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宇澄:1970年代的情人墙 | 一席·枝桠第二季 19、20

2016-10-28 金宇澄 一席

【枝桠】第二季第5位访谈者 

金宇澄,共3集

今天推送第2、3集

第6位访谈者 何力

下周播出


219 1970年代的情人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40qwmlx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看了一个片子,这个片子是介绍上海外滩现在的新的景象。看完这个片子,我就觉得我们的城市规划也好,城市建设者也好,他就愿意把旧的全部拆光了,然后做成一个新的。那么上海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那些有名的大楼,他都保护了,比如像外滩这一块。但上海外滩最著名的一个东西被完全推掉了,就是1970年代上海最有名的“情人墙”。



 

当时外滩的江堰边上有一道一米多的墙,很朴素的一道墙,墙外就是黄浦江。当时八十年代的年轻人都在那边谈恋爱,就这样一男一女一男一女,那个程度,真是密不透风啊。而且后头还有人等位的,如果前面两个人走了后面立刻有人挤进去——因为没有地方去啊。你想想看,当时的时代太贫乏了,大家没地方去,好不容易到了外滩,我总能靠在那里两个人讲讲话吧,而且因为大家都这样嘛。

 


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这些男女后面还有那种巡逻队员,现在怎么叫法我不知道。他们就站在后面看,比如说一个男的,他的手放在女朋友腰上,巡逻队员立即喊:“哎,手放下来,手放下来。”

 

我如果设计外滩的话,这段七十年代的情人墙,我绝对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看到,在七十年代整整十年里边,有多少对上海男女是在这里谈恋爱,或者上海的下一代,是出生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哪怕现在它已经在水线以下了,或者是我们的地势不一样,哪怕在退潮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七十年代的情人墙。

 

我在旧照片里看到,1950年代外滩的江堰就是两个栏杆一个柱子,边上就是一把一把的椅子——那也应该保留一段啊,包括那些各式各样的码头。我到香港,看到香港的天星小码头完全保存了四十年代的样子:电风扇,非常朴素的门窗,走进去检票的地方,等等。

 

我的意思是说,除了有名的房子以外,我们这些旧的设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被全部推掉了。所以上海外滩现在是一览无余,一直到董家渡,到了那儿你根本不知道这是在什么城市,更不要说现在新的规划。

 

我最近到董家渡那边去过一次,我的感觉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包括董家渡,包括十六铺,他们过去那种旧建筑、旧房子,挤在一起的各式各样的民居,熙熙攘攘的,但是现在全部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它推掉了。这么多年来,我相信各个城市都有,就是把一些过去的建筑全部推掉最方便,要把它维修起来是一个很烦的事情。

 

但是像台湾那边,它就不是所有的旧房子都拆掉。像美国,你要拆一个旧房子要通过当地一个委员会的许可,据说一些旧建筑,原来是黄颜色的玻璃现在换一个白的都不行。所以现在实际上城市的拆迁,它和这些真正懂得旧建筑价值的专家们是没关系的,因为专家们没有权利。

 

比如说上海的南京路,南京路原来是用铁梨木铺的一条马路。当时沙勋为了提高这条路的价值,就用了一种非常硬的木头把它铺成,那么这个地价立刻就上涨了。据说前几年只要挖南京路,还能够挖出这种木头来。




我有一个朋友收藏了好几块那种木头,可我就觉得几块木头放在一个橱子里面也不好看啊。如果我设计外滩,我肯定会把这些木头收集起来,在南京路的终点和平饭店这里,再做一个曾经的南京路的路面。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哦,这是曾经的南京路的路面。

 

我上次碰到王家卫导演,我说上海的旧房子拆得差不多了,那些有意思的房子尤其外滩,拆得简直……我说香港保护得好。王家卫说香港保护得也不好,我说再不好他把天星码头能够保护下来,我们上海做不到。

 

我们在旧照片里面都能够看到有一个一战和平纪念碑,是一个自由女神,张开两只翅膀。这个一战和平纪念碑,阮仪三教授也说希望我们上海能把它重建起来。因为当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这个纪念碑上海政府也出了钱的。但是日本人进租界以后,就把它拆下来做子弹了。但这个基座一直在,到了1949年以后连基座也拆掉了。

 


上海的这些弄堂拆掉以后,你把门楼保留下来也可以啊。但是这么简单一个问题,我就觉得很多人到现在都不明白。他觉得这是一个有名的大楼,他会保护。但有时候很多普通的、带有过去痕迹的这些房子,你如果在一条马路上有那么一两间,立刻就使这条马路不一样。等于说我们在一个房间里面摆了一个旧的桌子,或者一把旧的椅子,这个房间的整个味道就会不同。

 

