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新材料这件事上的想象力,已经不只局限于地球了 | 吴迪 一席第753位讲者
我们发现现在的市场、现在的社会都是很焦虑的,一方面我们不停地去消费一些很便宜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创新力是不足的。我刚刚说的很多,细菌便便也好,大象便便也好,虽然听上去很好笑,但是我相信是可以给大家一点点启示的——就是我们现在要更慎重地去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构建我们的社会。
大家好,我是吴迪,是连联的创始人。连联有一个创新材料库,里面有超过一万种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创新材料。
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新材料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举几个例子。
两个月前,有一个很可爱的建筑师来找我,说他是盖房子的。我说:“那挺好,你盖什么房子?”他说他们主要是在火星上面盖房子,配合NASA来研究怎么样让人类可以搬到火星去住。
他们研究了一个材料,是用玄武岩纤维和生物材料做的复合材料,这两种材料理论上都是可以在火星上面提炼出来的。我想说的是,人类在新材料这件事上的想象力,已经不只局限于地球了。
相信在座很多人都听说过3D打印。这几年3D打印的材料,其实有了长足的发展。前几年大家可能看到那些3D打印的衣服还是硬邦邦的,不能洗。现在,像Iris Van Herpen这样的设计师,已经可以把这种本来不透气的材料变得非常轻薄,
然后粘在布料上面,
让它可以真实地穿在身上。
3D打印其实是一个旧的技术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越来越普及。但是4D打印可能大家还不是特别了解。4D打印其实只是加入了一个元素——就是一种吸水材料,你可以在这根小棍子上面打印不同含量的吸水材料,让它跟水进行反应。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在不久的将来,打印好的东西可能都不需要人手去进行组装了,它可以自我组装。
今年我们非常有幸地邀请到了MIT Self-Assembly Lab的一个核心成员来我们公司驻留,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想法,把很多我们都认识的材料进行4D打印,包括你们看到的这个木质复合材料。
他也跟我们一起去构想,怎么让这些材料成为我们生活中可以用的物件。比如说像这个装水果的碗,它可以是平板包装的,非常省地方,然后送到你家的时候,把它放到水里再捞出来就可以自然成型了。
这是我们今年在“设计上海”策划的一个展览,给中国观众带来了18种从来没有在中国展示过的创新材料。
其中一个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就是钱。它是2019年才在瑞士国家银行发行的一个纸币。我们3月份办展览的时候,瑞士人民自己都没有见过这个钱,所以我是专程飞到瑞士去把这个钱从银行里面取出来然后运回来的。
这个纸币上面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油墨、特殊的纸张,还有微缩技术,用到的专利技术有13个。它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它可以通过APP用AR的技术进行防伪,而且这个防伪的过程是非常美好的——大家看到了这些瑞士的山脉、钟表等等跟瑞士文化相关的东西。
他们银行的负责人跟我们说,这个纸币的技术比这个钱本身还要值钱。他说,未来人们可能用钱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都用手机支付,钱更多的会变成一种文化象征,很多游客来瑞士以后会收集这个钱。我也觉得我们未来的很多东西可能就是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下面我想讲一个关于定制化材料的故事。这张图里这块穿孔的铝板,是我们为上海市政府研发的一个材料,整个研发周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能够把黄浦两岸的一些老照片印在这个230米的防汛墙上。
当时他们已经试了好多材料,玻璃、亚克力、混凝土,效果都不好,看上去没有什么新意,到了夜间也看不太清楚。我们用了一个月时间,把一些现有的技术整合在一起。
一个是把照片像素化,第二个是做冲孔,第三个是通过铝板上面小的圆片的旋转,来达到像素化的效果。其实就是用了三家工厂、两种技术,把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起。
我想说的是,未来的创新材料其实很多是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它不一定是多么黑科技、多么难的事情,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刚刚说了很多工业的材料,下面我想介绍一个生物材料——拯救地球的蘑菇。
