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咖跨界公益 | 做孩子的 “ 第三位教师 ”
导读
2020年8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竞翔和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王丽惠秘书长在B站分享了童趣园公益网络的形成,以及第三位教师是如何助力偏远乡村的学前教育。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乡村教育的理解以及童趣园对西部乡村的影响。
本期主要分享朱竞翔教授的观点。
文章略有删减。
文字图片皆来自作者
作者:朱竞翔,建筑师与轻量建筑系统与产品的发明家,毕业于东南大学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参与设计并持续优化阳光童趣园。
一张图引发的设计初心
大家好,首先想请大家猜一猜下方这张图片是摄于什么时间?
以前我在把这张图片拿出来给大家看的时候,很多同事会说,这个可能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但是后来我告诉他们说这实际上摄于2014年左右,很多人都很吃惊。
这张图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城市里的人们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时光停滞在一个时刻了。可这实际上是乡村非常真切的一种呈现。
2013年底,西部阳光的前任秘书长来超女士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我们有机会认识了彼此。
她问我们:“基层NGO现在一直有一个麻烦,就是我们一直去送教育,老师也会去代课,但还是发现公共空间不够,虽然有教室,但基本就是一个空壳,里面很多工具都没有,导致老师无法待下来。”
那么我们就问:“现在非常多的村子已经没有人了。有人的留下来的也是老人和妇女,修缮房屋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很麻烦、很困难的事情。你们能够筹措资金吗?”
来超女士回答说能够筹措资金但也相对有限。
我说如果这都是一类问题我们就一定能想办法帮你来解决这个事情!
我的团队在那之前实际上是在全世界做轻量的建筑,当她把这个有意思的照片还有这么复杂的这种状态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事儿应该有机会帮到他们,之后我们就去了会宁。
从小房子开始
在2014年的3月份,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小工作。在年初,我带着一个捷克的实习生,还有一位香港的同学,大概工作了2个月左右,把这个事情弄了个大概。接着3月份,和工厂订货,把货发到了会宁。博士生和我们的项目经理在当地工作了7天左右,盖成了这么一个小房子放在当地学校。
1. 家徒四壁也有趣
大家都知道,捐书的话,如果有管理那没问题,没管理,书就会损毁的比较快或者说小朋友读了,然后读残了,也很正常。捐赠家具,时间长也可能会破损,甚至有危险,大家就会弃用。经年累月,就只剩空房子了。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徒四壁。
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家徒四壁的时候,这个房子还有没有机会吸引小朋友?
如果这个时候还能吸引小朋友,那这个房子天然就是一个大玩具、一个大的游乐场。考虑到在这个项目预算非常紧张,所以我们不打算把钱分散用,还是把所有的钱都用于结构。
这时结构可以是维护,维护又是家具,家具又可以是教具,这样的话结构、维护、家具、教具就通通合为一体。
2. 坑坑洼洼的小房子
当你走进这个小房子,你会发现,对大人来讲比较心惊胆战,因为有很多坑。
但是对小孩子来讲,他们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因为小孩子是从一个子宫里面来到我们世界,世界对他是充满了吸引力和挑战。孩子实际上是从一个小型的包裹状的空间慢慢去感知和掌控更大的空间。
可是我们大人会忘了这个过程,所以会很不理解,小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躲在桌子底下?为什么总喜欢躲到门后?为什会偷窥?为什么总会绕着一个东西绕来绕去?为什么很喜欢玩捉迷藏,躲猫猫?
