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蔡仕伟「守艺精神」

2015-01-10 蔡仕伟 一席 一席

蔡仕伟,知名国际设计师。作品曾在国际及亚太区设计、广告竞赛中获得近百项专业设计奖项与荣誉,近年来致力于寻访和留存濒临失传的国内传统手工艺,身体力行挽救和守护传统民艺。


「守艺精神」

蔡仕伟是一席第三十六位讲者

2013.01.13 北京

(点击查看完整演讲视频)



近一年多以来,我正在从事的一件事情是关于民艺方面的工作。

其实可能在座会有很多人,知道我原来一直做平面设计,干了将近20年的时间。也正好是一个机遇,让我可以去从事这一份工作,我很想把这样一份心情,还有包括我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在2011年8月份,我和我朋友第一次踏上了去采访的路,就是到浙江瑞安的东源村。我想大家应该有听说过,那里目前还保存着木活字印刷木,活字印刷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在东源村那边,还基本上做修谱,就是家谱。

大家应该都知道,木活字最早从泥活字,演变过来之后,其实还是在做书。但是在浙南那边,尤其像温州周边地区,它对于这个家族方面的传承观念比较重,所以有修家谱这么一件事情,它用木活字来做。

这一位姓王,叫王超辉王师傅,他是木活字国家级传承人之一,今年他已经60多岁了,祖上大概百年多来都是干木活字这件事情。


木活字,如果大家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的话,当然它必须要刻,要写、要刻、要排字,从工艺上面来讲,非常的难,这也是一种其中的精神,我们稍后会讲到。

40 36510 40 14939 0 0 2424 0 0:00:15 0:00:06 0:00:09 2916


我们从屏幕上面,大家可以看得到,他必须要去写反字,然后在1.2-1.5见方的一个小小的棠梨木木块上面,写出字来以后还要再去刻,刻完成为一个木活字以后,在整个字盘上面,再去把它排版。


我们的中文字非常多,那这么多字,大概像他们谱师的字盘,大概都有20多个字盘,加起来大概有两万多字。那如何在这么多字里头,而且又是反字,怎么样去找到这些字,那当然这个最重要就是靠他们所谓的口诀。拣字口诀,当然这个口诀呢,基本上现在都是以五言拣字诗为主,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是七言拣字诗,就叫做「凤列盘冈体貌鲜」。


七言的拣字诗,但是大部分目前东源村的谱师以及周边这些谱师,大概都是用「君王立殿堂」五言的捡字诗。其实从上面的简单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字,如果你把它念下来,基本上也都是有所谓的教忠教孝的寓意。


那当然,它用温州的方言去念有平有仄,所以会非常好,朗朗上口。我们往下看,它经过排版,那当然这些都是要技巧了。它经过排版之后呢,整个下去刷印,刷印之后可以形成整篇的文字。

这是在河北蔚县——蔚县剪纸。我想大家如果在一些过年的时候有去庙会,可能都会看到过,除了红色的剪纸之外、黑色的剪纸之外,有一种是彩色的,这就是蔚县的剪纸。因为它非常的有名,它独树一格。


这是一位叫赵权赵师傅,他没有任何的职称,他只是一位平民艺术家。其实他们家,一直比较窘迫,包括像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进去他们家之前那个巷子口所贴的一些条幅。


因为当初在旧时代的时候,他就在蔚县的剪纸厂。因为是国家政策,后来大家很多都下海单干,然后他也因为效益不好、厂子解散,下海。自己做剪纸去卖给一些旅游的客人。


如果大家有去过蔚县的话,可以知道,因为地域的原因,其实在整个的传播上面效率并不是太好,所以其实他们大概一年也就只有万来块钱的收入。

右上角那一张是他们家,那是他们家的一个院子,但不是说这个院子都是他们的,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个房子,而且还是土房子。他们家不到20平米,里面最现代的工具最现代的家电,应该算是他们墙上的一台电子钟,大家所看到那个电视还是黑白的。


蔚县剪纸和国内其他各个地方剪纸不同,因为它是以阴刻为主。阴刻,如果我们用印章的方法来作为比喻,就我们把字剔掉,剩下大部分那个面积,那就叫阴刻。把底去掉剩下字,那就叫阳刻。


那蔚县剪纸就是用阴刻的手法,把线条去掉以后,剩下大部分的面积。它可以用来染色,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面所展示的,他利用钢丝所制成的钢刀,非常锋利,而且特别细。他一次可以同时切割五十张,就像大家看到的,左下角的那张龙的图形。


那厚厚的一摞大概是有五十张宣纸,而不是只有一张。有五十张而且是一刀一次刻成,就是这样一刀下来,功力非常好。因为我去采访的时候,亲手让他演示这整个工艺过程,所以从头让他做到尾。

当然最重要的他要染色,染色的话当然从步骤上来讲,还会分有一些细节的地方。当然染色他一次刻五十张,肯定不是一张一张这样去染,按照工序来讲,他分成几摞,每一摞染同样的地方,然后染同样的地方之后,每一摞都染完再染下一个颜色。然后最后等它干之后,掀掉单独的一张,非常非常薄,像左边我们所看到的这张龙的图形。


