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白天是科学家,晚上用指尖吹泡泡,挂在胸前还不消失

2017-09-21 A Paradox 第二自然

▲ 第二自然(d2ziran),关注全球设计师/手艺人

“它们看起来像太妃糖或者糖蜜,

像是在吹泡泡”。

幼年时的Kiva Ford

被小镇市集会上的玻璃吹制展演深深吸引;

就像我们的童年回忆里,

街角总有一位巧手的吹(转)糖老人。

这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精细活,

尤其当玻璃制品的体积数倍缩小时,

对应的是精密度的数倍放大,

以及对技艺的数倍的娴熟要求;

细微之处见匠艺。



你目睹过玻璃制作吗?

一根空心铁管,一端浸入玻璃液中收集原料,

另一端,

供工匠通过稳定有力的吹气形成玻璃料泡;



加热中的半凝固的液态玻璃,

继而被匠人不断旋转、弯折、

融合、拉伸、点掐以塑造成不同的形状,

凭借灵活的速度、均匀的力度和适宜的温度

与地心引力相抗衡。

从熔炉挑料到最终从吹管上敲落再冷却成型,

整个过程好似一场炼金术的表演。



Kiva Ford在美国圣母大学经营玻璃定制商店。



作为专业的科学玻璃吹制人,

他的工作就是吹制出专用于化学、

工程学和物理学等科学实验领域的玻璃器具;

下班后,他一回到自己居住的泽西市,

又在私人工作室里开始了对微型玻璃艺术的美学探索。




吹制微型玻璃时,

Ford感受和学习到的

是如何“行在当下”(in the present):

精细的微缩玻璃制作过程迫使他

必须即刻全力屏息凝神于手中之物,

不可有分毫的分散。

他说,这种感觉就像在冥想。



                   

Ford在泽西市生活了九年,

这里房价昂贵,

生活空间狭小,置物空间极其有限。



“当我开始售卖我做的玻璃工艺品时,

许多朋友表示很喜爱我的作品;

然而遗憾地是,

家中没有剩余空间足以安置它们。”



于是他尝试将自己的玻璃制品一再缩小,

直到如今这般精巧可人又便于收藏。




该系列的艺术品很快收到了热烈的反响,

甚至销售一空,

深受摩登都市里年轻蜗居者们的喜爱。



所有这些微型玻璃艺术品都可通过

Kiva Ford的网站购买。

它们包括“微器”系列:

即花瓶、高脚杯、香槟杯、吊灯……

一系列微缩版本。




精湛的玻璃工艺虽够复杂,却并不足以为奇;

而按等比例缩小了十倍后,

器皿轮廓以及器身纹饰和色泽依旧饱满精致。



看着指尖细密流畅的线条在瓶身蜿蜒交错,

不得不说这是匠艺之细致繁复的登峰造极。




还有颇受欢迎的“瓶中物”系列:

横竖不过指尖大小的瓶中,

仍能清晰窥到被凝固其中的,

同为玻璃吹制成的花草、心脏、大脑。




细望去,每一道象征生命的脉络都栩栩如生,

捏在指尖时好似就能觉察到它们颤动的气息。



大自然生命的瞬间仿佛被冻结于此,

被悉心安放珍藏,

剔除了时间和污染。




贴心的艺术家还将微缩玻璃工艺品设计成了

可供佩戴的项链或耳环。



如果想在一件事上得心应手,

甚至游刃有余,

你需要花上好几年积累和等待质变;

一开始时,你可能会遭遇各种瓶颈期,

但是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大师将几乎所有的时间,

都奉献给了玻璃吹制,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旁人笑他痴,他不以为然:


“如果你真心热爱手中的工作,

那么你的人生中并不存在工作一事。”

专业,

不过是专一地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  


本篇文章将选出一名评论区点赞最高者

赠送一份由设计师亲手制作的奖品

粗陶鸡心杯

柴窑魅力就是变化莫测的窑变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奖品详情

(截止时间9.23日20:00)

留言有奖      



戳以下链接即可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哦~

【微课堂】

不用去798, 北京文艺青年们都在这聚了

【买东西】

天上掉钱啦!每单最多可减400!

你的iPhone 8 有座驾了吗?

【推荐阅读】

于千万人之中沉浮,你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模样吗?

最孤独的雕塑家,看看他眼中一分为二的世界

她是大自然的伯乐,一名野生艺术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浏览本期奖品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