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些动物园的动物过得还不错?而哪些比较悲剧? | 花蚀 一席第432位讲者

2017-01-12 花蚀 一席

花蚀,动物园狂热爱好者,去过国内外三四十家动物园。


去动物园看动物这样一种感受,实际上是和我们在电脑上看视频、看图片,或者是去博物院里看标本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在里面能看到自然行为,能近距离地看到那些动物,甚至闻到它们身上的臭味,这是其他一些形式暂时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64ds2gsg&width=500&height=375&auto=0

逛动物园这件正经事

花蚀

大家好,我叫花蚀。我在果壳网工作,是一个狂热的动物园爱好者。今天我就从一个动物园爱好者的角度,来给大家讲一讲动物园这件事情。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有一首诗叫《豹》。坦率地讲,这四句短短的诗歌我背了好几天都没背下来。因为它描述的是一幅我特别不喜欢的画面——一个肌肉发达的猫科动物,它抖擞着浑身的肌肉,在一个狭小的水泥地面的笼舍里面来回地踱步,不时地发出一声长吼。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里尔克很多年前在国外描述的这样一个画面,现在每天都在中国的一些动物园里发生。

 

在中国的动物园里面,不管是棕熊还是黑熊,熊兄熊弟们每天都会一屁股坐在地上,有时候会抬起自己的两只前爪,摆出作揖的姿势,乞求上面的人类扔一点吃的。



还有大象,经常会甩着它们的脑袋和大鼻子。很多小朋友看到这个画面都会不由自主地模仿。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上面这几种画面,只要它出现在动物园里,这个动物园就一定不是个好的动物园,这些行为都不是自然的行为。

 

我逛动物园最关心的是自然的行为。什么叫自然的行为?

 

我们看一个例子。这张照片是一只丛林猫,是我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中央动物园里拍摄的。我拍摄它的时候,它正在做一件大家可能会觉得特别奇妙,也特别恶心的事情:它正在用头蹭一坨便便——

 


这种行为在动物那儿其实并不是特别罕见。当时它看到了一坨便便,这坨便便应该是另外一只丛林猫拉下来的。它过去看了看,闻了闻,然后拿脑袋在上面蹭了蹭,最后在上面打了个滚。

 

在动物界,尤其是一些独行的动物,它们会用一些味道比较大的东西来传递信息。尤其是这些猫科动物,它们会在自己领地里一些比较显要的地方拉一坨屎,或者是在那儿尿上一泡,用这种非常浓烈的气味来告诉大家:我来,我见,我征服。

 

这幅图是一坨特别大的豹的便便,它在这儿我们是永远没法去忽视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第二个例子是长臂猿的歌声。长臂猿这种动物大家可能都在动物园里面见过,但是应该没有多少朋友听过长臂猿的唱歌,我们来听上一段。




在大自然当中,长臂猿的生存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每天早上,一个长臂猿家庭都会和自己的邻居来斗歌。它们都会通过斗歌这种形式,宣告这片领地是我们的,你们不要过来侵犯。

 

而长臂猿是哺乳动物当中,除了人类以外唯一一类会唱和声的动物。刚才我们听到那个音频里面,有一段非常长的悠扬的调子,那是雄性长臂猿的声音;后面另一段听起来像鸟叫的有一种转动感觉的声音是雌性长臂猿,这是它们给雄性长臂猿配的和声。

 

而很少有一个动物园能够养好几个家庭的长臂猿。甚至一个动物园里面,它们只有一两只孤零零的长臂猿,生活在一个只有光秃秃的树干的笼舍里。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指望它们会给大家斗歌呢。

 

为什么这么看重自然行为呢?其实通过去动物园看自然行为,能够学到更多关于这种动物的一些知识。举个例子,我以前一直不确定猫科动物在吃其他的哺乳动物时,是否会像它们吃鸟类那样拔掉羽毛,直到我在北京动物园看到这只狞猫。这只狞猫获得了一只白兔,吃之前把兔子的毛拔得一地都是,我这才确定原来猫科动物是有这样的行为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行为是一种标志,它标志着这个动物园的动物养得还不错。

 

想要分辨自然行为是需要一点点动物学知识的,但是如果你观察得足够仔细,也可以看到某种行为是不是自然的。比如如果一个动物的行为是在和人互动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就很可能不是自然的。比方说我们前面说的黑熊乞食,向人类要吃的,这种互动的行为肯定不是自然行为。因为在大自然当中,动物是很少和人类有交集的,它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和人互动,所以和人互动的行为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自然的。

