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政策被叫停,女权者高富强时评文章率先引发全民讨论

2017-01-14 新浪微博@高富强 女权时评圈

按语

据新媒体女性报道,福建省政府法制办日前发函,要求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就《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涉嫌歧视女生的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前年,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政策甫一实施,女权者高富强就连发四篇时评文章,拉开了全民讨伐歧视女生的序幕。

教育部应该叫停男生免费上师范

就是刚才,有博友艾特我,说福建省今年首次实施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首批试点招生的500名男生已经入学。根据这条发布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消息,2015年福建省还给这一试点提供了四大优惠政策: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就业没问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单设院校代码,增加录取机会。

 

毫无疑问,这是招生过程中的赤裸裸的性别歧视,这是用政策与制度,排除限制女生进入师范院校。我很好奇也很想知道,福建省试点男生免费的理由,就登陆到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的网站去寻找蛛丝马迹,果然,在该网站首页的显要位置,有一篇题为《男生免费上师范,2016约起来!》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试点的各种原由。

 

该文称,根据2014年6月进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27所师范院校中,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这就意味着,由来已久的“男教师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原来,是我国高校中的女生远远超过了男生,福建省的做法是在平衡未来的教师队伍性别比。该文同时称,据统计,目前福建省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占61.6%,城区小学女教师的比例更是高达83.2%,每年通过公开招聘的男教师700名左右,仅占招聘教师总数的12.9%。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与教师的性别是男是女关系不大。但是,福建省教育部门有不同看法,我上面提到的文章称,福建省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男教师稀缺,“阳刚教育”缺位,已从多方面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老师、家长也忧心忡忡。

 

我不知道,所谓的“阳刚教育”是不是纯粹站在男孩的角度思考,把学校的所有孩子都假设成立男孩。如果是,那一半的女孩莫非要忽略不计?如果女孩也需要阳刚教育,女教师同样能给她们阳光。那种把男性设定为阳光,把女性设定为阴柔,显然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作祟,是由来已久的性别歧视。

 

我不赞成根据性别的不同而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是,男女性别的不同,确实又能带来不同的后果。拿近年来频频曝出发生在校园内的性侵女童案例来看,实施犯罪的绝大多数都是男性教师。如果家长真的忧心忡忡,我觉得,给女孩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应该排在首位。

 

读者诸君不要误会,我要表达的并不是要让校园杜绝男性教师。我想说的是,所谓的男教师缺位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纯属无稽之谈。女教师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谬论,既是对男教师的夸大其词,也是对女教师毫无根据的污蔑。

 

中小学招不到男教师,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但重要的一点,是近年来教师地位与薪金水平的连续下跌,在专业与就业脱钩的年代,试图通过限制师范女生的做法是本末倒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男生不愿意选择中小学教师,一定是其有流入到其他行业的可能。我们应该警惕,这种向男生倾斜的招生政策,是在用制度把女性从男性剩下来的岗位挤掉。

 

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13日,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在人民日报发表《贯彻基本国策,实现性别平等》的署名文章,要求“高校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显然,福建省教育厅的做法与基本国策相悖,教育部应该叫停福建省的这种歧视女性的做法。

 

(本文2015年11月20日首发新浪博客;瞭望东方周刊授权发表,原标题《歧视女性,教育主管部门当叫停》;新浪博客首页推荐)

性别与职业——再评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教育

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经澎湃新闻报道后,各路网媒进行了转发,有了一些舆论影响。想必,福建教育考试院的相关人员已经看到,虽然那篇《男生免费上师范,2016约起来!》的文章并没有删除,但就在媒体报道的当晚,该文悄然由网站的首页重要位置退了下来。

 

据微博博友称,有博友给福建省教育厅打电话举报,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男生免费师范教育不构成性别歧视,要全面把握政策。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你说是歧视,他说是保护,由于没有性别平等的审查机构与途径,这种涉及歧视的政策与制度即使有反对的声音出现,最终也会强行实施。

 

原则上,我不反对给师范生设置苛刻的条条框框,但是,你不能因性别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规定。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给“对妇女的歧视”下了定义,对妇女的歧视是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中国教育法在第九条也明确规定,中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博友“我们的女权”在新浪微博发起了一个投票,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此刻(2015年11月23日15时15分),短短两天半,29026名博友参与了投票,其中,96.6%的博友投给了“抵制,不公平,歧视女性”这一选项,而投给“不抵制,理解闽教育厅的解释”只占3.4%。因此,无论是法律的规定,还是公众的认知,福建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构成性别歧视确凿无疑。

 

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我国27所师范院校中,女生达65.3%,男生占34.7%;目前福建省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占61.6%,城区小学女教师的比例更是高达83.2%。就是说,在实际授课的一线教师中,女性的比例要远远超过男性。福建省的做法是在纠偏,目的是让一线教师男女性别均衡。