我们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个巨型的子宫或者是一个巨型的田野。这个田野会爬到墙上也会爬到天上,这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这个坑坑洼洼的尺寸也很符合小孩的尺度。
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个方格差不多是1.2m*1.2m,长方格是0.6m*1.2m,所以小孩子很容易猫在里面,稍微跳一跳他就可以坐在上面。他可以坐在这个箱子的边上,连凳子也都不需要了。
3. 躲猫猫的小天地
当然我们还设计了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有很多缝隙,露出了景观,对小孩子来讲一会儿大人出现了一会儿另一个小孩子又出现,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可以躲猫猫的空间。
建完第一座童趣园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放一堆小孩进去,然后看他们可以待多久,发现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玩几个小时。
因为会有一个天然分组的可能性,小孩子会自己组队,可以两人一个坑,或者三人一个,也可以一个人一个。既可以满足小男孩爬爬跳跳的乐趣,也可以为小女孩构造一个安全、安静的小角落。
待的位置变换了,空间感就会变,从早到晚,光线从不同的缝隙角度进来,所以时间的感觉也会变。
4. 乡村幼儿教育也可以不一样!
在开幕那天大家都很惊喜,因为所有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幼儿园,激发了很多人的兴趣。
教育局和NGO也围绕童趣园做了许多教学方面的改革。
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面,教育不可能像传统小学那样排得整整齐齐的桌椅,小朋友遵守课堂规矩,小学化的来进行幼儿园的教学。
而在童趣园这个空间里有大量的角落、大量的盆地、大量的小山丘,老师和学生经常分不清他们是在炕上还是在桌子上进行教学,很自然就会引入非常多的区角。
5. 每天多一点信任与微笑
童趣园另外一个很重要价值是容易培养村民和NGO之间的信任感。
因为房子比较轻,它的自重是传统房屋的1/5到1/6,NGO可以自行进行房屋的搭建。
众所周知,在乡村建房子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很能干,盖房子时天然的会和村民建立信任,尤其是当志愿者和老乡一起把房子盖起来时,信任感会非常强。
6. 到毛细血管末梢的努力
很快我们就持续优化童趣园。
最后就是一辆6米长的卡车,装好成套的组件。为了现场组装的轻便,一些组件变成比较大的盒子或者舱体。
有一些环境会更加艰难,比如说云南,工作人员需要身挑肩扛,甚至动用骡马才能把组件运到。
因为组件允许拆解的更小,单人荷载一般不超过20公斤,运输的难题也随之解决。
在人力和骡马的配合下,一个全套的房子很容易被输送到这种毛细血管的这个最尽端。
一般咱们是冬季需要施工,但是冬季会有基础施工的难度。夏季像这种小型的房子它基本上在一天里做上半部,一天做基础,一天把一些细节装饰稍微收拾一下。现在标准的流程大概是三天左右。
我们团队工作重心是产品开发以及做原型基建的工作,到了2016年年初,一年的时间里,童趣园在全国已经大概有30多所了。
“威尼斯双年展”斗室的精彩亮相
随着媒体的传播,2016年有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恰巧这一年的主题是【从前线来的报告】,我们有幸被中国策展人选去做展览建筑师。从下图可以看到它基本上是童趣园甘肃版本的一个变体。
为了适应当地比较干旱的气候。我们做了一个轻木的结构,使用了非常简洁的材料,木构的精神和逻辑会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建筑。
为什么叫斗室呢?