 

但是也有特例,如果动物园设计了和动物互动的一些活动,比方说让你拿着树枝去喂长颈鹿,那其实也没有太大问题。再比如有一些动物特别好玩,它们好奇心特别旺盛,特别喜欢玩耍,很有可能就和笼舍外的人类一下玩了起来。这种动物非常少,水獭是其中一例。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动物的行为是单调地重复的话,那这样的行为就肯定不是自然行为。我们前面说的大象不停地甩头,还有豹子在笼舍里面来回地踱步,这种行为就都不是自然行为。在动物界中,这种行为叫刻板行为,就是一个动物养得特别不好,然后它憋得实在太无聊了,就用这种单调重复的行为来发泄。这种行为其实不只在动物里面能够看到,有些小孩养得不太好也会出现刻板行为。



 

我们想在动物园里面看到自然行为,如果能看到的话当然会非常爽,但是有很多动物园是没法让我们看到自然行为的。那么,关于如何评判一个动物园好不好,我自己有四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丰容。简单一点说,丰容就是用各种手段,让动物生活在笼舍里面感觉自己是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样,它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在里面生活。

 

这里举北京动物园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一头凶恶的狮子在追逐一个斑马。看起来有点奇怪,这个斑马是方形的。



 

这个盒子里面是有玄机的:饲养员在这个盒子里面放了一坨斑马的屎,狮子闻到自己食物的味道之后就会非常兴奋,然后情不自禁地玩了起来。这样一个饲养的方式,在行里叫气味丰容。丰容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能让动物生活得更加自在。

 

如果想让动物生活得更自在,除了丰容之外,我们还需要把笼舍设计得好一点。我们又要回到北京动物园来讲一讲他们的熊山。这是北京动物园的老熊山。




其实在全中国所有的动物园里,熊山几乎是都是这样一个设计。不光是熊山,还有一些狮虎山、猴山,都是人站在一个深坑的边缘往坑里看,动物们就在坑里面生活。


这是一种非常陈旧,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在国外其实很少见。这种熊山对熊这类动物实际上是伤害很大的,因为它们特别喜欢被人扔吃的。如果它们乞求人类扔吃的,就不会有其他的任何玩耍,或者其他的一些自然行为。

 

北京动物园这个非常陈旧的熊山,在网上被很多网友诟病了好多年。直到去年还是前年,它们终于把熊山重新翻修了一遍。这是北京动物园新的熊馆。



 

这个熊馆和前面那个熊山相比,它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改变了你观察动物的一个方式。它变成了一个平视的结构,人和动物之间隔了一个玻璃幕墙。而这个玻璃幕墙则保障了人和动物不会互相干涉,动物在里面玩自己的,人可以在玻璃幕墙外面看。按国际的标准来看,这个熊山设计得是非常好的。

 

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它还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个玻璃幕墙不够高。三米的高度,还是无法阻挡游客往里面扔吃的。

 

扔吃的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事情,中国的游客特别喜欢投喂动物。而为什么动物园不让大家投喂,因为游客投喂的一些食物很有可能是不适合动物吃的。之前泉州的动物园就发生过游客投喂夹竹桃毒死小羊驼的事情。这个地方必须得吐槽一句,那个游客可能真的是有一点蠢,难道真的不知道夹竹桃有毒吗?

 

说回北京动物园,北京动物园总是有一群大爷大妈,特别喜欢在动物园里面投喂。前几年的时候,我觉得他们那个投喂行为还不是特别过分。他们每天都会买一些大白菜或者萝卜去投喂一些食草动物。这样喂了也就喂了吧,反正这些东西确实动物也能吃。




但是最近一年就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变化。他们改了一种特别奇怪的东西去投喂:投喂挂面,生的挂面。一包挂面才几块钱,有好几百根,他们每次就投喂两三根,可以投喂好久。挂面这个东西又细又长又硬,非常容易就可以插到笼子里面去。甚至有的游客会把两块玻璃之间的玻璃胶抠出一个洞,然后往里面投喂东西。



 

看过这些动物园,我觉得设计得最巧的一个场馆是巴厘岛动物园的熊狸场馆。这是熊狸。

 


