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将自己打造成知识型IP?

2016-12-18 秦阳 黑天鹅图书

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多给拥有知识,能够积累专业个人品牌的人发展空间,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趋势。

文/秦阳,本文选自公众号:老秦(ID:laoqinppt)


今天我们把这句话明确为,再小的领域,也可以拥有自己的IP。

比如@秋叶 大叔,他不能算是光芒万丈的明星,但是他在PPT或职场细分领域,却是比明星和网红更有号召力的垂直IP。

再比如@萧秋水 教主,她的知识管理音频课程在喜马拉雅上线后,短短三周销售额就突破30万。

对此,教主也谈了对“知识付费”的看法。

近一年来,知识付费的习惯养成,是互联网上的重大变化。

此前的人们,习惯于免费获取,而现在,人们愿意花费金钱来购买知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方面是因为信息量太大了,在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难度太大,而且人们普遍认识到时间更加值钱,不如直接付费,免去了自己筛选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房价高企、教育困境、养老难题,迫使人们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就,既然要缩短这个路径,那就必须投资自己。

没错,时代变了。

作为知识工作者,传统的影响力变现模式是很有限的,比如只能拿出大块的时间,通过输出系统知识来获得回报。

比如写书,最费时间,稿费很少,难以养家。大部分人选择做讲师,如果市场认可,收入还不错。现在开始流行直播,目前能跨入这个领域的人,还很少,必须有足够多的粉丝能量的知识分子,目前才能在这个领域成功。

这些领域,都需要大块的时间准备或者输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惊喜发现,碎片知识和碎片时间也可以产生价值了。

过去,我们不忙的时候去做一个线下讲座,现在不用出门就可以在线讲座。还可以用在行这样的平台,和网友约电话或者网络交流,甚至有人愿意通过分答这样的平台,向你提问。你用碎片时间回复他的问题,他觉得好,还可以传播出去让人偷听,带来更多的收益。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早在2016年6月,我们就出版了《如何打造超级IP》,提出打造IP的四种模式,有故事IP化,产品IP化,创始人IP化。

今天我们仅重点聊聊知识IP化,进而谈谈如何打造超级知识型IP。

先说一个有趣的事情。

我们现在很难邀请到年轻人到“幻方秋叶PPT”平台发原创文章。他们都自己开通了微信公众账户,要自己吸引粉丝,自己写文章做原创,一元一元赚打赏钱。

问他们一篇文章打赏多少钱?大部分50元不到。可即使开200元的稿费邀请他们首发投稿,他们还是愿意在自己的微信公众账户上坚持写文章。

这说明了什么?

不仅仅是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编辑们意识到规则变了,连95后的年轻人都已经知道规则变了。

一个更加有利于拥有个人品牌的时代正在来临,而这是很多习惯在单位,在集体,在群体中随大流的人没有看到的未来。

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多给拥有知识,能够积累专业个人品牌的人发展空间,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趋势。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年轻人根本就不是网红。

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知识型IP,而不是网红。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领域,或者并不关心这些领域,你们会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悄悄行动,他们成为未来商业的一种新可能。

这些90后, 他们是用脑子吃饭的人,我们把他们叫做知识型IP。

IP这个概念最早来自知识产权界,意思是小说剧本类的版权,可以不断销售改编权,创造巨大的文化产业收益。

不过今天我们谈的IP,已经泛IP化,不仅仅是故事可以IP化,产品也可以IP化,创始人也可以IP化,包括我今天谈到的这些知识型IP,IP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多元化物种生态链。

我们反复提到的「知识型IP」在商业上有什么意义?

