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分析什么风口,也没有时间去想什么竞争对手| 穷游网肖异 一席第517位讲者

2017-10-18 肖异 一席 一席

肖异,穷游网创始人。


那段时间也是我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候。因为我刚回国的时候是三四个人,等到三年后我们还是三四个人,但是我们网站的用户扩展了50倍,也就是从几万人一下子扩展到一两百万人。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这个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就是服务承载率扩展了50倍,但是成本几乎是一样的。



享受慢公司

肖异

大家下午好,我是穷游网的创始人肖异,平时不怎么在外面露面。今天也特别感谢一席的邀请。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穷游的一些故事,包括我是怎样去享受穷游这样一个慢公司, 41 36162 41 14939 0 0 3057 0 0:00:11 0:00:04 0:00:07 3056及当中的一些感悟。

 

穷游从我2004年在德国一个几平米的学院宿舍里创立开始,已经有14年时间。我们从2004年到拿到第一轮融资,你可以叫它A轮,也可以叫它天使轮,一共用了8年的时间。


 

在德国,从2004年到2008年都是我一个人。从2008年到2011年我们回国之后,一共只有三四个人,就是我跟周扒皮以及另外一两个人,也是我们的联合创始人。我叫“方便面”。


 

说起穷游最开始的缘起,我想分享几个故事。其实我刚到德国的时候,尤其在第一年,我的整个生活当中是完全没有旅行这两个字的。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会有谁不喜欢旅行呢?

 

每次我的那些同学们周末的时候邀请我去什么阿尔卑斯,甚至去离汉堡很近的一个城市不来梅,我都是“No”,我肯定不会去。因为那个时候我正在为两件事情挣扎:第一个是我在那边怎么生存;第二是我怎么还清出国的时候家里从亲戚朋友那儿借的钱。

 

其实钱并不是很多,几万块钱,但是我在刚去德国的飞机上就丢掉了大部分。那个时候真的非常艰难,而且说实话,最开始也没有心思去学校。

 

我记得很多次,每天早上大概四五点钟,我就去汉堡劳动局,这是一个专门给学生派当天的苦力活、蓝领活的机构。我在那儿会拿到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呢?比如说去机场搬箱子。大家如果在10年前收到DHL的快件,有可能就是我帮你递过来的。

 

最多的就是去帮别人搬家,我觉得搬家挺有意思的,见识了很多人。从那之后,我家里面买电器,尤其是买洗衣机的时候,我一定是让他们买德国产的,尤其是M开头的那个品牌。因为它太沉了,我们当时四个小伙子愣是弄不起来。

 

所以在最开始的这段时间里,我真的是过得非常地艰难。我学的是信息工程,为了拿到更高的报酬,就得不断地去提升工作的水平。大概很短的时间之内,我就找到了一些所谓的白领工作。

 

因为我自己特别喜欢足球,当时就给《体坛周报》《足球》、新浪网写足球的稿件,就是比较水的那种,一晚上能写个十几二十篇。我就用这个积蓄,很快地帮家里人还清了当时的借款。

 

大概晚我两年,我当时的女朋友也去了德国,在鲁尔区。我们就开始去旅行,也非常疯狂。大家知道欧洲的申根签证可以很方便地去很多地方。我现在想起来,有一段时间我们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去另外一个国家。

 

在这个旅行过程当中,有一次我就跟我的supervisor去聊,我说我要去阿姆斯特丹。大家知道阿姆斯特丹到夏天的时候有非常多的游客,尤其是很多北美的年轻人。所以在那边你要找到一个性价比高的床位或者是住宿,是非常难的。当时我的supervisor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不是 Lonely Planet,可以算是它的一个竞争对手了,叫 Let's Go

 

他给我介绍了这本书,说这个书是特别适合没什么钱的学生,适合廉价旅行。然后当天晚上我就到书店,去把那本书通翻了一遍。

 

我当时脑子里就有一个想法:我们中国的旅行者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类似的媒介,然后大家去分享这些信息呢?但是有那个想法还没有强烈到让我马上就要去做一个网站。

 

我们最早的那个域名叫go2eu,当时叫穷游欧洲。注册域名的那一天我记得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跟我女朋友吵架了。当时我在汉堡,她在鲁尔大学,不在一个城市。我们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电话里面吵起来了,吵得很厉害。反正最后有一个人摔了电话,不知道是我还是她。

 

我记得我们摔完电话大概一个小时之内我就注册了一个域名,叫go2eu,然后选择了一个特别小的运营商。因为当时在那个IT公司我做了很多跟技术相关的工作,从开发到测试到运维,还是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我也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可以去做一个网站。

 

