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导物理、“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手性声子与微纳热传导、超短脉冲、星系宇宙学 | 本周物理讲座

1超导物理前沿与展望

报告人:向涛,中科院物理所

时间:5月4日(周二) 15:00

单位:中科院物理所

地点:怀柔园区MA楼五层505报告厅

参会方式:腾讯会议

会议ID:531 212 984

会议密码:0504


摘要:

高温超导发现已有35年,但高温超导产生的机理依然是一个谜。这个问题被“Science”列为挑战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125个基本科学问题之一。向涛院士将以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高温超导机理研究要解决哪些基本物理问题?(2) 为什么高温超导机理问题难以解决?(3) 我们需要什么武器来解决高温超导问题?


报告人简介: 

向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8年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Warwick大学和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手性声子与微纳热传导

报告人:张力发,南京师范大学

时间:5月7日(周五) 14:00

单位:中科院物理所

地点:中科院物理研究所M楼236会议室


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微纳热传导与声子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界面热传导、拓扑声子与手性声子。报告首先简单介绍我们发现的最大界面热导、梯度材料显著增强热导、非线性增强界面热导、非线性体系的最佳热耦合等,然后介绍声子霍尔效应的拓扑物理、贝利曲率与各种热霍尔效应。最后重点介绍我们最近发现的声子角动量和手性声子。非零的声子角动量会修正通过爱因斯坦德哈斯效应测量的磁旋比。在非磁性六角晶格材料中,我们发现声子具有手性,并预测了谷声子霍尔效应。另外我们理论研究了异质结中的非简并手性声子、椭圆极化手性声子、手性声子的折叠、一步激发手性声子、可传播的非局域手性声子,以及手性材料中的手性声子等。最近通过合作实验验证了手性声子,并在实验上观测到手性声子和光子的纠缠、手性声子点亮暗激子。手性声子最近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报告人简介: 

张力发,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1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7月起,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担任教授,2018年5月起担任院长。先后获评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等。主要从事声子学与量子热能量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有声子角动量及手性声子理论与应用,拓扑声子学、磁子学,界面热传导与热整流等。先后在Science, Nat. Phys., Phys. Rev. Lett.,Nano Lett. 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多个国际大会中做特邀报告, 担任美国物理年会分会主席(APS 2014)、Phonons 2018与PTES2018 联合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等。


3XFEL和HHG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发射和超短脉冲(包括随机尖峰)的影响

报告人:Frank B. Rosmej,巴黎索邦大学

时间:5月4日(周二) 21:00

单位: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 (MRE)

参会方式:蔻享直播

会议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945716


摘要: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高次谐波脉冲的产生技术的进步为科学界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尤其是,XFEL的光子能量和脉宽调节能力允许在极端条件下对物质进行专门的基础研究。与光学激光不同,短X射线脉冲的能量吸收本质上是通过逆轫致辐射和参量不稳定性实现的,其主要吸收机制是原子壳层的光电离。短脉冲对激光-物质相互作用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如果脉宽在俄歇时间尺度(1-100 fs)量级,则可以生成奇异状态物质,例如中空离子和中空晶体,这些物质进而通过靶的自电离和特征X射线发射而衰减。晶序的衰减可能由能量在X射线范围内的俄歇电子爆发引发,后者会加热中空晶体;而靶X射线发射可用于(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光谱学)研究极端条件(例如,靶加热、带电子加热、电离能下降等)下的物质。另一方面,如果脉宽非常短,即所谓超短脉冲(<1 fs),费米黄金定律和爱因斯坦理论中每单位时间的标准电离几率概念不再适用。总脉冲持续时间内,在接近阈值状态下,更广义的光电离几率实质上随脉冲持续时间呈非线性,而对于典型的XFEL和HHG脉冲,其绝对值可能会变化几个数量级。对于XFEL自发辐射自放大脉冲(SASE),会出现典型持续时间远小于1 fs的随机尖峰,这尤其令人感兴趣。对随机和常规尖峰的分析发现具有一般特征:非线性光电离几率对载波频率和尖峰持续时间的依赖非常相似,即使只有有限的随机和常规参量知识,分析期望值方法仍然有效。


