想些败坏的事。



教育的复杂在于,它不仅和学校有关,也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关。即便学校给学生喝几口“纯净水”,如果家庭、社会却给孩子喝下水管道流出来的水,而且把它当做纯净水,那孩子的健康怎么能保证?

▲教育的四维


钱理群先生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有粗鄙的利己主义者都是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合谋而制造出来的“产品”。


更为荒谬的是,这些年不断发生的校园悲剧已经不是利己不利己,而是损人不利己的事,前者尚可从生物本性去理解,而后者已经超出了生物逻辑。比如从去年到今年发生的多起校园命案,海啸一般波及全国,刺痛社会的神经,有人质疑:这是人干出来的事吗?


事实上,人性里天然就有兽性和神性。没有谁天生就是恶魔,也没有谁天生就是天使,面对恶魔与天使合一的人性,教育和制度应该反思什么?是谁砍断了天使的翅膀?谁又让恶魔挥舞屠刀?


教育要提升人性,而人性是一个桥梁,搭在兽性和神性之间。人性发展的过程应该是抑制兽性、走向神性的过程。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三要素中,社会教育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重要,而社会教育已经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国家治理问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根本无力解决。


教育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应该有“整全的价值观”,并与自我之间达成和解。



教育是最大、最重要的“人学”,是一个国家的“良心工程”,也是共同体发展进步的基础,尤其是在一个宗教信仰资源匮乏而迷信物质权力、偶像崇拜盛行的文化环境中,教育不能正常发展,不能滋润心灵,人性、社会都难以正常发展。


我们可以没有那些高楼大厦、辉煌成就,甚至可以没有“悠久的历史”,但不能没有文明的、和谐的具有现代观念的人,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系统,成为一个巨大的“部落”。


▲一个有唐诗宋词的国度竟有这样的标语


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本质,是严重失血和精神缺钙的教育,导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注热点都奔向同一条路子,却忘记了教育最根本的就是通过知识教育培养爱的能力,让一个人能够认识自我,求得智慧,明白大道,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曾经把“为公民而教育”作为我的教育理想,现在我要退一步,提倡“人的教育”,让一个人通过教育“成为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机器。如果一个人(自然人)不能成为人(社会人、精神的人),自然难以成为合格的公民。


另外,我觉得“公民社会”距离这个老大的乡土社会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一个“人国”还是可以努力去建设的。


再说,知识更多的是传承工具价值,有一定的价值方向。


比如刀子,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就看它掌握在谁手里,怎么使用。


知识本来具有信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更可以探索真理,把人引向超越界,但在一个缺乏形而上的文化环境中,其信仰意义很容易被悬置和忽视。


看看现在的金融灾难、网络诈骗、传销黑幕、食品黑幕以及利用自己的知识霸权对普通民众的进行的洗脑或坑蒙拐骗,哪个是没有”专业知识“的文盲干出来的?因为“知识”不是脑子里固有的,也不是自生的,一定是接受某种“教育”的结果。


张维迎先生甚至说过一句很震撼的话: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但道德水平会大大提升。这话虽然针对的是教育的“说假话”,也只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假设,但它讲出了某种深刻道理:所有的贪腐官员和犯罪分子都接受过知识教育,有些还有很高的学历,为什么道德水平如此低下?



当下的知识教育过甚,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严重不足,甚至教育的过程成了掏空自我的过程。


没有生命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尤其是没有信仰支撑的自我教育,导致真正的教育落空和人的空心化,而过度的知识教育只是加大了人的自负和无知。搭车销售的各种招牌下的“教育”叫得再响也不过是美丽的谎言,是应试教育的附庸,搞得再好,也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扎扎实实的驯化。



这些年不断发生的校园自杀和杀人案件,不断拉低教育底线。


我认为,评价教育好坏应该有一个底线:珍爱生命不自杀,遵纪守法不杀人。


当下的学校教育,不过是制度附属品,是后科举时代的教育附庸,还不是自由的教育。


在教育还只是个附属品的当下,学校的根本问题已经不是应试不应试的问题,而是我们当下的学校,其真正的“教育含量”到底有多少?


如果用身高体重代替健康指标是可笑的,那么用分数代替教育“成绩”一样是可笑的,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也是对社会的某种误导,就像用身份符号代替道德品质,或用经济数据代替发展“成就”一样不靠谱。


作者简介:

杨林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组特聘专家,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员,陕西师大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出版各类编著40多种,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教师月刊》2012“年度教师”,入选《中国教育报》2014“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著有《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现在陕西师大附中高中部任教。

延伸阅读:

杨林柯:过度求知是一种愚蠢

杨林柯:我为什么不赞成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

杨林柯:孩子的生命质量,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杨林柯:教师心中要有两面镜子

杨林柯:教育最怕愚蠢地认真

杨林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就道德吗?

杨林柯:不能用喝汤的能力代替成长的收获

“傻教”与“教傻”

师说:在救孩子之前请先救出自己!

教育,要超越实用理性

教师为什么会如此受伤?

杨林柯: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不能打动学生

杨林柯:向内开掘,守住自己

杨林柯:“换心”的启示

杨林柯:中小学校园里的“穴居人”

杨林柯:课堂上,掌声因何而起?

真正的老师,假期休息权谁来维护?

杨林柯:本土立场,人类视野

杨林柯:“比”风不除,教无宁日

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对各位家长的心灵告白

读书是放大心灵的半径

呼唤中国教育的良心

名师是被权力养大的还是自由长大的?

脑科学揭示的教育秘密,后悔知道晚了!

应试教育的根源及中国教育的出路

人格与习惯才是支撑一个人走得更远的根本

当教育连一只蚊子都不如的时候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