这是在湖北,湖北的襄樊的老河口市,陈义文陈爷爷老河口的木版年画。可能大家并不是那么经常听见,不像苏州桃花坞年画,不像武强年画,不像天津杨柳青年画,那么的盛行,但是在那个地区,老河口的年画非常非常有名。


当然目前最后一个传人,就只剩下这一位,今年已经87岁了,87岁的老爷爷,陈义文陈先生。大家可以看到左上角那张图——陈义文巷。因为老河口木版年画在前两年的时候,被列为湖北省唯一的民间美术,列入国家级非遗。


所以在陈爷爷住的那个社区,就把它改名,就叫「陈义文巷」。每一家门口都贴着这个「陈义文巷」,如果大家有看过年画的整个制作过程,除了刻版之外,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套色版。


我们以这张所谓的「一团和气」来给大家看,它先由整个黑色在印刷的时候,会先印黑色的墨稿,印完黑色的墨稿之后,再根据颜色红、黄、绿、紫或蓝去做套印的颜色。


这边陈爷爷帮我们在演示灶王爷那张年画的时候,他辛苦地帮我们做那个演示。因为我们做采访,必须要把整个工艺的流程过程详实地记录下来。

目前老河口木版年画已经非常非常少,仅存的像这样的木刻套版,大概也就二三十套,都在爷爷他们家楼上的展室。那这套特别,拿出来也挺自豪的,是因为本身我有从事教育的工作,我开始了这件工作之后,希望能够将来有展览。

所以跟爷爷商量,把他这套应该是解放之前的木版,这一整套(五块版)能够卖给我。当然很幸运,爷爷很高兴,有人能够帮他去传递这些事情,这是已经印出来的,所以其实木版年画,我们开玩笑的说,它应该是咱们中国很早的一种套色。


应该算是一种套色印刷,虽然它是来自民间,而且是用非常传统的方式。可能有人会问,那每一个颜色,比如说他先印黑色的墨稿,这个线调完了以后,他怎么去套色,怎么去对准。

当然,他们用最简单最简单的办法,比如说四个角把木板固定,然后爷爷一边会对好那个位置,每一张纸掀起来看一下,位置都套准了之后,靠他的手感,靠他的触感,在上面的那些位置都对准了以后,再每个颜色,再刷印。


当然爷爷因为年纪大了,80多岁了,基本上我们请他给我们刷印的时候,大概15分钟。他在那里站15分钟就满头大汗,要请他休息,我就跟他抽口烟,陪他聊聊天。

爷爷人非常好,这就是他们家楼上最顶层,最顶层的一个算是小的工作室。中间这个开间右边大家可以看到,右边那个里面有木柜的地方,那就是爷爷展示、存放那些仅剩的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地方,左边还有一个他刷印的地方。


在照片里头,前面那位男士是他的小儿子,目前也在做一些刷印的工作,旁边是他的女儿,他生有三子一女。真正帮他做的只有这两位,还有包括他大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三十出头,也在学做老河口的木刻版。

这是我们最近才去采访在贵州惠水县雅水镇小岩脚村,在一个穷乡僻壤里面,大概从贵州再到那个地方去要好几个小时,而且在中间的山路就是颠着。基本上就是听摇滚乐的样子,身子永远没有办法好好地这样坐着,一定是这样子,然后我也就这样子干脆就这样跟着晃。因为那里面是山区没有办法。


这边我们看到杨光成杨师傅,布依族。布依族所谓的枫香染,我想大家应该比较少听到过所谓的枫香染。


一般可能都是蜡染,或者浙江浙南地区的夹撷,或者像上次来到一席现场的在南通那边吴元新吴馆长他们的蓝印花布,基本上属于蓝色印花的都是这些。

枫香染,顾名思义它是从枫树上面所取下的物质。枫香染是由枫香树上面让它自然地分泌出来,这种所谓枫香油或者叫枫香脂,基本上一开始是白色的,半透明状的。


一般在开采的时候,前两天就去拿个小斧子,因为杨师傅他们家一整片全部都是枫香树。先划两道口子,大概再过两天它就开始流溢出来,然后拿着一个碗,拿着一个蒯子就去把它蒯了就放到碗里,就这样收集下来了。

枫香脂,它在经过和牛油一定的比例混合熬制以后,就会形成枫香油。这样的一个液态的东西,我们可以往下看,非常漂亮的地方是他用笔去蘸枫香油,在土制的棉布上面作画。


这个图片应该很清楚了,可以看到它的一些光泽的地方,以及突出来地方,经过这样一个绘画的工序以后,再拿下去染。因为枫香脂,它本身已经把棉布覆盖,覆盖以后下去染,染完以后再用开水去把它煮沸,这些枫香脂自然就会脱落。脱落之后自然就会形成类似像这样的蓝白相间的非常漂亮的枫香染的画布。


所以,我刚提到过有蓝印花布,有蜡染。当然它们工具都不同,而枫香染因为也是用笔来绘画,枫香染的作品也是蓝白相间,所以它被称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真的非常漂亮,包括上面我们所看到的花纹。这是他们布依族所特有的一些图示纹样,尤其像凤凰,或者像石榴,或者像一些蝴蝶、团草。

