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人:福州即将进入休渔期,警惕这些季节性海鲜!无解药 严重可致命!

2018-04-15 海峡网

爱吃海鲜的福州伙伴们注意啦

这里有个“坏消息”!


福州将于5月1日起进入休渔期

时间持续至8月16日

三个半月禁止捕捞

意味着市场上的近海捕捞海产品将大幅减少

喜欢吃本港海鲜的小伙伴得忍忍了

那么

许多“吃货”们一定想问了

休渔后海产品会变贵?

三个半月禁止捕捞,意味着市场上的近海捕捞海产品将大幅减少,尤其是平时比较常见的新鲜巴浪鱼、带鱼、墨鱼、鱿鱼、鲳鱼、赤棕鱼等野生品种基本将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按照往年惯例

水产品的总体价格也将被推高约20%左右


不过,冰鲜水产品和养殖鱼类将保持不间断供应,福州居民不必担心买不到鱼。


不过

爱吃海鲜、烧烤的您需要注意了!

 紧!急!提!醒!

这几类海鲜千万别吃!小心中毒!

织纹螺·春夏季里的海鲜杀手


当前正值织纹螺生产旺季,春夏季节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有些织纹螺种类富集生物毒素的能力极强,其产生的毒性不亚于砒霜,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餐桌杀手”,各地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下图这种,就是织纹螺)

☟☟


广大市民朋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勿擅自前往海边采捕贩售织纹螺,外出用餐尽量不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福建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

 织纹螺中毒案例 

●2015年5月,莆田一2岁男童,吃织纹螺后中毒。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长丰村,9人食用织纹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霞浦县溪南镇,渔民陈某食用织纹螺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罗源县4人因食用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游县发生两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有3人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2002年4月至5月,宁德、莆田等地发生多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




织纹螺别吃,会致人死亡


织纹螺俗称麦螺、甲锥螺、白螺,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质海底的螺类,我省沿海均有分布。织纹螺体内常含有神经性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曾有相关部门检测,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织纹螺体内一种叫做“石房哈毒素”的毒性大增。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0.9毫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很可能就致人死亡。



从外形上看,织纹螺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约指甲盖大小,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炒熟的织纹螺颜色层次分明,外形小巧。


织纹螺中毒有没有解药?


这是神经毒性,至今没有特效药。这几年医院对病人多数是采取催吐、排泄、洗胃等办法,加快新陈代谢,尽量少地让人体吸收。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风险警示:食用织纹螺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5分钟至4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织纹螺如何识别

↓↓


创伤弧菌·常附着于生海鲜上

爱生吃的朋友也要注意了

生海鲜上附有一种菌

若是感染了

严重可致命!

案  例

抓毛蟹双手红肿需要手术植皮


抓毛蟹时,被夹了一下,就全身发抖,双手红肿,不得不入院就医,来自龙海市海澄镇55岁的苏先生究竟遭遇了什么?




据悉,10月19日上午9点多,苏先生在家中抓毛蟹时,双手的虎口被两只毛蟹的大鳌钳住,流血了。刚开始,他并不在意。后来,双手就发生了变化。“有点流血,肿起来,全身一直发抖。”苏先生说,原来如果被螃蟹夹到,伤口都会慢慢愈合,但这次被夹之后,两手发肿是他始料未及的。由于情况严重,苏先生不得不转院治疗。除了双手肿的厉害,还有水泡,部分皮肤水泡破溃。当时,医院实验室检查出的情况是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并做了血液透析。


“其实,被螃蟹夹伤,只是引起疾病的一个破口,破口沾到这种生长有细菌的海水,传染到身体里。”主治医师朱健介绍,致使苏先生的双手红肿越发严重,是因为感染了创伤弧菌


他解释到,通过伤口传染是这种细菌的第一种传播途径。其二,就是生吃海鲜,比如腌制的螃蟹、牡蛎等,这些贝壳类海鲜较容易成为感染体。一旦感染了,症状进展会非常迅速。一般来说,48小时内就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症状,75%的病人往往因此失去生命。