 

其实,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那篇《男生免费上师范,2016约起来!》的文章结语就号召:“我们衷心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男生投入这个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的地位与尊严,让他们享受到职业的荣耀与工作的快乐。”由此推断,男生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是觉得没有地位与尊严。

 

当然,一线教师缺乏男性,最主要的原因是,男性有机会流入其他行业,他可以选择不从事教师这个岗位。那么,我们可以说,教师这个岗位是男性剩下的。按照福建的规定,这些免费男生师范毕业后,要至少从事十年的教师工做,结果自然就是,本来应该是女性占据的没有尊严与地位的岗位,也被男性抢夺了过去。

 

事实上,任何职业与岗位,都应该视能力而定,而非性别。限招男性与限招女性一样,或者基于性别的原因,设置不同的条件,都构成了性别歧视,不是歧视男性,就是歧视女性。举个例子,一个单位招搬运工,你首先考虑的是他有没有力气搬东西,而不应该考虑某个性别是否适合这个工作。

 

谁都不应该否认,男女是两个不同的性别,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不同的障碍,女性独有的十月怀胎,目前谁都克服不了。这种性别的差异,应该国家社会单位个人共同用政策制度理解关爱予以消除,而不是简单地把女性踢出职场。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与性别是男是女着实没有关系。

 

福建的理由有点似是而非,它的理由是,女性教师占多数的校园,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阳刚之气,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储备男教师。显然,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性别偏见,觉得男人就是阳刚,女性就是阴柔。而实际情况则是,无论男女都有阳刚或阴柔的可能。所谓的女汉子与娘炮,更多的是自然的结果,而非后天教育形成。

 

这样说或许太过专业,对于绝大多数家长而言,可能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是女汉子,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娘娘腔。问题是,我们的孩子置身于社会之中,家里有爷爷姥爷爸爸叔叔舅舅,外面又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男人,学校里少几个男性教师就断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岂不荒唐?

 

结果平等是性别平等的终极目标,促进性别平等我们刚刚起步,以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而福建的做法,连起点的平等都不能保障,显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这种与基本国策背道而驰的做法必须叫停!

 

(本文2015年11月13日首发新浪博客)

“男生免费上师范”的根源是谬论大流行

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的消息经相关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发了一定范围的争论。昨日(2015年11月23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刊发署名周潜之的《别急着给“男生免费上师范”扣帽子》的评论文章,称福建的做法是一种探索,“各界别急着上纲上线,不由分说就用‘歧视女生’的帽子往上扣”。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开宗明义地给“对妇女的歧视”下了定义,对妇女的歧视是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中国《教育法》第九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由此可见,性别歧视是铁板钉钉确凿无疑,已经没有必要再浪费口舌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纠缠。我们要讨论的是,这种公然歧视女生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我相信,福建方面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绝不是故意要歧视女生,它的背后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教育报刊发的周潜之的评论文章说:“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小学、幼儿园男教师太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对于性别的认知,造成男孩子阳刚气不足。”

 

我想,问题就在这里,拿福建省为例,目前该省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占61.6%,城区小学女教师的比例更是高达83.2%;绝大多数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就是说,在实际授课的一线教师中,女性的比例要远远超过男性。福建省的做法是在纠偏,目的是让一线教师男女性别均衡。

 

中国教育报刊的评论文章称,福建的规定看起来确实违背了男女生平等的原则,女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似乎受到了影响。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在几乎所有的师范学院,女生可是绝对的优势群体,这就像工科院校男生多一样,是男女生的职业预期不同等多重因素造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不反对男性进入教师领域,也不反对学校平衡教师的性别结构,但是我反对这种基于性别不同而采取的不同对待。既然工科院校像该文章说的那样男生一统江湖,短期内因为职业预期不一样而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那我们怎么就没有看见在理工类专业对女生降低录取标准呢?这是典型的男女不一样的双重标准!

 

我不想在这里讨论男性为何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我想说的是,在教师领域,根本没有必要用限制女性进入的方法平衡教师队伍的性别。早有专家就指出,“男孩应该阳刚,女孩应该阴柔”的观点本身就是谬论,是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况且,我们的孩子身置社会之中,除了学校,其他地方也能接触到男性。

 

事实上,无论男孩女孩,都有可能阳刚,也都有可能阴柔,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与后天的教育关系不大。如果成年男性能影响男孩性格的形成,或者像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宣称的那样,“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已从多方面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那么,所有生育了男孩的家庭,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由父亲退出职场承担照料养育孩子的责任。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危言耸听的论调只要触及男性的利益,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嗤之以鼻不会当真。

 