上海有一些媚俗的地方,比如武夷路上有一些领馆,像墨西哥领馆等等。在这条马路边的围墙上,居然用水泥做了大量的浮雕。这些浮雕都是一些戴着礼貌的外国人,小姐、牵着狗的绅士,就这种浮雕——这个是莫名其妙的的事情。

 

包括上海有几座五十年代的桥,像武宁路桥,苏州河上的桥,实际上五十年代盖的东西它也有年代特征的。结果都把这几座桥改装成现在巴黎的亚历山大桥,做成这种样子。非常土豪,一搞就是这样的。

 

我们刚才讲的也就是一百年不到的时间,在历史上一百年也就是半页纸了。可能到了3000年的上海,这些东西又恢复或者全部拆掉了。



220  我们的乡下不是这样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40geane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有一个很有趣的节目叫《去到乡下住一晚》,我长期看这个,这个节目看得人太感动了。它讲的是什么呢,电视台邀请几个嘉宾,坐上火车出发,愿意到哪一站下就在哪里下来,然后去敲老乡家的门借宿。有时候也有人家会拒绝,但是总会很快找到一个可以让他住一晚的地方。当天晚上,主人就为他准备床铺,给他做饭。第二天起来以后,老乡给他做早饭,吃完早饭他就帮老乡去干活,干完活以后就跟主人说再见了:“叔叔阿姨啊,希望你们保重身体。”接着这个音乐就起来——到这个时候就非常感动。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日本是通过这么一个节目,可以走到最边远最偏僻的小镇。但是只要打开人家房门,几乎和东京人的生活是一样的,从房间内景、吃饭,到整洁度、外头各种环境,可以看出日本的农村也是高度城市化。

 

那还有一个我会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时候说到我们国家的问题,我们都会说哎呀我们人口多,我们怎么怎么样。但是实际上,日本它这么小一块地方有一亿多人口。经过二战之后,这么几十年的时间,它就可以做到那么一个地步。

 

我和上海纪实频道的编导也说了,我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拍?但同时我和编导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乡下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乡下,你去敲门,说不定各种情况都会发生,而且室内的情况,可以说是完全和这个日本节目不一样。

 

我们的国家做到日本这么一个状态,不知道要多少年。我们现在都是、好像我们文学也是长期关注农村,农村淳朴啊农村怎么样。但农村有一些劣根性的东西,从来不被报道或者不被书写。因为我自个儿是过去有七八年的时间在东北,我非常了解我们本土的、可能现在也不能够说的一些情况。包括不讲卫生、不注意公共环境等等,尤其是乡下,外部环境和室内都非常差。

 
金宇澄在嫩江农场


当时的我,在冬天的时候替农场里的家属修炉子,所以每一家我都去过。你们都没见过,老乡家里一家子所有的衣服,都是一根绳子挂在上面,一年四季的衣服就挂一根绳子,家里简直站不住脚。小孩子拉屎拉在炕上,妈妈就是手一抹往炕下一甩。但后来听另外几个知青说就他们家做的油饼特别好吃,大家说什么时候去吃一趟,我说我绝对不会去。

 

这个我是印象非常深刻的,非常不注意卫生。而且就算现在我有时候看一些纪录电影,我们中国的农村,对公共环境都是不注意的。像西方,比如说奥地利,它甚至窗外都挂着花给外面人看,我们没有这个观念。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文章,说中国人到国外买了一个别墅,把周围草地全铺了瓷砖,周围当地人就跑掉了。

 

这是一个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实际上,这在写作上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我们从四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文学的重点还是在农村这一块。所谓中国的乡土意识,中国的文化的灵魂在农村。我们措辞里面所谓故乡,就是“乡”这个字,家乡、故乡、老乡、乡亲,所以我们的根源就是在乡。

 

但是乡是怎么回事?乡实际和过去的乡绅阶级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几千年来的乡绅这一块,是文化的一个聚集点,或者说是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实际上在很多年以前,都已经连根铲除掉了。连根铲除掉以后,这个所谓的我们梦想中的文化故乡,自然它会流失掉。

 

所以我是觉得,我们农村现在除了这个政策上或者是教育上的(支持),我甚至认为应该把城市的一些各种文明移植到乡村去。而且应该是有城市的志愿者来想办法,到每一个村子做一些指导。就算你给他钱,或者是让孩子读书,孩子读完书他跑到城里来了,他就在家乡盖一个房子,人也不回去,就过年回去一趟,那对农村还是起不了作用。


金宇澄 | 就是这些毛茸茸的细节

崔健 | 为什么五官挪位地唱这首歌,是因为内心有需求

周浩 | 今晚就去看,看完你们三天之内的话题就是它

张大春 | 我对当代文学的看法是零


【枝桠】合集,请点击 阅读原文


一席|人文•科技•白日梦

微信ID:yixiclub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