未来很多领域的商业营销模式,不是围绕着产品,不是围绕着品牌,不是围绕着市场,而是围绕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型IP,他们是群众通过网络海选出来的信任代理,群众愿意追随自己信任的专业IP建议,在专业领域内,IP比明星更有号召力。

未来有一天,我们或许会说:得IP者得天下。

我们必须意识到,进入移动手机时代,人能关注的世界越来越小。

大部分人每天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狭窄,毕竟手机目前很难提供大信息量查找浏览的支持。人遇到问题会越来越信任领域IP的推荐,IP、特别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型IP人,会成为未来商业的入口,获得越来越高的定价权。

那么哪些人会成为IP呢?我们研究出两个重要标准。

对特定人群构成影响力。

你不需要影响所有的人,但是你要对特定人群有高影响力。不再是赢家通吃,而是在无数细分领域,几个IP统治了头部市场。微博、微信、秒拍等大量社交平台的出现,人与人之间连接更简单方便,只要有真正的才华,就可以不断用才华换取影响力,而只要有足够的影响力,就可以直接通过相应的平台和粉丝互动,并且用恰当的变现方式换取经济回报。

有多元化开发能力的原创内容源。

在多个平台上分发原创内容,IP影响力才能持续扩大,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植入多个领域中,形成跨界的商业化推广。你原创的内容在一个平台上取得了领先位置,要快速借助这种影响力卡位更多的平台,抢下这个领域的头部市场,就会不断增强你的变现能力。

这向我们预告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成为IP,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度。从挟诸侯令天下到携粉丝令天下,这是正在发生的商业变化。

那IP化之后会有哪些变化?

第一个趋势:我们要从买流量入口到买个人品牌入口。

像现在出版社都知道,要让书卖得好,找渠道不如找罗胖,像罗振宇直播一次卖书,销量顶当当京东亚马逊全年销量,还不打折。 

第二个趋势:我们要从产品的爆款思维转移到持续化运营思维。

我们要逐步打造产品的人格化媒体,让产品有可能IP化,或者和已经IP化的人连接起来,让我们的产品成为他们身份的标签。比如现在很多产品标榜自己有「工匠精神 」,我觉得还不如让罗永浩出来讲,我觉得这个产品真值得「天生骄傲」。

第三个趋势:我们要从追求新鲜感营销,逐步转移到建设情感化社群。

企业与其反复追求可遇不可求的十万+的文章,不如把核心忠实用户圈起来,借势建设高互动的社群,通过社群的力量持续不断为企业产品运营提供灵感和炮弹。

有人问秋叶PPT团队怎么总是能源源不断产出干货?我哪里有这个能力天天产出干货?但是我们有一群粘度很高的社群,在社群里面,我们灵感激发灵感,创意激活创意,这才让秋叶PPT团队能够持续产出干货。

所以IP是起点,围绕IP构建有生态的社群才是更好的终点。

那么如何打造垂直领域的知识型IP?有三个关键:

打造出一次爆款

进行多平台占位 

原创系列化产出

比如那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是如何做的?

❶爆款作品——《男性生存法则第一弹》

❷平台占位——美拍、秒拍、小咖秀、微博、微信、优酷、A站、B站……

❸系列产出——除了一贯的搞怪,还开始紧跟一些时事热点,于是有了下一波的爆款

比如刚大学毕业不到三年的@simon_阿文 是如何被@秋叶 运作成为秋叶之后第二个PPT圈中的超级IP的?

❶爆款作品——《我懂个P》

❷平台占位——讲座、内训、微博、微信、知乎、PPTSTORE等

❸系列产出——除了《我懂个P》的季度更新,同风格的《和阿文一起学信息图表》《和阿文一起学H5》

OK,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详解这三个步骤。

打造出一次爆款——首先你得抓住时机,打造一款爆款产品。

不论是刻意人为还是偶然得之,不论是横空出世还是大器晚成,反正能够成为IP,最重要的转折就是有一次绝对的爆款。很多时候很多人经常喊着自己遇不到伯乐,自己的作品被低估,或许不是真的不好,你的默默无闻大多就是因为你的人生缺少一次爆款。

没有一次爆款,就很形成焦点,而没有焦点,就没有足够的引力聚合到足够的关注。老秦本人第一次爆款是2013年初的“微博求职事件”,不但让@秦阳 粉丝一时间暴增,还受到多家媒体采访以及几十所高校的讲座邀请。

爆款并不容易,它是小概率事件。那如何提高爆款的概率呢?