报告人简介: 

Frank B.Rosmej教授/博士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Ruhr-Universität Bochum),先后任职于波鸿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德国重离子研究所(GSI)等。现任巴黎索邦大学教授(国家杰出教授),强激光应用研究中心(LULI)“Atomic Physics in Dense Plasmas”研究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领域包括XFEL,聚变科学,高能量、高亮度光学激光,重离子束流与物质作用等。在Nature, PRL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有专著Plasma Atomic Physics (2020年)。


4星系宇宙学

报告人:郭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时间:5月6日(周四) 上午10:00

单位: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参会方式:蔻享直播

会议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807009


摘要:

星系宇宙学是宇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星系在暗物质主导的势阱中形成和演化,其性质和分布与暗物质紧密相关却不尽相同。理解星系形成对推动理解以星系为载体的宇宙学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系列课程/讲座旨在介绍宇宙学框架下的星系形成理论和观测进展及其在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5
复杂氧化物界面的“原子级”设计

报告人:郭杭闻,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研究院

时间:5月6日(周四)13:00

单位:Frontiers of Physics

参会方式:蔻享直播

会议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541705


摘要:

复杂氧化物是一类具有独特磁、电特性的材料体系。其多个自由度之间强耦合的特点为探索新奇物理现象和器件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然而,其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和晶格结构的复杂性对其物理机理和功能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本报告中,我将从复杂氧化物的界面效应这一视角出发,利用原子级可控的生长(激光分子束外延)和表征(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设计并实现一系列二维和准二维的新奇磁电量子态。这些结果将为低维尺度下的结构和物性设计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案。


报告人简介: 

郭杭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大学,并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助理;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该校研究助理教授;2018年任职于复旦大学。入选国家“四青人才”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期从事复杂氧化物薄膜和异质界面的制备、多场量子调控和原型器件的研究,曾设计并发现了界面诱导的磁性极化金属、多铁等新奇量子态;构筑了低电流密度和功耗的多比特存算一体微纳器件等原创性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L、PNAS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受邀在美国物理学会三月年会等国际会议中多次做邀请报告。


6从费曼的最初的梦想到“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报告人: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5月7日(周五)19:00

单位: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参会方式:蔻享直播

会议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278062


简介:

陆朝阳,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量子物理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取得了包括研制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内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引用130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六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首届科学探索奖、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半导体物理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自然》“中国科学之星”、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IUPAP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量子计算奖、全球高被引学者。担任2020国际量子大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副主编,以及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7铁硒基高温超导体以及笼目结构超导体CsV3Sb5的核磁共振研究进展

报告人:吴涛,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时间:5月5日(周三)下午3:00

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地点:物理学院西563会议室


摘要:

本报告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近年来在铁硒基高温超导体中的核磁共振的研究进展,主要研究的材料体系包括铁硒块体超导体(Tc ~8K)和有机分子插层的铁硒块体超导体 (Tc ~ 45K)。通过系统的核磁共振研究,对铁硒基超导体中的电子向列相、轨道选择的关联效应、低能自旋涨落以及赝能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铁基高温超导体的机理以及其与铜氧化物超导体之间的关联。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最近在Kagome超导体CsV3Sb5中获得的核磁共振数据以及初步的理解,结果表明该体系电荷密度波转变呈现出一级相变的行为,并且可能伴随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轨道物理。


报告人简介: 

吴涛,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0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师从陈仙辉院士。2009年至2012年在法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Marc Henri Julien。2012年11月至今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2013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目前主要从事高温超导体和关联电子体系的核磁共振研究。



更多报告信息: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学术讲座列表


▼往期精彩回顾▼

1.寻找另一个地球

2.深切怀念冯端先生 | 都有为
3.追思——回忆母亲谢希德
4.量子体系的相空间规范变换
5.大脑的量子传感技术
6.物理——描写自然的“记叙文”
7.我爱纠缠如秋裤|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八
8.学物理,如雾里,原来是我打开方式不对 | 陈征——科学讲坛

9.物理的深刻很可能是简单的几何

10.追寻物理学中“魔数”的最准确结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