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所知的世界,还有对自己的认识,说到底都是大脑自己编出来的一个梦境 | 大脑的本质 一席会员11

一席 一席 2019-09-20


上周我们更新了万象的第五门课程《大脑的本质》前三集,今天更新第4、5、6集。


本周的更新会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人脑的认知和机器有什么不同?

情感、道德等人性的东西从哪里来?

为什么看到别人受伤时我们也觉得很疼?甚至别人心痛时我们也能感同身受?

为什么我会把一只假手当成我的手?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人性”是否会因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改变?

我们作为一个智能物种将何去何从?



【精彩提要】

上节课结束时我们提了一个问题,说人的大脑在结构和认知的机理上,跟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它们也有神经元,它们的神经元也互相连接,它们的大脑也能作出预测,只不过它们跟世界互动的方式跟咱们不大一样。


但是至少我们人类自己觉得人类比较特殊,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有人性,有情感,有道德。今天我们就讲讲人性从哪里来。

我们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对我们身体的体征也有一些认知。比如我感觉我心跳变快了,这是紧张还是激动呢?我的体温变高了,我好热,我要脱衣服。

我们所说的情感,说白了也是大脑对我们身体特征变化的一种认知。我们经常看电影里面出现了某种危险,我开车要撞了,进入慢镜头,看见这个人瞳孔变大,作惊讶状。瞳孔变大其实是你的身体要让更多的光进入你的视网膜,要采集更多的视觉信息。


▼ 我如何知道你很恐惧?


同样,其他一些生命特征,比如我们很常见的面部表情变化。


有些同学可能在学挑眉毛这个动作,这个其实就是说,看到对方这些体征的变化,我们自己也会对这个变化作出一些模仿。这个是咱们共情的基础。
 
什么意思呢?假设我们看到一个很恐惧的脸,这个时候你不是通过分析他眼睛有多大、眉毛挑起多高、嘴巴是什么形状来判断这个人处于怎样一种情感状态,而是咱们自己的脸也会做出这些运动。因为你之前有类似的经历,你的脸做出这些运动以后,你就认出来脸这么动的时候是一种恐惧的感觉,然后认出来这个人一定是处在害怕这么一种精神状态。


面部的模仿其实是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的。我们之前讲过脑电图,在头皮上插一些电极,测量各个区域之间电势变化的情况。同样,我们也可以把电极放在面部的各个肌肉上,这个叫肌电图。

通过看不同的表情,我们就可以测量出相应面部肌肉的变化。这些模仿你肉眼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通过测量可以发现肌肉在微小的运动当中。


▼ 看到别人疼的时候我也感到疼


咱们能模仿对方脸部运动,其实很大一个原因要归功于我们大脑里面有这么一些神经元,叫镜像神经元。有了这些镜像神经元,我们在看到他人做一些动作,或者受到一些伤害的时候,也会感同身受。


比如这个实验,实验人给被试看一组图片,左边是手的图片,右边是脚的图片。每一组图片的左侧都是图片中这个人受到一些伤害,手给门夹了,或者用刀切到拇指了,右边脚给门夹了,或者被车门给夹了,大家看图片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好痛。



实验里面,当被试看到这些受到伤害的图片时,他的疼痛回路的这些部分,尤其是ACC这一块,前扣带回这一块非常活跃。


咱们讲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讲大脑对社交的信息特别敏感。为什么呢?因为大脑对我们自己的身体,还有对他人的身体都有非常准确的感知和模拟。这么一说,身体这么重要,那是不是我们改变了身体,咱们的认知就发生变化了呢?


▼ 为什么我会把一只假手当成我的手?