大家平时都吃蘑菇吧。其实我们说的材料是蘑菇的根部,就是菌丝这个部分。蘑菇生长在地下的时候,菌丝会跟泥土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这种菌丝跟木屑或者是跟其他的一些生物基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变成一块一块的砖。如果把它再扔回到地里,它可以在两个礼拜之内就降解。
像这样的材料,它可以顺着任何模具生长,未来这种材料可能不是在工厂里做出来的,而是在大暖棚里面长出来的。
菌丝材料它既防水,又防火,还能够抗撞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取代塑料的材料。
说到取代塑料。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高污染的行业就是纺织品行业,特别是染色这个步骤,要用到很大量的化工原料和大量的水才能够进行染色。
现在大家发现,细菌竟然是可以染色的。细菌有各种各样的菌种,有蓝菌,有绿菌,其实它们的二代排泄物是有色素的,这些色素可以成为纺织品的染料。
这种方法只能用在天然的纺织品上。如果有一天你能穿到细菌染色的衣服,就知道这件衣服肯定是纯天然的,否则它染不上去。
像这位设计师就是用了声波去控制细菌,声波是可以促进它新陈代谢,换句话说就是促进它便便,细菌便便了以后它就会颜色变深,就可以染出像这样深浅不一的很美丽的纹理。
这个布本来也是我们要展览的创新材料之一,但是在过海关的时候,因为写了“细菌染色”被扣下了,可能被当成了什么生化武器吧。
还有一种生物材料我也很喜欢,就是鱼皮。其实很久以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就在用鱼皮做衣服、鞋子了,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鞣制技术。后来牛皮、羊皮都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鱼皮渐渐被淘汰了。
但是这几年在西方社会,鱼皮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像三文鱼皮这种食品供应链中的废弃物,可以用工业化的方式进行鞣制。鱼皮有自然而美丽的纹理,同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鱼皮的强韧程度非常高,是牛皮的三倍。
虽然鱼皮是一种旧材料,但跟工业化结合以后,你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新的材料。
▲ Oskar Metsavaht将食人鱼的皮重新利用
刚刚说了很多新材料。那这些材料到底能做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研究材料是科学家或者工程师的工作。对于材料能做什么,很多人并不关心。我接下来想给大家分享几个我们亲身经历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3M这个品牌吧。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一种叫玻璃微珠的材料,是3M的一个王牌材料,主要是用在工业里面进行轻量化的。
玻璃微珠是由很细小的粉末状的玻璃做成的,每一颗都是中空的玻璃。一般是用来跟别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能让材料变轻。或者是作为地面铺装材料涂在柏油地上,可以反光。
3M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有一天他们的材料会被用在鱼塘里。这个鱼塘塘主是我们材料库的一个会员,他说他的鱼塘每年清洁的时候都很麻烦,因为鱼的排泄物都会沉到鱼塘的底部,他需要把所有的水都放掉,把鱼都捞出来,才能把鱼塘清洁好,非常耗时费力还费钱。
有一天他知道了玻璃微珠这个材料以后,就把玻璃微珠和饲料混合在一起去喂鱼。玻璃是不会被消化的,它会跟着鱼的排泄物一起排出来,因为很轻,这些排泄物就会浮在水面上。然后他就只需要把水面上的便便都捞掉就可以了,大大地提高了他洗鱼塘的效率。
这件事情之前3M都不知道。我们想说的是可能有很多创新材料已经在你身边了,你可能就是下一个带着创意去应用它的人。
另外一个故事也是关于便便的,就是把大象粪便里面的纤维提炼出来做成纸。
这个故事发生在斯里兰卡,当地有很多大象,这些大象也是他们旅游业的一部分。我原来都不知道,大象一天要上16次厕所,每天要吃180公斤的食物,它真的是一个巨无霸,扫粪便的工作也就非常辛苦。
有一帮人就富有智慧地想到,可以把大象的粪便变成纸张。后来这些纸张也被做成了当地的纪念品,让更多人去投身到手工造纸行业,提供就业,也完善了当地的旅游业——你骑完大象,跟它拍完照,顺便再买一下它的便便做的纸。听说在斯里兰卡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16000个人。
刚刚说了好多都是国外的案例。很多人说,那我们国家就没有好的材料吗?其实是有的。像这张图上的材料叫炫彩面料,它的特点就是有光照的时候能呈现出彩虹般的色泽。