这是他和他的哥哥,就是刚刚我提到过,下面坐着就是杨光汉杨师傅。当初他的父亲杨通清杨老先生,他已经过世了,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右边是他哥哥,就是杨光汉先生他的儿子杨鸿昌杨先生,他是一个小学教师,他在惠水县那边,每天都要上课,周末他就自己开着车,开一个多小时回到自己家里面,一样在创作枫香染。

这是那时候我们采访完,帮他们拍的照片,也希望给大家分享。今天大家所看到的这几样非常珍贵,而且非常漂亮的这些工艺。


我也希望让大家体会到什么叫「守艺精神」。这可能也是我从事民艺工作以来一个非常深的体会,其实在旧社会的时候,学手艺没有什么门槛,只要你喜欢。


那当然如果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学手艺其实就是,你可能只需要一点点的天分,当然最重要的你要耐得住寂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老话有讲,你能够坐得住这朝朝夕夕,而且能够耐得住这年年岁岁,你才能做出来好的物件。


但是它和「守艺精神」有什么关系?我想任何一个手艺,哪怕就只是一个锔锅,或者是一个捏面人。当然他们的手艺,能够达到那样的程度。好比我很喜欢跟人家开玩笑说,开车的人,虽然我自己不开车,你有车坏了,你一定要去找“那个”师傅,为什么?

这就是他的手艺达到让你信任,而那种手艺能够达到让你信任的程度。就像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手艺,当然还包括很多很多这些手艺,这些手艺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以及熟练的功夫,去把它做出来。

那其实,我就在想,这个熟练的功夫,还有这种经年累月的时间累积,可能是在我们目前很缺乏的一种精神体验。

包括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王超辉王师傅,他自己以前年轻的时候,因为学手艺真的很难,为了刻字,为了学好写字刻字,手上不知道被划了多少刀,被划是每天的家常便饭。他也曾经想过要改行,可是到最后他还是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最适合他的。


这种古老的、文化的味道,包括已经七十几岁的林初寅林师傅。他七十多岁,现在已经不怎么做修谱的工作,他只是教导一些学生。他的三个儿子,现在都在做生意,在广东,在安徽,好像还有在北京。


他们都各自在做生意,但他们都已经学会了。因为林师傅说他们可以不用靠这个吃饭,但是一定要把这个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必须要让他们全部学会,我很感动。

陈爷爷,他说他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情,所以他的心跟这件事情就连在一起。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当然这些东西都被称为牛鬼蛇神,都被称为四旧,全部都被破坏,非常非常多。

当那个时代过去以后,人们看到有遗存下来的这些年画,找到他的时候,找到陈爷爷的时候。大家知道他在干嘛吗?他在帮人家刻墓碑,就蹲在那里刻墓碑。


然后记者去找到他,然后说这就是他做的,怎样怎样,就这样子。到最后一路走来,渐渐地,又因为时代的关系,也因为政府的一些重视之后,开始慢慢地有更多的出路吧。


分享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得到,其实这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们,他们在做这些手艺活的时候,无论当初他们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什么样的条件、生活也好,各方各面的情况也好,来进入这一行。

但是真正投入了之后,他们所孕育出来,所展现出来,不仅只是对于工艺上面认真地去探讨研究,我觉得这可能是今天最重要,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所谓的「守艺精神」,也就是刻苦钻研,坚持执着,传替承续以及怡美生活。


这四个精神是在我从事这件工作一年多来,有一些体会,我希望给大家分享也就是这可能是现阶段,也许更多的年轻人,因为像我做创意行当来讲,何尝不是需要有这些精神,你才有办法渐渐去累积更多,去把你的创意做得更好,去把你的执行做得更出色。

所以这一年多来,我放弃了我原有的所有的商业设计的工作,完全投入在这两本刊物。一本叫「首抄本」,首是首先的首。一本叫「守艺人」,守是厮守的守,简略地只是让大家去看一下「守艺人」(首抄本)。


因为它选题方面,以及它整个编辑方向的原因,所以它会比较宽泛,会比较宽广一点。那像这个「守艺人」,我们一次只讲一个人,只讲一位老艺人,我们讲他的生平,我们去讲他的工具,我们去讲他整个工艺的工序,以及最后我们会展示他的作品。

这只是我开始这一年多来所做的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我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时间,但是加入了这个民艺的工作行列之后,其实我觉得非常的开心,而且非常幸福。


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我可以在几天的时间之内,就是采访,花了几天时间,我可以看到他们几乎用了一生的努力,去学习到,去体会到,去表现出来这种种。种种工艺在我眼前一一地呈现,这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所以关于这个守艺精神,我很简单地跟大家做粗略的介绍,当然民艺工作路很长久,我会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去关注起来,甚至参与起来,然后能够对民艺的工作,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的工作,能够有更多更多的参与以及投入。

我想你们一定会感觉到非常的幸福,时间非常短,谢谢你们。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账号如转发须保证文字、视频和图片的完整,并在显著位置注明“转自一席演讲(微信号yixi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