心理学里有这么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橡胶手幻觉。它其实就是通过建立一种幻觉,让你的大脑把你对自我的感知投射到一个假的手上面。


在这个实验里面,被试人坐在桌子旁边,他的左手被遮挡住了,他自己看不见,在面前摆了另一只假的左手,实验人坐在他对面,拿毛笔或者棉花来触碰真的左手和假的左手,触碰的位置和时间要掌握得相对一致,不停地碰碰食指、中食、手背。


也就是说你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触觉的信息,也有视觉的信息。他们俩同步的时候,大概两分钟左右,你的大脑就会把触觉信息也转移到你的视觉能看到的假橡胶手上。我这里有一个视频,大概展示了一下这个实验。



你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其实也不是那么准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转移到新的身体上面。


这个人是一个英国人,他从小是天生的完全色盲。我们眼睛有一个柱状细胞用来感知明暗,三个锥状细胞能感知不同的颜色。咱们常见的色盲通常是某一个锥状细胞出了问题,某些颜色就不能够感知了。

 


这个人就只能感知明暗,没有任何颜色,他的世界就长这个样子。



他后来找了一帮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给他自己后脑勺装了一个摄像头。颜色不就是光吗,光有不一样的波长,他通过这个摄像头把颜色转换成音频的高低,然后通过骨头振动的方式传到他的大脑里面,他就听这个声音。把这个摄像头瞄不同的东西,他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他一开始要学习,记忆这个音高是什么颜色,开始建立认知模型。过了一段时间,颜色和声音的相关性已经变得全自动了,他就不需要再想这个是对应哪个颜色。然后他有了最喜爱的颜色,再后来他做梦的时候也能梦见颜色。


他做梦的时候没有外界的感知了,他的大脑已经能够自己脑补出一些颜色出来了。虽然这个颜色跟咱们的不一样,咱们是视觉的颜色,他这个是听觉的颜色。这个时候他就说这个像触角式的东西已经变成他身体的一部分,不再是一个外界的机器。


他后来又加了紫外线和近红外这两个波段的光。什么意思呢,他出门的时候就可以听,今天适不适宜出门,要不要涂防晒霜。在夜里他也不用开灯,他就知道谁在那儿,因为他可以感知近红外。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想一想,其实他已经是超越人类了,他可以“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对吧。这个宇宙有很多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够感知到一小部分,如果我们能扩展自己的知觉也就能扩展我们的智慧。


这么讲的话,其实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还有对自己的认识,说到底都是大脑自己编出来的这么一个梦境。我们说这个宇宙多么地丰富多彩,其实这个宇宙里面啥也没有,就只有能量和物质,非常单调乏味,能量和物质其实还是一个东西,还可以互相转换。



我们所知道的,比如颜色,其实就是能量有不同的强度,光以不同的频率传递,它传到大脑里面的时候,大脑神经元放电的规律有点不一样。其实说白了就是大脑对某种信号的解释。


声音其实也不存在,在地球上有声音,换到月球上就没有声音,因为它没有空气。我们所谓的声音只是空气振动以后传到你的耳膜,耳膜振动了以后,你的耳鼓敲打你的耳蜗,然后耳蜗再通过神经放电传到你的大脑里面。


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其实也是这样,我们有很多体感的信号,还有冬天我的老寒腿走路的时候关节会痛,这个疼痛以放电形式传到你大脑里去。



要是一个人装了假肢,他自己想让假肢按照他的意愿行动,他看到有视觉反馈后对这个假肢有了自我的意识,这也是对外界信息的一种解释。


以上只是我们从课程里选取的一小部分内容。为什么我们不能战胜拖延?知识付费时代为什么我们学了很多却没有长进?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我们大脑的能耗只相当于一个20瓦特的灯泡,在完成复杂计算的时候怎么不会因为过热而烧掉?在这门课程中,姚老师从脑科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解释。


大脑驱动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也常被自己的大脑困扰。希望这门课能帮助你了解和驾驭自己的大脑。


加入一席会员可观看完整课程内容。《大脑的本质》本周已更新完毕,下周四开始更新由艺术家、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教授邬建安老师主讲的《问眼记》。





【加入一席会员】



《大脑的本质》与之前发布的王南《建筑八讲》曹天元《物理之美》麦高登《我们为什么活着》梁永安《梁老师的小班课》等万象课程,均在一席会员权益中免费观看。

加入一席会员,观看不断更新的万象课程并获得一席红本,请点击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