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打开毕节这本书丨《人文毕节》之强渡鸭池河
《人文毕节》
红色印记丨
强渡鸭池河
鸭池河,位于贵州西部、乌江上游,是毕节黔西和贵阳清镇两地的界河,也是一条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故事的红色河流。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的鸭池河“天堑”,将一河两岸分成了历史上所称的“水西”和“水东”。鸭池河渡口,是历史上黔西北各县通往贵阳的重要渡口,往来交通全靠木船摆渡。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位于鸭池河北岸,民风民俗淳朴,自然景观壮美,陡峭的崖壁如刀削斧砍,幽深的峡谷水流湍急,被誉为“水西要塞,贵筑藩屏”。从渡口到北面的山顶有大、小两个关口,小路如登天梯,大路曲折盘旋,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战略重地。烂泥沟(今黔西市大关镇)距鸭池河北岸8公里,是当时国民党大关区所在地,也是川盐集散重地。当年食盐匮乏,全靠川盐输入。烂泥沟有“协兴隆”“云胜通”等八大盐号,囤积食盐几十万斤,其中黔军副师长侯之担开的“协兴隆”是首号。
1936年初,红二、红六军团在战略转移至黔西北创建革命根据地期间,创造了强渡天堑鸭池河、烂泥沟开仓放盐救济穷人的传世佳话。
1936年2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趁黔西北地区敌人兵力薄弱、鸭池河口岸防务空虚,命令红二军团六师担任先导,从各师抽调精兵120余人组成侦察队,由镇西卫(今清镇市卫城镇)日夜兼程准备抢占鸭池河渡口。
2月2日凌晨,侦察队到达茶店关帝庙内,缴了敌人保安团40余人的枪械;在通过坎挂时,竹碉内的国民党守兵已逃跑,先遣队便将竹碉烧毁。正在渡口老街家中的国民党新店区区长董醒吾等人远远望到熊熊大火,纷纷朝归中方向仓皇出逃。上午10时,侦察队到达南岸渡口,北岸渡口的盐防守兵知道红军已到,惊慌失措,不敢应战。侦察队在南岸渡口观察北岸确无动静,并发现几只小船,便向北岸船工喊话宣传,招来一只小船,10多名侦察队员跳上船向北岸划去时,与对岸守军交上了火;此时,绕道鸭池河下游铁索屯过河的侦察队员已赶到守敌背后,形成了前后夹攻之势。敌人见势不妙,急忙从小关丫口向桶井方向逃窜。红军侦察队成功强渡鸭池河,控制了渡口。红六师抵达南岸渡口时,渡口仅有大小船4只,大船一次可载100多人,小船一次可载20多人,红军凭借4只船一齐起渡,才将红六师接过河。午后,红五师及大部队已陆续赶到渡口。如果仅靠4只木船摆渡,部队难以及时过河。于是部队领导找群众商量后,在船工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利用从国民党新店区区长董醒吾家中缴来的备用电话线、木料及向群众借来的门板等,在渡口下游羊子岩脚的羊舔石和对岸的昌茂石之间水势稍缓的滩面架起了一座长100多米、宽近2米的浮桥。从2月2日夜间开始,红五师、红四师、红二军团直属机关、红十七师、红六军团直属机关、红十六师、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共18000余人,历时3天通过浮桥到达北岸。红二、红六军团过河后,立即拆毁浮桥,封锁河面,将国民党九十九师、二十三师甩在了鸭池河南岸。之后还对借门板、木料给部队搭浮桥的群众进行了赔偿和感谢,并让红五十三团留守鸭池河,在北岸山坡上的大、小关丫口设防阻敌。红二、红六军团成功强渡天堑鸭池河,打开了黔西北的大门,为乘胜进军黔大毕,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留下了“红军要过鸭池河,两岸清野难得过;忽然遍山来干人,送来木板和棕索,架起浮桥红军过”的传世佳话。
烂泥沟是川盐入黔集散重地。四川盐务总局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烂泥沟豢养了盐防军一个队,而烂泥沟“八大盐号”与国民党大关区区长郭昆普又相互勾结,掌握有团防军一个班,因此,烂泥沟驻有盐防军和团防军50余人,枪50多条。红二、红六军团袭占鸭池河渡口的消息传到烂泥沟,当地的国民党官绅、盐商、兵丁闻风丧胆,撇下堆积如山的盐巴、粮食等仓皇逃命。1936年2月2日上午,红军侦察队和红六师十六团占领战略要塞大、小关丫口,翻过鸭池河北岸大坡,烧了敌军修建在马家大坡上的竹碉。上午11时,红军进占了烂泥沟。红军占领烂泥沟后,立即深入群众开展宣传,通过喊口号、写标语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红军了解到烂泥沟盐商垄断食盐、造成群众吃盐难的情况后,决定开仓放盐救济穷人。
2月3日下午,红军组织烂泥沟附近的群众100多人,由万家父子领头打开“协兴隆”盐号,把仓里囤积的盐巴分给群众。有的群众受反动派的欺骗宣传,白天不敢参加分盐,红军战士便在晚上把盐送到这些群众家里。2月6日,红军和烂泥沟的群众一起在黑神庙“团年”联欢,再次组织群众打开八大盐号,将盐巴搬出仓库堆放在黑神庙一侧,同时搬来许多衣物,待军民吃完“团年饭”后,每人发给一块盐巴、一件衣物,群众交口称颂红军是穷人的好队伍。红军在烂泥沟开仓放盐救济穷人,戳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消除了群众对红军的疑虑,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红军,纷纷报名参加红军,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铭记党和红军的恩情,当地政府和群众妥善保留了位于大关镇北路与和平路丁字路口的“大关盐号”。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强渡鸭池河天险、在烂泥沟开仓放盐,在丘林、大关打下了深厚的红色根基。
近年来,丘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十大最美红军村落。同时,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核两翼”重点建设区,重点对红军渡、解放军渡、英雄纪念碑等“红色地标”进行了修缮,新建了红色革命历史瞻仰点,实施了红色文化传承实景教学改善提质等。2022年12月,红二、红六军团鸭池河战斗遗址被省委组织部列为贵州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后开发了“红二、红六军团转战黔西的历史价值”“重走长征路”等课程,共承接各级组织部门、党校、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班和实践活动315期,培训2.6万余人次,带动当地精品水果、合作社农特产品销售30余万元,既让群众增收致富,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目前,红二、红六军团鸭池河战斗遗址、红色大关陈列馆以及贵州省12条重点推荐红军步道之一的“红军渡口——红军步道——红色大关陈列馆”精品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已成为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交融的红色旅游打卡地。
更多新闻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编辑:梁慧颖 编审:王方雁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