当时我记得国内SARS刚过,正好携程也在纳斯达克刚刚上市,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其实最开始真的很简单,不是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所谓的商业计划,它就是我的一个爱好。就是一个喜欢旅行的穷留学生,希望能够把他的旅行经验分享给当时他周围的那批人。这是很小的一个团队。大家知道欧洲的留学生人数虽然这几年增长不少,但相比北美还是少很多的。

 

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早期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最早的几百个帖子都是我发的。如果大家在网上找方便面这个ID,就可以翻到我最早的那些帖子。


早期网站页面

 

我们的网站流量增得非常快,很快注册人数就到了五千、一万。等到我们注册人数到一万的时候,那个小运营商有一天突然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对不起,你的流量占用了我们太多的共享资源,我的其他的客户都没法正常访问了,所以我们必须跟你终止合同。

 

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烦恼的原因是,虽然我是学IT的,虽然我在IT公司,但是那个时候网站流量大了之后,要想一个人去操控这些东西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就是那样,有问题我就解决问题。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2004年,那个时候的手机基本都是诺基亚的。我就用我的手机远程登陆到我的服务器上面,我现在想起来还是蛮神奇的。我去做一件什么事呢?很简单,就是重启服务器。

 

当时那个手机我就不离手,睡觉的时候放在枕头下面,半夜起来看一下这个网站还打不打得开。如果打不开,就登上去重启。随着我们网站壮大之后,有时候网站出点问题我们技术同事就会很紧张。这个时候我都会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想当年我一天能把网站弄宕好多次。

 

最开始的时候就我一个人,但是那个时候我也得到了非常多的海外用户。他们在上面贡献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也奠定了穷游从第一天就开始的一种氛围,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其实很多人可能是抱着索取的心态来的,觉得我要去旅行,我要找一些旅行经验。但是他很快地就会感知到这个社区的氛围,反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贡献者。当他旅行回来之后,他会无私地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

 

早期我们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海外的华人用户,慢慢地,我发现有很多台湾的用户也访问我们。虽然他们不怎么说话,但是我发现的IP有很多。后来国内的用户也很多,也开始增长得很快。

 

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国内的用户,一个女生。她在泰国骑摩托车跟别人发生了车祸,被逮到警察局,那边的警察局比较腐败。她当时就发了一个帖子,那个时候我们网站才只有几万人,但是她发了帖子后,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有几百个人给她回复。

 

当时几百个人给她出主意,告诉她在哪个地方走几步会有一个提款机,或者有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你可以去利用。那个女生后来就成为了我们网站上一个活跃的贡献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


 

我是2007年决定要回国的,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发现国内的用户增长非常快。我稍微做了一点调查,发现国内出境游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期,所以当时就决定要回国。

 

2008年回国后,一直到2011年,我们一直在中关村一个几平米的小屋里面。在这三年当中,除了我跟周扒皮之外,还有两个女生。一个女生做设计,一个女生管编辑、运营之类的。我们想过融资,但2008、2009年是全球最厉害的经济危机,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融资。

 

我觉得那样也挺好,让我们能够在中关村的一个小屋子里面去快速地发展,而且那段时间也是我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候。因为我刚回国的时候是三四个人,等到三年后我们还是三四个人,但是我们网站的用户扩展了50倍,也就是从几万人一下子扩展到一两百万人。

 

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这个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就是服务承载率扩展了50倍,但是成本几乎是一样的。因为做一个轻公司,人力的消耗是主要的成本。那个时候说实话也不怎么缺钱,因为成本很低,自己也不拿工资,并且网站的影响力明显已经出来了。

 

我还记得很清楚,在我刚回国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当时包括现在也都还是很厉害的大网站,携程、艺龙、去哪儿,还有Trip Advisor中国的分支当时叫到到,他们的老大都把我叫过去,说我给你开一个offer。但我跟周扒皮基本上是不加思索地就拒绝了。

 

我们根本没有管那个数字,因为我觉得我们正在享受最美妙的旅程。而且这个旅程一旦开始的话,我们都希望能一直走下去。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的内部讨论,直截了断地就拒绝了这四个offer。

 

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就是这四家都做了跟我们类似的事情。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我给你一个offer,你不同意,那我就复制你,跟你死磕。这也是中国的IT巨头们最擅长的。但是也正因为它们太大了,所以它们陷入到了一些所谓的,我觉得没有办法跳出来的窘境。

 

它们不能像我们这样去花7年的时间打造一个社群、一个社区的氛围。这个好理解,因为它们都是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应付那些华尔街的分析师,每个季度都要看股价,所以它们没有办法去有那个耐心,或者是有那个时间。

 