无论是女教师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还是男教师能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这种夸大其词的谬论,都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把女性踢出职场。本来,这种论调是学术界激烈争论但没有定论的一家之言,但由于不负责任媒体的大肆渲染,已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增加男教师的相关议案、提案和建议。毫无疑问,诸此种种又影响到了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男性免费上师范的根源,是此种谬论在社会的广泛流行与传播。在我写这篇文章之际,已有民间妇女机构发起了抵制行动,但在我看来,要想根本上杜绝类似福建这种歧视女性的政策出台,则需要教育领域的专家站出来正本清源,把这种流传甚广的谬论彻底粉碎。

 

(本文2015年11月25日首发中国妇女报,原标题《再论“男生免费上师范”涉嫌性别歧视》)

铲除“男生免费上师范”的理论毒瘤

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事件引起社会争之后,我曾给福建省教育厅打电话阐述我的态度,说他们这项政策违背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一名男性工作人员称,他们的政策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并且有相关专家的理论做依据。


这位工作人员的答复,让我更加明白,与他们单纯地讲性别平等的大原则几乎不会有什么效果,就像中国教育报刊发的评论文章一样,“福建的规定看起来确实违背了男女生平等的原则,女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似乎受到了影响。”但他们要换一个角度考虑。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问题的源头,看一看所谓专家的理论依据是否站得住脚。

 

我在网上就搜索相关的信息,搜着搜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的相关信息就弹了出来,说他出版了一本名叫《拯救男孩》的书,专门谈论这个问题。找到这本书的目录一看,我惊呆了,这位专家没有任何性别平等的概念,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传统性别偏见。

 

在该书中,孙云晓提出了男孩危机的命题,并声称要拯救他们,他的众多建议就包括尝试分性别教学和提高男教师的比例。在某知名图书销售网站,该书有6000余条评论,其中超过98%的是好评,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发行量巨大的畅销图书。我将我的这一重大“发现”发布在微博上,短短两天,阅读量超过65万,转发与评论相加,共有5600多条,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之声。

 

事实上,早在孙云晓的著作莆一问世的2010年,学界就对其拯救男孩的论调提出了严重质疑。其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徐安琪主任还撰写了《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的长篇论文,以相关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对孙云晓《拯救男孩》的荒谬性进行了批判。

 

按照孙云晓的观点,“男孩危机”的根源是男子汉榜样的缺失,包括父亲参与教育的不足以及男教师比重的下降。然而,徐安琪指出,尽管早期的性别角色理论侧重于研究父亲与儿子的男子气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发现两者具有稳定的相关性。

 

徐安琪在论文中提到,史蒂文斯等通过对 6420个核心家庭和1.4万个无父单亲家庭的追踪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和双亲家庭中的男孩与女孩并无显著差异,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也能得到发展。

 

除了父亲角色缺失之外,“男孩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按照孙云晓的理论,就是“教师队伍中的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徐安琪通过研究《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权威资料表明,2008年仅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小学教师中的女性过半,分别为98.1%、72.5%和56.4%,普通初中和职业学校的女教师分别只占48.2%和42.4%,普通高中和高校则只有46.1%和45.6%的女教师。由此可见,全国专任教师队伍中的女性平均为53.3%,并非一些媒体渲染的女教师远高于男性或女教师独霸校园。

 

徐安琪进而分析说,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小学教师中女性较多,并不是说明女性在教育领域具有优势地位,而是恰恰表明女性的就业劣势,因为职业层次和经济待遇较高的大专院校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岗位,依然为男性长期占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小学教师的工作既烦琐、辛劳,职业声望和待遇又低,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男性自然就少有问津。

 

与此同时,2010年6月,知名性与性别学者方刚副教授也随后发表了《“拯救”男孩?荒唐!》的博文,指出需要“拯救男孩”的人,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者,信奉刻板的性别标准,无法容忍他人的“离经叛道”,无法宽容人类的全面发展。方刚称,所谓的需要“被拯救”的男孩子的出现,恰恰是社会性别平等运动推动的结果,恰恰是多元性别理念普及的结果,恰恰是社会宽容与进步的结果。

 

在我看来,男孩危机和拯救男孩之所以大行其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舆论放大了近些年来男孩的变化,而对女孩的变化视而不见。就是公众讨论福建男生免费上师范涉嫌性别歧视之际,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11月25日发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男性国民体质达标率下降,而“女汉子”却越来越多。

 

抛开女汉子这个词是不是性别歧视不说,我就是想问一问,这些女汉子所在的学校是不是没有女教师?她们莫非都是男教师教出来的?怎么就变成女汉子了呢?按照福建教育厅与孙云晓们的逻辑,女教师教出的学生都应该是豆芽菜才符合逻辑啊!

 

(本文2015年11月29日首发新浪博客)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与出处

打开阅读原文可微店购买小编的新书

来稿请至:nvbao110@qq.com

本微信公号:nvbao1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