这种动物是居住在树上的,传说它的肛门处会散发出奶油爆米花的味道。我之所以会觉得这个场馆非常巧,是这儿有一个木板平台,这个平台和右边的人行步道是大致平行的。熊狸日常就可以在木板的平台上面活动,人可以在步道上平视熊狸,看它们是如何玩耍的。




这个场馆最巧妙的地方是,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平台的右边有一棵树,熊狸可以顺着这个树往上爬。然后树上面又扎着一个横梁,沿着旁边的好几棵树熊狸就可以从平台爬到横梁上,在这些树之间来回地穿梭。而后面这棵树是种在步道上面的,这棵树上面有一些环形的金属圈,保证熊狸无法跑下去。

 

在这个平台的下方,是原始的熊狸的笼舍。这个笼舍的面积大概只有10平方米左右,如果它不设计成这样一个立体的三级结构的话,熊狸的活动范围就会非常小。

 

巴厘岛动物园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动物园,你如果仔细去里面转一圈的话,可能也只要一到两个小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特别小的动物园,它里面有很多这样多层级的结构,立体的展示。它们充分利用了空间,让这些动物展示得更好,同时饲养水平也会更高,让它们过得更舒服。

 

凭我这几年有限的经验,国外很多的动物园和中国的一些动物园不太一样:他们地盘非常小,但是特别擅长在一些比较小的地方去展示一些非常小型的动物。比如上野动物园养的兔狲。



 

上野动物园是一个非常小的动物园,它只有广州动物园的三分之一大,北京动物园的七分之一大。但是,日本这个非常有强迫症的民族就特别擅长去饲养这些小型动物,可以把小型的场馆设计得非常精彩。就像这样,有几只小兔狲在那儿打来打去,打得非常萌。



 

这种画面我在中国的动物园里面从来没见过,我甚至没有听说有几个中国的动物园能够实现兔狲的繁殖。中国实际上是兔狲的原产地之一,但是我们的动物园兔狲都养得特别差,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汗颜。

 

父母带孩子去动物园的话,一般都是想让孩子在动物园里接受一些自然的教育。我们这些动物园爱好者到动物园里去,也是想获取一些新的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而有些时候,我们靠自己去看是真的没法去注意到所有的细节。所以就需要动物园为我们设置一些展板、讲解员,来为我们做一些自然教育。


这两张照片是我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考拉馆拍摄的。这个场馆,我认为是大陆所有动物园里面自然教育做得最好的。



 

这是他们给考拉做的一个展板,展示了考拉的毛发、粪便和食物,各种桉树的树叶。这样设计得非常巧妙非常好看的展板,他们有二三十块。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一些讲解员在展厅内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

 

另外,他们还展示了考拉的厨房,就是这张图里面右边那个窗户。饲养员在里面给考拉配制食物的时候,游客是可以在外面看的。你可以看它们到底吃了哪些树叶,吃什么水果。而左边那个窗户是医疗室。



 

在国际上,很多动物园是愿意把自己的兽医室展示给大家看的。但是中国的动物园很多都不敢那么做,因为怕大家看到一些血腥或者是一些出了事故的画面,有点抹不开面子。但实际上,我们要理解生命的话还需要去理解死亡,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在自然教育里面,把医疗室这样的画面展示给大家看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但是说到长隆,我们这些动物园爱好者必须得吐个槽。我们对长隆是又爱又恨:我们爱它的饲养水平,爱它的展示水平,它的动物养得确实非常好,但我们恨它的马戏。

 

这张图片是一个英国摄影师在长隆大马戏里面拍摄的一张照片。它讲述的是一只红毛猩猩被迫成为一个马戏演员的故事。



 

这张照片获得了BBC和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颁发的野生生物年度摄影师的一个大奖。这个奖项是全球自然摄影界最权威最大的一个奖项。也说明这个事情在国际上的反响确实不太好。

 

现代的一些野生动物马戏,都是通过一些强迫性的手段,让野生动物去表演一些违背它们天性的行为。比方说黑猩猩的微笑。



 

如果你们看过马戏的话,应该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微笑这种表情由人来看确实是特别萌,因为在人类的表情体系里,微笑大致上还是一种表达开心的表情。黑猩猩的表情体系里也有这个表情,但它的含义和人类的恰恰相反:它表达的是恐惧。

 

如果逼着一只黑猩猩去微笑的话,实际上就和逼着一个人痛哭流涕是一样的概念。这样的逼迫会使得黑猩猩的行为和感情发生错乱,无法和其他正常的黑猩猩有正常的交流。

 