法则一:数量法则。

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类似于韩国的造星,挖掘一堆有潜力的年轻人,一起练习,也都给一些露脸机会,哪个小鲜肉一旦有点要火的苗头,立即集合所有的资源推成爆款。除了极少数极其牛逼的大咖,大部分从0到1的人都需要用数量去拱。

比如今年串红的知识管理达人@彭小六 ,他开始在简书上更新文章,一开始也没有多少人看,阅读量少则几十多则破百,他却一周一周,一月一月地“挖壕沟”,坚持往前拱,在一年时间内,每周更新5-7篇文章,每一篇在发送前他都不知道是不是爆款,而是传播有了势头之后再发动了资源推,他在简书上更新了几十万字,数百篇文章,在各大社群中分享了120多场,才不过有了两篇爆款,而这两篇爆款,是他爆红的源头。

法则二:抱大腿法则。

所谓“大腿”效应,无非是与牛人为伍,得高人指路,获贵人相助。

在@秋叶 大叔努力策划爆款的过程中,他主动抱大腿的意识是很强的。一旦发现比他强,或者和他互补的资源,他的本能反应就是勾搭,一起整合推广,一路走下来,抱过的大腿很多,除了名人,还有有资源的企业,甚至是比他强的90后后起之秀。比如百度文库、百度云、新浪微博、新浪微盘、微软Office、金山WPS、锐普PPT、PPT美化大师、网易云课堂、网易有道笔记、腾讯微信、罗辑思维,都曾经被这位大叔抱过大腿……

用他的话说,“给我一条大腿,我还你一个有趣的策划,或者有质量的工作。”

秋叶大叔的逻辑就是:大腿缺的不是钱,是有质量的工作,我们缺的反而是流量,但得拿出有质量的工作去换。

说到大腿,有两个层面:

要抱行业的大腿 (站对风口)

要抱行业里有影响力的人的大腿(找准贵人)

抱大腿不能靠钱去换,要创造资源去做交换。胆子要大,路子要野,什么样的企业都应该去抱一抱,但问题是你有什么优势资源,可以拿出来换?

秋叶大叔十年如一日折腾PPT,就是为了打造一张可以抱大腿的名片,没有这个护身符,真正的本领就没有变现的机会。

所以正所谓“你不牛逼,认识在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抱大腿一定要提供可交换的价值,想想自己有没有可交换的个人核心能力或者资源?其实就是把个人的核心能力变现,变现的前提是你是否能够创造价值,提供价值,如果没有价值东西是不具备变现能力的,也就无所谓交换了。有价值产生了,“大腿”也会自然主动来结识你的。

@彭小六 先是努力成为了“简书头牌”,进而得到@秋叶 @剽悍一只猫 @萧秋水 等一系列“名大腿”的推荐,成长速度是一次数量级的进化。这个中间还有一个特别的桥梁是@秋叶 大叔的“知识型IP训练营”社群,基于此社群的链接,大家共享影响力,互推互换进而共赢。

这个人人皆媒体时代,要打造人格化的IP,必须传播出爆款,让足够多的人知道你是谁。

爆款传播的难点,需要内容的一鸣惊人,还需要环境优势。

所以要多储备传播渠道和媒介、多测试不同形式的内容,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打造爆款」要点参考:

  • 哪些内容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势能,即爆炸式传播?

  • 哪些渠道可以传播这些载体,是社群、朋友圈、APP还是视频?

  • 《引爆点》提到的引爆流行主要的三类人(内行、联系员、推销员)都有谁?

  • 有没有传播力代理人?有没有信任代理人?有没有影响力代理人?

进行多平台占位——一旦你的爆款内容出来,你得第一时间借助这个影响力,去多平台占位,快速积累粉丝群。

IP是以人为中心的商业策略。作为一个IP如果想要获得稳定的回报,就一定要累积自身的粉丝,这个时候IP运营的两个关键。

第一个是多平台占位,最大化刷存在感。

既然要多平台卡位,那现在主要有哪些平台值得考虑呢?

