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建伟:何思敬纪念馆纪事


胡建伟

胡建伟,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涉足文学, 迄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结集出版有《河之洲以南印象》等8部著作。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余杭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今天塘小信与大家分享一篇

胡建伟老师写的

何思敬纪念馆纪事



何思敬,中国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红色法学奠基人,国共重庆谈判中共代表团唯一的法律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人,新中国法律创始人。毛泽东称何思敬为“全国第一流的法律专家”,又说何思敬教授是“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的人。


2017年5月下旬某天晚上,我和一些朋友听说何思敬的三弟何思诚和六弟何思毅两人合资买的一幢徽式二层楼房要被用来作为一家咖啡馆,认为非常不合适,故向镇党委提出在该楼建造何思敬纪念馆作为革命教育基地。当时得到郎一舟书记和政府的各位领导同志的热切同意。我即受任同一些同志开始“何思敬纪念馆”的筹备工作。这幢宅子曾经走出了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顶级红色法学家,如何为这位杰出乡贤,也为当代塘栖的文化建设做些事情,这就是那天晚上的重要收获。


何思敬父亲何仰韩,

年轻时就在被孙中山誉为“革命圣人”的

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家中工作,

兢兢业业,且清正廉洁。

何仰韩死于心绞痛,卒年43岁。


其时,13岁的何思敬,去上海张静江的世界社书店当学徒,后转通义银行打杂。张静江是复兴会、同盟会的元老,同时又是著名的江南实业家,他想振兴景德镇瓷器,于是就想把何思敬培养成瓷画高手。1912年,何思敬入日本中等美术工艺学校学习。1916年,何思敬再次东渡,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7年,转仙台第二高等学校。1920年秋,何思敬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中国政府官费生资格,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美学、德文和社会学。数年间,勤奋好学又天赋异禀的何思敬,已经掌握和精习了日、德、英、法四门语言。1926年春,何思敬又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进修。在日本,何思敬遇到了河上肇教授。河上肇教授是知名经济学家,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者。受河上肇教授影响,何思敬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参加帝国大学师生的进步活动。1923年,何思敬加入创造社,并以何畏笔名发表文章。1927年3月,何思敬接到国民党政府秘书长周柏年邀请,何思敬回国到广州市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和法学院副院长。1932年5月,何思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廖承志的安排下,何思敬辗转抵达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在宝塔山下亲自主持了四千余人的欢迎何思敬教授的大会。在延安,何思敬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成员、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等职。受毛泽东委托,何思敬翻译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向毛泽东及其高级将领进行每周两个晚上的讲授,为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何思敬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法律组副组长、中央法律委员会七人组成员。1948年3月,受命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为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作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敬历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和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职。何思敬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淡泊名利,埋头治学,一生尊重法律和信奉马克思主义。新中国建立之初,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叶剑英说你就回中山大学去做个校长吧,何思敬说我不想当官,你就让我带几个学生,做做学问吧。何思敬穷其一生,游刃于马克思主义及哲学、经济学、法律的范畴,著作等身,著、译丰硕。撰写了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实践论》等重要哲学著作的文章,同时继续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从德文原版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其中有《法律家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是为中国学术界,也是为塘栖历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这么一位杰出乡贤,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尘封于历史的过往。

当然,历史自有其规律。


1968年,何思敬死于中国人民大学造反派的棍棒之下。1979年,何思敬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王震主持,成仿吾致悼词,中共中央4位副主席均送花圈,骨灰存放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备极哀荣。


余杭区政协曾经在2000年初成立了一个搜寻何思敬资料的班子,据说在北京待了半个月,后来区政协出版了两部图文并茂、颇具史料价值的书,这应该看作是对本邦人文历史和何思敬纪念馆的一个贡献。2018年6月3日,塘栖文化促进会向中共塘栖镇党委并郎一舟书记提交《关于筹建何思敬纪念馆的报告》,6月7日郎一舟书记即在报告上批示同意筹建何思敬纪念馆。2018年8月某日下午,郎一舟书记踏看何氏洋房,天极燠热,忽遇暴雨,皆湿身。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是何思敬纪念馆建成的首要保证,没有这个前提,纵有满腹经纶,千般妙招,都将一事无成。何思敬少小离家,终成大业,是中共党内及中共法学界的红色法学泰斗,是令人高山仰止的杰出乡贤。塘栖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何思敬对于红色法学的贡献与建树,是他对历史进程的伟大贡献,也是为塘栖人文历史书写了新的华彩乐章。在这方面,我和郎一舟书记达成了共识。我们认为,为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为了新时期党建工作更上层楼,为了营造当代塘栖文化,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为何思敬做一个纪念馆。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案头工作后,2018年4月25日,以黄国连、张伟、胡建伟、赵六余等同志为主组团进京拜访何理良同志。


工作组进京拜访何理良(左三)