斗,我们都知道是代表一个容器。看到这凹凸的样子就很像一个斗。但在中文里,斗是多意字,也可以是斗争的斗(dòu),代表冲突与矛盾。
这个空间是非常安静且留人的,很多游客中午会来这边休息。
一个有意思的房子它会刺激和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像传统教室的游乐设施,孩子必须按照规定去做指令动作,那样会极大的压制创造力的天性。
具有无穷变化的童趣园
在香港贸发局有一个科创的展览,我们做了一套童趣园的室内版本,里面安装了电子设备。
等到展会结束的时候这个东西又搬到了一个天虹小学,一所社区小学,变成了他们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大概在他们那停留了2年的时间。
两年之后,学校又把它捐给了牛棚艺术村。
这个艺术村在拿到这个小房子之后也进行了很好的使用,把一些多余的构件变成了凳子,主体就变成了更小的一个房子。
我们没有介入他们后续的工作,完全是他们自己回收,重新组装再利用,童趣园的寿命是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坚韧和长久。
可以很现代,也可以很传统
我们为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白老师在内蒙运用童趣园的概念搭建好一个城市教学空间的内部。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在孔洞中转来转去,这也使得上课不再是乏味的,而是非常有趣。
白老师也从童趣园中受到启发,对内蒙古的传统民居——蒙古包进行现代化,做了一个蒙古包风格的童趣园,同时充满边疆风情的和现代感。
未来如果西部阳光去到类似的地区开展项目,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思路,童趣园会既有这个产品的特性,也会非常符合地方民居的特色。
从2-N的演变
当然在这个背后,从一到二不太难的,但是从二到N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后半段实际上做了许多管理和产业链的协调工作。
因为每年都有几十座童趣园的落成,所以我们也邀请了河南的一个工厂变成战略伙伴,他们负责大批量的工作,我们帮助他们把整个流程组织好,当然结构安全的鉴定由第三方单位专业的部门出具。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是儿童使用的空间,所以材料的安全性能也需要得到相当的保证。
除此之外,我们还和西部阳光做持续的储备和开发。另外还有服务盒一体,比如说我们可以在这里面插件一个服务盒,可以是卫生间也可以是很漂亮的厨房空间,在里面也可以休息,可以很轻易的转换成供来访者短期住宿的空间,这都是可以很容易做到的。
第三位教师到底是谁?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第三位教师,可能有一些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会知道这个议题。
那什么叫第三位教师呢?
实际上是在20世纪的40年代,意大利的北部有个区域的家长们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收集石头沙土木头来自行建造学校。一位小学老师围绕这个开发了一套新的教育方法论。
方法论是以探索环境的体验,互动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发展合作、批判、行动的能力。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第三位老师的概念。
第一位老师是父母或者说孩子的监护者或者照顾者,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
但孩子还有心灵成长的需求,他会和伙伴有很多的互动,同伴就是他的第二位老师,peer。
第三位老师,实际上是环境。
因为环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感觉和经验,孩子可以通过物质环境来探索、感知周围的世界。
所以这套教育法就很强调触碰、观看、感受、聆听和品尝。通过这些感观学习,孩子可以对自己和环境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的童趣园,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呼应了第三位老师。
因为无论是NGO组织还是建筑师,能给到乡村小孩的陪伴实际上是非常短的,我们可能就像闪电一样的出现,又迅速的消失了,童趣园就作为我们留下的一个礼物给他们。
来看看现在的阳光童趣园
在2015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团队提供的独特设计为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在甘肃省会宁县厍去村建设了首座儿童活动中心,它的成功实施为甘肃省学前教育提供了产品原型。
从2015年至今,阳光童趣园通过更新迭代,从1.0发展到3.0版本,更适合幼儿发展以及小微型幼儿园运营模式。
3.0版本的阳光童趣园
阳光童趣园经过5年的发展和优化,现已探索出了一种低成本、易复制、可持续的村级小微型幼儿园运营和管理的“4+1”模式,即“培训、教材、教研、评估”+“硬件”。这五大内容模块运行流程标准化,可复制易操作,能够支撑农村偏远地区一所小微型幼儿园的建设和基本教育需求。
截至 2020年 7月,项目已在甘肃、云南、重庆、新疆、河南、 河北、陕西、四川、青海等 14 个省份、20 多个行政区,建成150所小微型幼儿园(直接受益儿童22857名),并完成20多场教师培训、800余次家园活动,以及800余次入园指导,有效地保证了阳光童趣园的健康、可持续运营。
小房子,大梦想,36所阳光童趣园落户云南
助行社工毕业季 | 30位后浪的临别谏言
互动有礼 | 爸爸节,说出你最想和爸爸说的心里话!
想了解更多小房子背后的故事
戳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