这种细菌除了会通过伤口传染,还可能因为生吃海鲜而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面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


生吃海鲜致一死一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021a5rule&width=500&height=375&auto=0

8月底的一天,吴先生跟朋友李女士到深圳南山海岸城某餐厅吃自助餐,吃完这顿自助餐的当天晚上,李女士就出现了急性肠胃炎的症状,不仅如此,她在接连的一个星期都在拉肚子


吴先生这边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他的妻子宫女士说,吃完这顿自助餐的第二天,丈夫不仅上吐下泻,还发了烧。到了半夜,他感觉连四肢都在痛,实在受不了,就去人民医院了。


医院接诊后,对吴先生进行紧急救治。但吴先生的情况还是越来越严重,在8月31号下午,吴先生被宣告不治身亡

据吴先生的检验报告显示,医院临床诊断吴先生患脓毒症,鉴定系创伤弧菌感染。而这种创伤弧菌,又叫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海鲜产品也有可能携带该细菌。



创伤弧菌到底多厉害?



都是些活生生的例子啊


这种细菌大多栖息在热带或者亚热带的海洋地区,夏季生长最为活跃。生吃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或者是皮肤被海产品刺伤,伤口接触了被污染的海水,都有可能被感染。

创伤弧菌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常造成严重的败血症及肢体坏死,过程相当迅速,且死亡率极高。甚至有研究发现,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传播途径
创伤弧菌存在于海洋中,人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生食含有创伤弧菌的食物,比如生蚝、贝类、生鱼片等;二是从皮肤上直接感染,比如皮肤上有伤口,在海边玩或接触海洋生物时,如果接触到创伤弧菌,就会经由伤口侵入体内。注意:5-10月是创伤弧菌的高发期。

易感染人群
     健康者不会轻易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但这些高危人群一旦感染问题就会非常严重➤肝病或酗酒人士
➤糖尿病
➤血色素沉着病
➤艾滋病患者
任何人都有感染的可能,但对于上述的长期病患出现血液感染及致命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生吃海鲜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1寄生虫病

很多寄生虫选择寄宿在海产品上,这些寄生虫无法通过涮或烧烤的烹调方式去除,若不对海鲜进行高温处理,直接生吃,一不注意会感染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引起食物性寄生虫病。


2贝类毒素中毒


一些含有毒素的贝类产品,不彻底煮熟,去除毒素,会导致腹泻、腹痛等问题,甚至还会刺激到神经系统,引起神经肌肉麻痹、记忆功能损害等等。


3细菌性食物中毒


若海产品被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细菌污染之后,没有进行高温处理就被食用,容易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轻者腹痛腹泻,重者休克昏迷甚至失去生命。


4甲型病毒性肝炎


有些海产品很容易被甲肝病毒污染,如毛蚶、蛤类、牡蛎、蟹等,其中毛蚶和牡蛎可浓缩甲肝病毒,并且能长期储存。直接生吃毛蚶,等同于"引狼入室",大量的甲肝病毒引起消化道病变,导致甲型病毒性肝炎。



海鲜美味 一定要注意食用方法

☆ 建议海鲜煮熟再吃,尽量不要吃生冷海鲜,因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

☆ 生熟食品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 洗虾蟹等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一旦被刺伤,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消毒;

☆ 避免将受伤的皮肤暴露在海水中,尤其是肝功能不良者。

快告诉你身边的吃货朋友

别光顾着好奇尝鲜

小心中毒哦~

本文综合自:今日海沧、东南早报等

编辑:朱梦妮

热门荐读(点击标题阅读)


夏天前最后一股冷空气!明天起床 你可能就不认识福州了……

现实版“浪漫满街”!福州这条网红路已经火遍全国 抖音、快手、火山都在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