自然教育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包括让我们中国的一些游客,看完中国的动物园之后能够了解我们身边的一些动物。而这恰恰是中国的一些动物园做得不太好的事情。我的老师奚志农先生,他经常吐槽说中国人对非洲的一些动物如数家珍,但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动物,除了大熊猫之外大家可能就不熟悉了。这个锅,动物园实际上是应该背一背的。

 

中国的绝大多数动物园,他们展示的那些明星动物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无非是狮子、老虎、长颈鹿或者是斑马之类的。除了熊猫之外,你可能根本就想不到其他一些中国本土动物能够被特别正式、特别好地去展示。

 

但是我觉得中国大陆有一个动物园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那就是青海的西宁野生动物园。

 

这四张照片都是在西宁野生动物园拍摄的,片分别是雪豹、金雕、兔狲和藏棕熊。



 

你如果去过这个动物园的话,会感到一种浓重的青藏高原的气息,它和内地的一些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

 

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好,我觉得是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主观的:他们把自己定位为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园,所以很自然地就去展示一些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而第二个原因不是主观而是被动的:青海是一个穷省,没有那么多钱去国外进口那些动物。再者,西宁在高原上,如果你去买一个热带的动物去那儿养的话,其实也养得不太好。

 

西宁野生动物园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笼舍,是猛禽谷。它不像内地的一些鹰山、熊山,它真的是有峡谷的。这个峡谷和内地的一些鹰山还不太一样:你能够走进去,近距离地在里面看到猛禽。这个峡谷也非常大,大概从头到尾如果光是快步走的话都可能要五到十分钟。这里面养殖了金雕、胡兀鹫、高山兀鹫等一系列非常壮美的猛禽。

 

这两张照片就是胡兀鹫和高山兀鹫。胡兀鹫在这个笼舍里是可以来回盘旋飞舞的。


 

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动物园是一个有原罪的地方。它的原罪在于剥夺了动物的自由。但是我又认为,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一种罪恶实际上又是一种必要之恶。

 

现代动物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保护珍稀物种,通过繁育的手段让这些珍稀物种变得不那么珍稀;第二是进行科学研究,尤其是去做一些在野外你没法观察,没法去做的那些行为学、生理学上的研究;而第三个就是开展公众教育,让公众能够非常近距离地看到动物,爱上动物,爱上自然。

 

如果没有动物园了,很多人可能就没有了这样一个比较低成本的方法去近距离接触动物。而现在对我们来说,去动物园看动物这样一种感受,实际上是和我们在电脑上看视频、看图片,或者是去博物院里看标本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在里面能看到自然行为,能近距离地看到那些动物,甚至闻到它们身上的臭味,这是其他一些形式暂时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验。

 

自从我们人类的时代发生之后,尤其是近几百年,有好多生物灭绝了,这其实是我们人类的锅。而动物园在保护珍稀物种这个事情上面,实际上是在给我们所有人类赎罪。

 

这张图是白犀牛北方亚种。20世纪70年代,这家捷克的动物园从非洲进口了六头北白犀,之后就开始了北白犀的繁育研究。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在其他所有动物园或者其他所有机构都没有办法繁殖北白犀的情况下,进行了北白犀的繁殖,而且繁殖了一到两代。



 

在他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全世界其他所有的地方,不管是在非洲大草原上,还是在其他动物园里面,北白犀开始慢慢地凋亡,最后都死绝了。现在全世界的北白犀,就剩他们动物园里面的那五头,而这五头是这整个物种最后的希望。这就是动物园留给我们大家的。

 

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现代动物园人一起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作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联合会。这个组织会制定行业的标准,然后给其他的动物园提供一些兽医方面或者是引种方面的帮助,他们是整个动物园行业内最大的一些权威。但是比较可惜的是,现今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园能够加入这样一个组织。

 

在现代动物园行业里面有一篇非常短的文章,它被称为行业圣经,这篇文章的标题叫作《如何展示一只牛蛙》。这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围绕一只牛蛙来建立起一整个现代动物园,然后向公众去展示自然是如何运转的。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了解到很多我今天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深入讲的一些问题。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博物君:老招笑了,我这辈子就指这笑话活着了

陈月龙:野生动物铲屎官的自身修养


热门演讲,请点击 阅读原文


一席|人文•科技•白日梦

微信ID:yixiclub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