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还在拖延,只是因为你在享受拖延

2016-09-12 骆杨Mars​ 黑天鹅图书

克服导致拖延的情绪因素,最关键的就是,找出产生这些情绪因素背后的非理性信念,把这些非理性信念逐一写下来,然后用自己的理智去跟它们辩论,建立理性的信念。

文/骆杨Mars,公众号:骆杨Mars(ID:marsluoyang2016)


我深受拖延困扰,为此读过很多书,听过很多课,加过很多群,在试过所有方法之后,惊讶地发现,拖延症还在这里!


然而,就在彻底崩溃,打算毫无保留地向拖延献上我的双膝之前,有一个惊人的真相,被我发现了:拖延之所以看上去不可战胜,不是因为它“真的”不可战胜,仅仅是因为我很“享受”拖延。


怎么可能是享受?明明是很痛苦!如果你正好是一个拖延癌,你或许会反驳。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扒掉拖延的外衣,让你看看拖延癌们是如何享受拖延的。


简·博克在《拖延心理学》里提及了产生拖延的根源,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类: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情绪因素。


1.生物因素

一旦我们大脑前额的某些部分,相对比较小,或都不够活跃时,就会减弱抵制冲动的能力,从而使我们更加偏好于眼前满足,而忽视长期利益。


因而,面对需要花费长时间的工作时,因为无法短时间内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挫败和不耐烦。如果想要回避这些挫败感,自然会转向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满足感的事情,比如刷网页、玩游戏。


大多数人都会有轻度的注意力缺失,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增强我们大脑的抑制能力,比如定期的运动、培养需要保持专注的长期习惯等等。


重度的注意力缺失,有个专属名称—注意力缺失紊乱症(ADD)。如果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专注于一件事,而且时常莫名其妙地冲动和狂躁时,就很有可能患上ADD,此时可能就需要借助一些神经药物治疗。


2.社会因素



因为寻求认同和归属感,我们也很容易“主动”地被所处环境同化。


想想看,巴西人在奥运会开幕式前几天仍会爆出场馆建设问题,如果身在巴西,怎么可能不拖延?当然,这种拖延并不完全算是拖延,只是拖着没有采用行动,但在过程中不一定会产生负面情绪,那只能算是一种行为风格。


还有就是家庭环境,如果父母是爱拖人士,那么自己爱挺的概率就很大。实际上,除了自身行为造成影响外,父母还有可能以爱之名,造成我们的拖延,比如困扰我的社交障碍。


对于所有需要结识陌生人的事,我都会“本能”地回避,在有很多人的场合,我就会在角落里,连跟人打个电话,我都会想尽办法拖着,到最后不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刚进入成人的社交场合时,难免会表现不好,此时,妈妈总是会“责备”我(其实是出于对我的爱,但正值青春期,总是有点玻璃心),“你就是太不会社交了,你可不能像你爸那样,一辈子就吃嘴笨的亏”。


一方面是想少惹妈妈生气,一方面又不知道应该如何交际,天真的我“权衡”之后,干脆不做,因为不做,就不会暴露自己做得不好!


这就是家庭对个人行为带来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最终要“转化”为拖延,还得有情绪因素的帮助。


3.情绪因素

大多数拖延的背后,都会伴随着强烈的自责和自我批判,让人相当的痛苦,但是比起,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自我批判的煎熬,或许更能被承受得起。因此,拖延,就成为我们掩盖内心恐惧的武器!


首先,害怕失败


有些人,一旦面对自己没有把握做到完美的事情,就会不自觉地拖延。


理查德·比瑞博士通过观察,发现这类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假设,为了更方便说明这个假设,他提出了一个等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害怕失败的人,通常会把自己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的表现,跟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感挂上钩。如果表现好,就代表自己很有能力,如果能力越强,自我价值感就越高。反之,表现不好,就代表着自己有能力缺陷,而一旦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就感觉自己整个人都非常糟糕。


如果想要回避这种“认为自己很糟糕”的糟糕感受,拖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因为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我能够早一点开始行动,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自己就是改不了拖延的恶习而已,并不是能力有问题”。


而之所以认同这个等式,是因为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执念,在冷静的状态,这些执念很容易被我们判定为非理性的,比如:


  • 我必须每件事都做到完美。

  • 我天生能力就很出色,所有技能值满格,做每件事都轻而易举。

  • 如果在一方面表现不好,就会被别人认为整个人不好。


➤ 其次,害怕成功


一旦我们认定,如果取得有成功,其结果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就会用拖延来逃避成功。


小A曾给我分享过一个职场生存诀窍:不要把领导的胃口调高。


刚入职场时,小A总是把每一件领导交待的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小A慢慢发现,这样付出的结果,却是“更高的期望”,以及“更多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最后,小A就开始不自觉地拖延起来!


这是害怕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抱定“成功需要付出太多”的信念,所以害怕成功。


第二个原因,认为成功总会使人受到伤害,不是自己,就是别人,所以害怕成功。


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成就动机会渴望把事做到极致,权力动机会希望自己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而亲和动机,则会非常在意人际关系的亲密性。


如果你的个体动机是亲和动机,一旦你认为做成功一件事的结果,可能让其他人因此而受到伤害,而你又不得不做时,就可能用拖延来短时回避。


第三个原因,觉得自己不配成功。这种想法来自于对自己过往一些经历的负罪感,或者出于自卑。因为觉得自己不配成功,所以一旦接近成功时,潜意识地选择用拖延在回避可能的成功。


最后, 害怕被控制。从来不拖的小B最近开始拖了,领导安排的事,不到最后一刻就是不想做,深入交流后发现,原因很简单,“新换的领导是个猫头鹰”。


在PDP性格分类中,猫头鹰型的人通常都是细节控,非常关注细节,且很容易忽视人的感受,所以小B提交的工作成果,总是被领导挑出一些细节问题,一改再改!


问题是,小B虽然对细节不感冒,但控制欲却非常高,领导的这种一改再改的作风,让小B感到事件正在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自己的独立性正在被挑战。于是乎,在不能公开报复的时候,就会拖延来做自我心理宣示,“你看,事情还是在我的掌握之中”,甚至不惜两败俱伤,自己可能因为完成工作不及时,而被领导责备,但是领导因此也会担心啊!漂亮的回旋踢!


害怕被控制的人,通常也有一个等式:自我价值感=独立自主权。他们对自我的认可,不仅来自于成功的结果,还包括过程中的控制感,而且喜欢把别人善意的意见,当作是对自己控制权的挑战,从而开始反击!


➤ 怎么克服


实际上,克服情绪因素的影响,就像拆解魔术表演一样,一旦你知道了操作手法的秘密,并做针对性的练习,也可以做一些表演。


所以,克服导致拖延的情绪因素,最关键的就是,找出产生这些情绪因素背后的非理性信念,把这些非理性信念逐一写下来,然后用自己的理智去跟它们辩论,建立理性的信念。


最后,只有我们不再把拖延当作一个差强人意,但可以避风的港湾,而是学会真正去拥抱真实的自己,更有善意的洞察自己行为背后的信念,就能够迈出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总结起来,导致拖延的原因大致有三类,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情绪因素,而之所以很难克服拖延,主要是因为生物因素导致的注意力缺失,和因为害怕(情绪因素)导致的主动回避。


█ 猜你喜欢,戳标题直接阅读


 关于作者

作者:骆杨Mars  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坐标重庆,专注于时间管理、习惯养成和认识自已的幸福行动家。  微信公众号:骆杨Mars(ID:marsluoyang2016)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下方图片,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