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捐出1000万,银行却报警了...

中青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 2019-04-11
导读

离休女军官兑现承诺,捐款1000万,期间发生过美丽的误会...


女空降兵兑现承诺,又捐700万!


她叫马旭,曾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是一名空降老兵。



4月8日下午14时许,《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来到工商银行武汉市机场河支行,在湖北省军区老干办、省军区第七干休所和黑龙江省木兰县委、县教育局等军地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将700万元分两次汇往自己的家乡,完成了捐款1000万元的心愿,兑现了去年的铮铮诺言。


马旭在银行网点汇款


下午13时40分,记者来到湖北省军区第七干休所,见到准备前往银行办理已到期500万元理财产品的马旭夫妇。“因为心中有事,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马旭说,因为之前这些钱没有到期无法办理转账,现在总算到期可以了确心中这一愿望。


 银行工作人员向马旭核对确认捐款数额


14时到达机场河支行,已先抵达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领导和银行工作人员用掌声向马旭夫妇致敬。经过近半个小时办理,马旭将557.7526万元转帐手续亲手交给家乡前来办接受捐款的人员。随后,马旭夫妇一行赶往位于到武汉市黄陂区的邮政储蓄银行武汉市双凤营业所,办理在此存储的142.2474万元捐款手续。


马旭现场签字确认第一笔汇款557.7526万元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无法办理个人对公垮行转账业务,马旭夫妇只好辗转到附近的工商银行武汉百秀支行,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142.2474万元全部汇出。最终,马旭实现了捐款700万元的心愿。


马旭第一笔汇款557.7526万元的汇款单


马旭告诉记者,她将这些钱交给政府就像交给自己的母亲一样,“这些钱若能为家乡教育、文化起到一点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她说,相信家乡政府会用好这些钱。


马旭第二笔汇款142.2474万元的汇款单


据木兰县领导介绍,去年他们接到马旭捐款后,经与马旭共同协商,决定在县城修建一个“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中心主要用于革命传统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等。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动工,预计将在今年10月底前峻工。


马旭文博艺术中心 效果图


此前已捐300万,银行担心老人受骗而报警


离休后,随着年纪一天天变大,无儿无女的马老越发思念家乡,萌生了向家乡捐款的想法。但是,马旭的东北老家早已没什么亲人,苦于没有人帮助她完成这个心愿。


2017年9月,在武汉的一次战友聚会上,马旭向战友透露了想把全部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的教育事业的打算,并委托战友帮忙联系家乡的政府。


2018年5月,在战友的帮助下,马旭联系上木兰县教育局,商定了捐款事宜。


当年9月,马旭第一次捐出300万元,并承诺在今年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捐出余下的700万元。



马旭的部队教练员金长福对记者称,当时在工商银行转账时,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转账金额太大,银行工作人员还以为他们是骗子,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派出所民警都到现场,给我们和老人的单位都打了电话,核实了我们的身份才让转账。”




她很富有,又很“拮据”!


马旭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同一个师。



1961年,原本作为军医的马旭,迎来了她的人生转折。

当年,中央军委命令,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出过黄继光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当时刚刚结婚的马旭,主动申请成为一名伞兵,然而,请求起初并没通过。

她曾自述,“我身高只有1米53,体重不到75斤,达不到伞兵标准。师长张治银考虑到我新婚不久,没批准。我自己也知道,整个部队1万多人,还没有女兵跳伞的先例。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气馁,没能参加跳伞训练,我就在一旁偷偷学习。晚上等伞兵们训练完了,我就偷偷跑到训练场,趁着月光练习。

一段时间后,她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身在空降师,如果不跳伞,怎么能叫伞兵?我恳求组织批准,并保证成为合格的伞兵!”

张治银说:“如果你跳得比部队战士好,就让你上,比部队战士差,就别再提!”她随后跳上平台,连跳三下,最终部队同意她的请求。


马旭参加跳伞(左一)


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她参军入伍72年,跳伞140多次,创造了3项中国之最:第一批跳伞的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为减少空降训练伤病和风险,她与老伴从1983年开始,潜心钻研医学科研,在军内外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


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研制的“充气护踝”“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她很富有:


她与老伴一辈子省吃俭用,工资加上著作版权收益和专利等,30余年攒下了千万积蓄。



她又很“拮据”:


老两口无儿无女,离休后放弃了部队安排的住房,居住在郊区的一个极其简陋的小院里,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墙皮剥落,客厅吊灯也年久失修,沙发露出破麻袋和棉絮,二老共用着一部用了十多年的翻盖手机。



马旭自认为最好的一双鞋,是一双仅值15块钱的靴子,老两口从未去商场为自己额外添置一身衣裤,身上穿的从来都是部队配发的衣服。

 


 马旭说:

“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苦,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了,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


买书我舍得,只要有好书我就想办法买了,多少钱我也买。我把我毕生的积蓄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


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获得知识的力量。


八旬高龄重返课堂!她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八旬高龄的马旭,又重返课堂进行学习。


2008年,马旭找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希望报考在职研究生。之后,学校破格给马旭办理了研究生课程班入学手续。

此后4年多,她坚持到校上课、学习,并参加了两次“考研”。2012年4月,复习考研的她接受采访时说,“已经连续考2次了,2009年那次只差10分。”她自称主要是日语太难学,一个单词往往要背好长时间,还记不住。



马旭说:“和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祖国作贡献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奋斗不止。 ”


为您点赞!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中国民兵(ID:zgmb66720726 作者:朱  勇  粟  毅  记者  何武涛)、央视军旅人生、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戴幼卿)、“政事儿News”(ID:zsenews 许腾飞)、生活报、中国新闻网等



《又一个“双一流”来了?教育部发文!》

重磅!新一届 “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开始了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改版,

“星标”我才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