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听说过“邪典小说”吗?原来英文是这样的!

比目鱼 甲申同文翻译 2021-03-17
对于在茫茫书海中寻找好书的读者来说,知道一本书是畅销小说只能说明这本书曾经被很多人买回家里,可是如果你知道一本书是一部邪典小说,你至少可以肯定:这本书曾经让很多人非常、非常的着迷过。


1980年12月8日,歌星约翰·列侬——著名的披头士乐队的主唱——在纽约街头惨遭枪杀身亡。凶手是二十五岁的马克·大卫·查普曼,他向列侬发射了六颗子弹,然后安静地坐在路边等待警察到来,同时开始阅读一本随身携带的小说,那本书名叫《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是J. 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于查普曼来说并不是一本平常的小说,在事后向警方发表的“宣言”中他提到了这本书,后来在接受宣判的法庭上,他又朗读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在这个个性偏执的年轻人的生活中,《麦田里的守望者》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那本书的扉页上写道:“这是我的宣言。”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然而从中可以看出一本书的力量。一本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小说,常常被称为“邪典小说”(Cult Fiction)。《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一本经典的邪典小说。这本书影响了不同时代的很多人,当然,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变成杀人犯。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1.1-2010.1.27),美国作家,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
 
英语中的“Cult Fiction”这个词,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是指那些非主流、未必十分出名和畅销,但在某些特定读者群中得到了狂热追捧的小说。如何翻译这个词目前好像尚无定论,“Cult”一词本身有宗教崇拜、邪教等意思,但用在这里并不是指这类小说与宗教有关,而是形容读者近乎宗教崇拜式的兴趣。另一个相关词“Cult Movie”如今通常被译为“邪典电影”,那么不妨将“Cult Fiction”翻译成“邪典小说”。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刊登过一篇题为《五十本最佳邪典书》的文章。作者在开列书单之前先对“邪典”这个词的含糊性发了一通感慨:“什么是邪典书?我们几经尝试,却无法给它下一个准确定义:那些常常能在杀人犯的口袋里找到的书;那些你十七岁时特别把它当回事儿的书;那些它们的读者嘴边老是挂着‘某某某(作者名)太牛逼了’的书;那些我们的下一代搞不明白它们到底好在哪里的书……这些书里经常出现的是:毒品、旅行、哲学、离经叛道、对自我的沉迷……但是,这些并不足以概括邪典书的全部特征。”在该文列举的五十本最佳邪典著作中,不难看出有很多属于类型小说(Genre),如悬疑、科幻、惊悚、玄幻等,但是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也被列在其中。
 
可见,“邪典小说”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小说类型。一部邪典小说可能是一本通俗小说,也可能是一部纯文学作品。那么,邪典小说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我觉得,可以用“邪”和“典”这两个字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
 
首先,邪典小说应该“邪”。这里的“邪”字并无贬义,是指邪典小说在内容或写法上一般都不太传统——偏离主流、新颖怪诞,甚至引起争议。但仅仅靠“邪”是不够的。除了“邪”,还要被读者奉为“典”,才能称得上邪典。邪典小说都是得到过读者极端追捧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读者群并不一定很大,它们中很多都是在小范围内流行、传播的,有的还曾一度绝版。

在《邪典小说名著:邪典流行文学指南》(Classic Cult Fiction: A Companion to Popular Cult Literature)一书中,作者托马斯·瑞德·维森(Thomas Reed Whissen)指出:“邪典文学和其他文学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本书是否能达到邪典的地位,主要取决于读者反应,而不是作者的意愿。一位作者可以有意地去写一本悬疑小说、爱情小说或幻想小说,但是没有人能够把写一部邪典小说作为创作目标。一本书是否成为邪典决定于作者本人无法控制的因素。大众读者将决定他们是否喜欢这本书。如果一本书无人喜爱,那它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一部邪典。”
 
据说史上最早的邪典小说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出版于1774年的小说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欧洲的年轻人不但模仿小说主人公的着装(蓝外衣、黄马甲、黄裤子),还使用“维特杯子”、甚至“维特香水”。拿破仑对这本书倍加推崇,读过七遍该书的法语译本,出征埃及时还不忘怀揣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的流行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很多青年读者模仿书中主人公的自杀行为,引发了一股自杀的风潮。
 

二十世纪中期(1945-1975)是邪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邪典小说名著》一书谈到了这一时期邪典小说在读者中的传播:这些书的读者大多是大学生,他们感觉这些小说非常神奇,好像是专门写给他们的。他们对这些书着迷到发疯的地步,反复阅读,向旁人推荐,讨论书中的观点,模仿书中人物的语言和姿态。逐渐地,这些书开始流行,结果出乎包括出版商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成为一本畅销书。评论界对这些小说可能会贬低或置之不理,有些书还会遭禁,但读者的兴趣反倒因此变得更强。这些书影响了整个时代。
 
一位美国作家朋友告诉我,“邪典小说”一词不但概念模糊,还常常让人联想起通俗文学,所以,这个词在自视清高的文学评论圈里使用率很低。为了验证他的说法,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纽约时报书评》自1981年以来的文章存档:用“Realism”(现实主义)一词可以搜索出一千一百一十篇书评,用“Postmodern”(后现代)一词能找到三百五十九篇书评,可是如果用“cult fiction”一词搜索,嘿嘿,只能找到一篇文章(评论的正是上文提到的查克·帕拉纽克的小说)。
 
然而,一个概念的出现总是有它的意义的。我想,读者可以把邪典小说当作了解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工具。为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会成为很多人的毕生珍爱之书?为什么《在路上》能够在二十世纪中期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把这些书当作一种对时代精神的记录来阅读。对于在茫茫书海中寻找好书的读者来说,知道一本书是畅销小说只能说明这本书曾经被很多人买回家里,可是如果你知道一本书是一部邪典小说,你至少可以肯定:这本书曾经让很多人非常、非常的着迷过。

来源:全文转载自凤凰网读书 
 (原文载于2008年11月16日《上海书评》)



本文节选自

《虚拟书评》

比目鱼/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年7月



推荐阅读↓↓↓
1. odd作为数词后缀的用法,你真的理解透彻了吗?
2.-odd作为数词后缀的用法(下)
3.【双语】外交部回应印度禁用59款中国应用,原来这些应用的中文名是这样的
4.【双语】《纽约时报》称特朗普为“川建国”,很亲切有没有?
5.【双语】“国民女神”老干妈的英文名究竟是Lao Gan Ma?还是The Godmother?




甲申同文翻译TIIT

全国口译大赛总承办方

连续12届(2008-2019)
博鳌亚洲论坛口译服务提供商

2010上海世博会翻译服务提供商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