社交平台类: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QQ空间&公众号等

论坛博客类:知乎、豆瓣等

新闻APP类: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等

短视频类:秒拍、美拍等

在线直播类:斗鱼、YY、映客、花椒、熊猫、陌陌直播等

声音电台类:蜻蜓、荔枝、喜马拉雅等

视频平台类:优酷、腾讯、乐视、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

……

特别提醒一下,平台的生生死死、起起伏伏非常常见,这才过去几年,我们对于社交媒体的认知已经变化了很多次。所以任何平台都有红利期,在平台的红利期入驻很重要,这决定了你后续传播的成本及空间,所以平时要对所有的平台保持关注度和敏感度,并且能够根据平台的特点快速反应,将自己的能量最大化的通过平台红利期整合爆发出来。

第二个就是强化粉丝黏性,建立深度连接。

只有和对的用户说话,才能让IP产品热起来。

在粉丝筛选上,大数据无疑能够很好地帮助IP调研出用户的喜好,然后根据这些做贴近受众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用户。

你见过几个网红,是端着的? 你说是在网上一板一眼教教科书有效,还是卖个萌更有效?

网红真的不是谁都能当的——真相其实是明明可以拼才华,偏偏却要拼卖萌。

不管入驻哪个平台,都要利用平台的交互模式多和粉丝互动,这才能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其实就是有那种快速让人信任的能力。

在分享经济的推动下,IP想要做好自身营销最大的资源,不是任何一个媒体上的广告,而是每个用户分享的力量,只有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IP品牌才可能让它被更多记住和喜爱。

平台卡位往往是在出现爆款产品后要做的动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用最低成本入驻各大平台,获取第一批规模性种子用户,为后续运营打下基础。

「平台占位」要点参考:

  • 我的内容主要适合分发到哪些平台?

  • 不同的分发平台分别都有哪些需求可以满足?

  • 基于核心内容可以变化出哪些适合不同平台发布的形式?

原创系列化产出——最后为了留住粉丝,你就得坚持做系列化高质量的产出。

大到写作品、演电影,小到运营公众号,取得良好的开始并不算很难,偶尔爆发一下也不少见。

但度过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往往碰到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每天并没有太多东西可以创作出来,这时候该怎么办?

爆款是一次满分的表演,占位是为自己搭好了舞台,下来就看怎么让观众愿意留下来,所以必须用持续的高质量产出进一步捍卫和巩固IP价值。

如果不能系列化高质量产出,IP的商业价值就不能放大,扩散口碑、持续积累粉丝就比较难。

「系列产出」要点参考:

  • 系列产出如何适应用户变化多端的口味?

  • 做好定期产出的准备了吗?时间精力够用吗?

  • 能否做到持续的高质量产出?

  • 内容制作、发布的频率与节奏如何把控?

OK,这个话题暂且告一段落吧。最后再多说几句。

在今天的中国,知识才是生产力,这才是最大的趋势,颜值不是。

或许只有极少极少的人能成为IP。仅仅从概率上我们就知道,一个领域里面能够拥有个人品牌的人都是这个领域里顶尖的精英,是万里挑一的,成功的花环永远只落在少数人头上。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不能最终得到的,不代表我们在平时中不去朝这个方向努力进步,追求进步总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微信说:「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的理解是鼓励大家朝好的方向努力,总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再退一步,知道为什么自己做不到,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这和在战略上主动放弃、直接投降,是两种概念。所以即便不成为网红,努力去经营自己的个人小品牌, 在小范围内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就更有可能遇到更棒的工作,遇到更有趣的生活。


█ 猜你喜欢,戳标题直接阅读


 关于作者

作者:秦阳,PPT达人/新媒体专家/TEDx演讲教练,

现任秋叶PPT团队营销总监,

著有《如何打造超级IP》、《社群营销》等畅销书,

目前其团队所运营的在线课程付费人数已达7万人。

本文选自公众号:老秦(ID:laoqinppt)

本文经公众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老秦(ID:laoqinppt)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和天鹅君一起成长

微信ID:htebook    微博@黑天鹅图书

为人生提供领跑世界的力量!唯有好书与成长!

点击下方图片,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