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特约作者江炜|籍贯

2017-04-15 天山网 天山网


籍贯

江炜


填写各类表格的时候,有一栏叫“籍贯”,字典解释:籍贯是祖居或者个人出生地。对大多数人来讲,也是遵从这一点,我的籍贯依例承袭父辈的“老家”。


父辈祖籍浙江,乡间农家人丁兴旺,从爷爷一辈开始,每家少则五六兄弟姐妹多则七八个,逢年过节聚会都要摆好几个圆桌方能全部坐下。吃的,有早早开始准备的肉粽米糕、汤圆点心,烧卤炖炒的各色家禽,肉食多样,素食清雅;玩的,水道赛舟、巷道耍狮,但见花灯华服,人潮涌动。


江南多温婉,老宅旧屋依水而建,每天生活所需、日常补给,都有人撑着小船顺水叫卖,和骑着单车或者驾着三轮摩托车吆喝的小贩一样,让人亲切而充满期待。采集好食材,厨房里一番演奏:白色搪瓷盘碟,摆上松软的扁豆仁糕、软糯的冰糖藕、浇红汁的西湖醋鱼, 一张东河肉饼,一杯家酿米酒,便有“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惬意。


塞北多豪迈,辽阔地域成就西北人热情,撒着盐巴孜然的肉块儿穿满红柳枝、装在大盆里的手抓肉,抬到跟前,随你眼缘,选中哪个,便用钩子吊出来放在盘里,配一张大馕,一碗马奶酒,策马扬鞭,顿生“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畅快淋漓。


年少时亦不知,何为乡愁,何为惦念,会怀念儿时故居,怀念童年玩伴,怀念爷爷过年必蒸的杂豆饭,后来慢慢长大,走的地方逐渐多了,结交了新朋友,天南地北尝过的食物从数量到质量都在累积,爷爷做的杂豆饭连同故乡的一切都被藏在脑海里。


美食是一种味道,更像是一种记忆,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汇合的捷径,味道里有地域明显的根。


一起同窗的战友,一起工作的兄弟,一起奋斗的朋友,他们中有些随父辈迁至新疆,有的生于新疆,老家依旧有着众多亲朋,祖籍四川的,每次探亲回来必带家乡的腊肉、灌肠;家在山东的,忘不掉煎饼卷着豆腐菜;长于陕西的,不管到哪座城首先满大街找寻家乡面馆……我们都是被味蕾牵引着的一群人,有的人回家了,可以畅快享受家的味道,有的人远行了,即便出门在外,也总是在寻找熟悉的食材,还原家的味道。


似乎所有的人都一样,从老家久远的历史里抽取一个点、一条线索,作为人生起航的开端,可是这样的起航并非一成不变,辗转的迁移又被地域赋予新的含义。单位实习生小史,奇台人,热情机灵,有着新疆人的大气豪爽,一口地道的奇台话,听不出老家看不到籍贯,我心有好奇便去问,他肯定地说,祖籍就是新疆,父母也在新疆出生,再往上追溯只有爷爷辈,祖籍甘肃。我似乎想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那就是没有例外,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牵挂于遥远的老家,我们骨子里有抹不掉的故乡情,问起小史钟爱的家乡味儿,是奇台的大盘鸡拨鱼鱼、羊肉焖饼子、过油肉拌面,小到零嘴大到餐食,都似乎看不见甘肃老家的影子。


旅行中曾经偶遇一个韩国姑娘,是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学校的交换生,她的汉语属于起步阶段,我会的英语单词也并不多,两个人一会中文一会英语,话题落到饮食,去过很多国家的她,脚步与味蕾都经历过大好河山,行进中什么都可以吃,也愿意去品尝当地的特色,但她说:出来久了,会想念妈妈做的饭菜,紫菜汤也好,泡菜也罢,只要是妈妈做的就吃不够。


掐指一算,如今在新疆生活的时间,超过了年岁一半还多,十几来年的光阴生根开花,记忆里水乡江南楼排林林,与大漠青烟戈壁孤寂,淡雅水墨点缀进一抹厚重深邃黄色,餐桌上可以是清粥小菜,也可以是抡起膀子啃着的手抓肉,与味道一同被牵挂的,还有当时和我们一起吃饭的人,情从胃起,一往而深。


老家,血缘的意义未曾改变,地缘,随着我们的脚步丈量出更远的天地,味道,也必然沉淀在我们的记忆里如影随形。


想老家。


爱新疆。


作者简介:江炜,新疆公安,专职刑警,业余写字。


天山网官方微信开通《读者》专栏

欢迎赐稿荐稿


好文章传播精神愉悦,

正能量提升生活品质。

天山网官微今起推出

《读者》专栏栏目,

热情欢迎读者投稿和荐稿,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标准只有一个:

好!


关注天山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xjnews,

留言或发送内容即可,

我们及时与您联络和处理。


谨祝读者诸君春安!




来源/天山网

编辑/薛薇


推荐阅读


最热|庄仕华:真心为各族群众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


最新和田村民盖新房,素不相识的烟台教授为啥给他写信发红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