何理良是何思敬的大女儿,何理良1926年生于日本,1927年5月由母亲王艾英抱回广州。1939年底到达延安,与何思敬会合,参加革命。毕业于延安抗大三分校的俄文大队(学校),并于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曾任驻外外交官及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其丈夫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2018年4月26日,我们在北京西城区西松树胡同17号黄家小院见到了何理良。何理良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口齿清楚。原定半个小时的会见,由于何理良的侃侃而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逝去。八十分钟的讲述,我们听到了许多何思敬的事迹与故事,也享受了一次精神洗礼。何理良的家,陈设简单,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形容之。沙发、柜子皆陈旧,唯一可看的是黄华先生的那座直径约有半米的肖像瓷画。黄华穿着若退休工人,然气宇轩昂,琅笑声声,颇为传神。


何理良在我们准备的签名本上题词:

千年古镇,风雅塘栖,祝故乡越来越美好。


又在《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扉页写下:

赠何思敬纪念馆

何理良 2018年4月26日


又在《马克思 哥达纲领》(何思敬译著)扉页写下:

何思敬同志生前藏书,谨以何老之译著赠予塘栖何思敬纪念馆

何理良 2018年4月26日


字迹笔笔不苟,隽秀沉稳。采访接近尾声,全体合影,与何老一一合影。阳春三月,黄家小院,阳光明媚通透,地锦满墙,葱茏逼眼,理良老人,笑意盈盈,说一声“茄子”,说一声“拜拜”,说一声“耶”,可敬可亲的老人,频频挥手,似有眷恋不舍。


何理良,阅历丰富,气质知性,高雅睿智,蔼然长者,人瑞也。为搜集资料去北京,我们摄影、摄像和录音工作,都已做好。此行不虚,已经达成预期。唯一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得到何思敬的遗物。何理良说家里曾经被抄七次,已经没什么东西了。


2018年5月7日下午,何思敬纪念馆工作会议举行,塘栖镇党政主要领导参加,郎一舟书记说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做成何思敬纪念馆。接着,成立了以郎一舟为主任的何思敬纪念馆筹建委员会。6月,何理良同志寄来亲笔题写的馆名:何思敬纪念馆。6月11日,赴延安搜集何思敬资料。6月28日,赴重庆搜集何思敬资料。6月30日赴广州搜集何思敬资料。在整个资料搜集过程中,我们不避辛苦,顶着酷热,遍寻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重庆党史办、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重庆谈判纪念馆、重庆市档案局、重庆党史研究室、重庆市委党校、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中山大学等等。我们想让何思敬的形象丰满起来,我们想让何思敬的精神突显出来,但事实告诉我们,寻访艰辛,还不一定有收获。不过,我们虽然不能说盆满钵满,但我们拥有的资料,已经足以还原何思敬伟大的革命与学术生涯。


2018年7月,何思敬纪念馆工作开始转入设计阶段。何思敬纪念馆由二个单元组成:馆内陈列与环境设计。我的理念是,杰出乡贤,中共法学泰斗,是具有排他性与唯一性的一代红儒。要摒弃扁平的、保守的、只见事迹不见人的设计。人物馆,首先要有人,要突出人物,要有故事,要有细节,要有温度,要让人可亲可敬、生动起来。这个馆,既是为历史人物树碑,是励志的,又是人文的。塘栖已经有了一个文化地标,即世界文化遗产广济桥,我们新建一个文化地标,这就是何思敬纪念馆。对于环境设计,我们的要求是,环境起渲染、呼应作用,与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关系,要简繁得当,要静,静能肃穆庄重,而不乏生气。铜雕是何思敬延安时期的戎装座像,儒雅而又有时代气息。从2018年7月下旬开始,每周二下午,设计公司的陈轶恺同志都得来塘栖文化促进会讨论修改何思敬纪念馆设计方案。2018年9月27日下午,塘栖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听取方案设计。在充分肯定方案的同时,郎一舟书记说了三个想不到:一、时间不长,却能搜集到这么丰富的资料;二、规划设计方案超一流;三、何理良同志的高度评价。


2018年10月19日,93岁高龄的何理良同志从北京坐高铁来到故乡,亲自听取何思敬纪念馆设计方案汇报,并当场作了高度评价。

何思敬纪念馆设计方案汇报会

何理良(左五)赴家乡指导纪念馆筹建工作


回北京后,何理良同志寄来感谢信,这是何思敬纪念馆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谨录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启阅)

尊敬的塘栖镇党委、政府暨郎一舟书记:


      金秋十月回到故乡,能够为何思敬纪念馆的建设做点事,感到十分高兴。在听取何思敬纪念馆筹建工作及方案汇报后,对同志们努力工作所取得的许多成绩,深感欣喜。


      何思敬纪念馆的建成,将是当代塘栖文化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党法学史上的一件盛事。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策划设计人员的精心筹备建设,相信何思敬纪念馆定能完美地呈现于世间,让广大观众受到革命教育。


      在此,我要感谢你们对我们全家人热情和周到的接待,感谢你们在建设何思敬纪念馆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预祝该馆早日落成。


      致以衷心的感谢!

敬祝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何理良

2018年10月25日











至此,《何思敬纪念馆陈列大纲框架》,已经出到第七稿。何思敬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正按着预期抓紧进行,我们期待着精致、大气、环境幽雅,又充满人文气息的纪念馆的诞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