作为一家慢公司,时间会成为你的朋友。所以当时我们给这些大公司构建了一个其实很简单的,但是却是它们迈不过去的壕沟,那就是我们网站的社区里面的氛围,就是这些用户愿意倾注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人的这样一种氛围。

 

但经济危机总归要过去的,如果我们要继续发展,我们还是要融资的,所以我们终于开始准备要去融资了。

 

在融资之前我们做了一件事情,我们把当时的 Lonely Planet,就是《孤独星球》中国区的老大蔡景晖挖过来了。我们在一起看球很多年,都没有提任何这方面的事情。直到当时Lonely Planet的创始人Toni Wheeler把公司卖给了BBC之后,我觉得是一个机会。

 

我当时也不知道他在哪,我给他发了一个短信。他当时正好在南极的一个科考船上面,正好跟一个朋友在聊起我。所以当时他几乎没有怎么想太多,就决定加入穷游。

 

他那个时候已经在LP做了7年的时间。在他加入穷游的一个礼拜之后,我们拿到了一个不小的融资。那个基金一年前正好来过我们办公室,但他一年都没有找过我们,那家公司叫挚信资本。而且他们也投了另外一家知名的慢公司,豆瓣,还有果壳。

 

在穷游拿到融资之后有很多诱惑。原来在海外特别单纯,就是每天自己维护网站。回到国内之后就感觉挺浮躁的,包括投资人也是,你就会不自觉地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是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下来说,我一定要沉住气,一定不要去赶那些风口。

 

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很多的大佬们说我们怎么去赶或者去算出那个风口。但是作为一家慢公司,我觉得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去真正打磨我们自己的产品,真正地去关注我们的用户的成长变化,然后用我们的产品服务的变化去适应它。

 

因此我们根本也没有时间天天去分析那么多风口,也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竞争对手。另外一点,我们几乎不研究我们的竞争对手,我觉得那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根本就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

 

我觉得作为一家慢公司,我们就可以去做一些看起来别人很难理解的,一些看起来很小众的事情。所以有时候我在外面说我是穷游的创始人我很自豪,当然我同样很自豪的是我是《大沼》这本杂志的出版人。


 

这本杂志是由我们的女神设计总监设计出版的。她同时也是一位废墟摄影爱好者,会趴在东欧的某一个下水沟几天几夜,去拍一些特别天外飞仙的照片,而且她聚拢了一批这样的人。

 

知乎上有专门一个问题:穷游为什么做《大沼》杂志?《大沼》的英文叫Fetish,它就是一个沼泽。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有另外一面。你可能有你的职业,但是我们不希望你放弃你的另外一面。你的另外一面是一个你挚爱的,你一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的热爱的东西。

 



这本杂志创刊号几乎已经都卖完了,从商业上看它也是非常成功的。在前期,我们内部不是没有讨论和争论。大家知道IT公司的设计师很多时候是要先得到产品经理的这些mockup,然后再去设计,他很多时候并不是非常主导地去做一件事情。

 

但是在做《大沼》这本杂志之前我就说过:你们去做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完全由你们掌控,你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你不需要跟任何其他部门去协调资源,你就可以自己做。

 

跟《大沼》杂志类似的就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叫JNE。其实JNE很好理解,它虽然现在跟穷游是一个并列的品牌,但是它来源于穷游的slogan,Journey Never Ends的首字母。所以它也是我们从旅行到生活方式的体现,也就是旅行美学。


今天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够把穷游在做的一些非常小众,现在看起来不那么能够规模化的东西给大家做一个展示。我身上穿的这件T恤也是,是跟日本德岛一个知名的匠人一起做的一件。它的材料非常地有限,是一个不可能规模化的东西。


  

作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我觉得“慢”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的东西,最美的实际上是一种节奏。就像一首交响乐一样,你可以快,也可以慢。在这么快的节奏过程当中,我们有时候需要慢一点。

 

我会给穷游的同事除了法定假期之外的额外至少五天的旅行假,让他们去旅行,放下手上的工作去旅行,每多一年再加两天。


 穷游员工年会


每次我说到这个的时候,下面一堆人就说你们还招不招人?有个别我们的技术宅男,在加入穷游之前从来都不愿意去任何地方。但是他到了穷游之后,就满世界跑,满世界潜水,满世界自驾。我觉得我们也帮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大家看到这像一个车站,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前台。这个列车是从北京到莫斯科的一个绿皮车。它是一辆非常慢的火车,可能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够到达。


 

一次旅行绝不仅仅是一次放松、一次休息,它可能会对你未来的人生产生非常多有价值的灵感和创造力。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所有穷游的网友,能够一起继续享受这段精彩的旅行,能够一起享受窗外美妙的风景。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热门演讲,请点击 阅读原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一席app

iOS  Android用户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