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2017-09-01 格格邬 黑天鹅图书

独处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让你无论置身何处,都不会感到内心无所依赖。

文/ 格格邬,公众号:极物(ID:ijiwulife)






唯意志主义创始人叔本华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的自由。”但他强调愉快独处的前提是一个人得有丰富的精神思想,“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一个精神思想能力比较弱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

 

而事实上,处于这个信息时代,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我们什么办法都有,就怕没时间消遣。我们的轰趴可以玩出各种花样,我们有数不完的商品可以购买和体验,我们可以在群聊中娴熟地抛出层出不穷的表情包……

 


在历史可考的几千年来,人终究是群居动物。以前为了物质生存需要抱团,现在为了解决精神生存也需要经常抱团。习惯了群居的我们,群居能力真可谓前所未有地发达。于是,独处,就成了我们最稀缺的一种能力。


01


你以为的独处,其实还是没逃离人群



我有个好朋友,就是现实生活中很乐观外向的那种人,身边围绕着一帮好友,有事没事一起泡泡酒吧聚聚唱唱k,生活看起来过得很充实。有一阵子他安静了很多,他说:每次疯狂完,回到自己住所,总觉得特别安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袭来。

 

但我身边更多是这种朋友、同事,他们在微信群、QQ群上十分活跃,各种好玩的表情包狂轰滥炸,说话也很有趣很逗人,有的在微博豆瓣知乎上还甚至是出色的段子手。只是到了现实中,那个在群里最搞笑的男生突然成了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和网络上的他判若两人。


 

逃避了现实中的人群,WiFi手机就可以让自己满血复活。但是,这就是你所说的喜欢独处吗?

 

其实,在格格邬看来,无论是忙碌于社交还是称沉溺于自己的网络世界,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情况都暴露了一个普遍的问题:缺乏真正独处的能力。换种说法就是,不懂得关注自身,不懂得和自己相处。

 

佛洛依德把人格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指人的生物性本能,简单的说就是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追求个人利益;“自我”简单地来说就是人的理性部分,它能够控制自我,也要服从超我。

 

其实,作为社会性的生物,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我们都不得不遵守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而这种种规则都会慢慢内化成个体的价值观。每天身处在人群中的我们,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都要根据各种社会规则来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这大概就是佛洛依德所说的“超我”的层面。

 


格格邬以为,平时我们说“认识自我”、“迷失自我”,这个“自我”最贴合的就是佛洛依德所说的自我层面。可怕的是,即使我们逃离到网络里,别人对我们的干扰达到最小化,但是外界铺天盖地的信息也会把我们淹没,然后通过对大多数的认同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而对于“自我”的声音不闻不顾。正因为如此,人总是被动地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或者经常陷入迷茫的状态中,迷失在这个社会中。


02


真正的独处:与自我的对话



有一本书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整理了作者和许多个精神病人的聊天记录。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给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打开了一个个全新的世界观。其中有一个病例挺有意思的,让我印象颇深。

 


这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的故事,有一天这位朋友突然看到达摩面壁参禅了7年的故事,他就来了好奇心,面壁这么多年他在干什么呢?于是他开始决定尝试闭关。他拉了电闸,克制自己不去碰手机,不做任何事情。或坐着、站着的、躺着,饿了啃一口准备好的大白馒头,渴了就喝口水,困了就睡觉。一开始的两年,他每年闭关了4天,后来时间越来越长,直到这一次本来打算闭关一周的,一不小心就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

 

别人找到他时,他赤身裸体地坐在地上,一脸懵逼地说:“我什么都没干,你信么……但我脑子很忙。”他对作者讲述,自己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东西:他感觉到了“感觉”的存在,感觉到到了“思维”的存在。他从一开始的心事杂乱的状态慢慢进入了忘记了时间概念,变得异常平静的境界。

 

更有意思的是,每次闭关结束他都会吃一个苹果来作为卷土归来的仪式:“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探性地咬下去……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咀嚼,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间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着这种信息……”

 


他的家人觉得他疯了,其实只不过是作为普通上班族的他把“独处”这件事做到了极端,不但排除人的干扰,也隔绝手机、电视这些现代文明之物的干扰。结果,平时淹没在琐碎人和事之中的感官放空之后变得异常灵敏,一个苹果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饿了什么都觉得好吃”的朴素道理吧。更重要的是,他的所思所想变得异常清晰:“以前看不透的问题现在看透了,看不清的事物现在看清了,钻牛角尖的状态也变和谐了。”


03


人群中亦能独处



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很少有纯粹独处的条件。我觉得,真正的独处,是一个人与自我的对话,而对话不限形式,其实就存在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不是说要出家修行,也不是要像这位吃苹果的朋友这样子做到极端,最重要的是你要记得经常去体察、留意自己的状态和情绪。

 


曾经有一次,我和大学舍友谈论起旅行,我说没见过雪,很想去看一看。她说,其实她对旅行没啥兴趣,目的主要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玩,以前去第一次看雪也没觉得有多么兴奋。

 

是的,我们可以和一群朋友一起旅游,我们可以拍照,可以和朋友分享心情,可以和四海八方的人聚在一起游戏,但是,当你看到如画般的山水,你也许会觉得,怎么可以这么美!当你看到从未见过的雪山云海,你也许会觉得,怎么可以这么震撼!……这旅途中所有的美和有趣,只能靠你自己去细细体会。那些时刻,即使身在人群中,你依然能拥有很多时间,静下心来,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中,享受片刻欢愉,这就是你独处的能力,也是独处的魅力所在。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格言穿越千年,回响在耳边。迷茫的我们忙着借助各种性格测试,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妄图了解自己!然而你真的有认真和自己对过话吗?它并不一定需要大段大段的连续时间,而可以发生在随时随地。举一些小例子,也许就是这无数瞬间的静思,内心深处的声音才会浮出表面,让你不轻易陷入纠结和迷茫。

 

1 |  整理思绪。比如你焦虑时,问一下自己:我究竟在为什么事情焦虑呢?然后一条条地用笔写下来。书写时独处很好的方式,比如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自己的思想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2 |反思。比如睡觉前几分钟,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今天发生的开心或烦恼生气的事情,然后你可能会发觉那时候生气的自己真的很可笑。


3 | 尝试控制欲望。比如当你忍不住想买一件衣服时,不妨花一分钟问一下自己:我买它们,是为了得到什么?不是模糊地觉得就是因为好看啊,而是具体到:接下来我会经常穿它吗?我是因为便宜才买的吗?我还需要再买另一件衣服、鞋子搭配吗……


4 | 暂时放空自己,专心感受。比如繁忙的工作间隙,仔细体会一杯咖啡的滋味,让脑袋变清醒。比如等红绿灯时,可能你会突然发现马路边的野花竟开放得生机勃勃。再比如专心地画画、练字、做瑜伽……

 


独处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让你无论置身何处,都不会感到内心无所依赖。



  作者:格格邬

冷眼旁观的型格女子一枚,

隐藏技能是解魅除惑

公众号:极物(ID:ijiwulife)

「 极物 」极致生活好物指南,分享让生活变得更美的一切物品,

只和有趣、有品、有腔调的人发生关系。

本文经公众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