这个面料是我在2018年年底深圳的一个展会上,在几万种材料里面的最底下给翻出来的。我问这是什么,他们说这是今年出的一个劳务面料,或者说是运动面料,就是让警察叔叔穿的那种反光面料。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把它放到我们的材料库里面。因为全球有六个材料库是跟我们连线的,我就把这个小样寄到了巴黎。结果三个月之后,这个面料就出现在了巴黎高定的T台上。
一夜之间好多人给我打电话,都是时尚行业的人,我都不认识他们。他们问:“这是你们家的吗?”我说这不是我们家做的,但是是我们给他们找的材料。之后这个面料的价格竟然在一年之中翻了十倍,当然我们公司一毛钱没有赚到。
但我们间接地帮助了一个中国的新材料企业走到了国际的舞台上,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获得了很高的认可。你们会发现,当材料跟设计、跟有些东西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会迸发出一个很大的力量。
刚刚那个面料不是特别环保。图上的这个包包是一家叫做QWSTION的瑞士包包品牌开发的,用香蕉叶的纤维来做的这个环保面料。
他们的原材料是在菲律宾这个盛产香蕉的地方找到的,但他们在菲律宾没能找到一个可以去把它编成布的工厂。他们找遍了全世界,在中国台湾找到了一家愿意去帮他们做这件事情的工厂。最后这个包是在广东东莞缝纫的。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材料赋能品牌的故事。有了这个面料以后,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众品牌,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在瑞士年轻人人手一个的潮牌。我最近碰到的人,只要是从欧洲过来的,看到我们有这个包,都会很疯狂地问我:“你还有吗?你还有吗?”
未来的材料开发,它可能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可能是很多国家很多产业联系起来才能做成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可持续材料,它的原产地、技术和开发都不在一个地方。但是我相信未来这样的故事会越来越多。
做了这么多事情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普及工作做的还是太少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材料是什么,还是觉得新材料跟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在2018年跟上海科技馆合作了一个科普展,因为科技馆是很多老师和爸妈带着孩子去学东西的地方。
我们做这个21世纪情绪材料展的时候,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不要把它变成一个说教的地方,因为我们希望大家所认知的材料应该是有情感的,它不止是科学。
比如说,现在塑料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材料,它耐撞击,可以机洗,不会腐蚀,很轻便,很容易运输,那为什么我们在干杯的时候还是不愿意用塑料杯来干杯呢?为什么我们还是希望用很容易碎的材料,玻璃或者陶瓷,来做我们食物的器皿呢?因为这个是几千年来人和材料建立的一个关系,大家就是喜欢碰杯的时候听到那一“叮”的一声悠扬的声音,而且越长越好,越长你的愉悦感就越强。这种愉悦感可能是你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解释的。
我们在这个展览里面一共做了80多个原创展品,全是创新材料,但我们是用情感的故事去跟大家解释这个材料是什么。比如说这个很漂亮的风车——
其实它是一个电视机,我们把电视机上面的偏振膜给拆下来了。偏振膜就是电视机表面的那层膜,有了它,你的电视上面的画面才能够显影。
我们把它折成风车,你会看到光和这个画面是怎样跟着它来变化的。我们想告诉很多年轻人,其实很多新材料就在你身边,你都不认识它。现在我把它拆下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告诉你,这个就是你家的电视机。
做这个装置,我们就是在闲鱼上面花了300块钱买了个二手电视做的。现场这个装置很受欢迎。整个展览持续了三个月,一共来了300万人,据说是上海科技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临展,我们也觉得非常骄傲。展会上很多东西都被玩坏了。
做完这个展览之后,我们就更加奠定信心,必须要把材料的教育做下去。但我们不能只是教育大众,还要教育未来跟我们这个产业息息相关的人,就是设计师人群。所以今年我们和美国一个在工业设计专业非常知名的高校合作,就是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和一个企业合作过课程。
最后他们带了11个学生和3个老师来了中国,上了四个月的正式课程。整个课程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带他们去中国的三十多家加工厂参观,从浙江开始,一直到东莞、江门这些制造业重镇,
有做行李箱的,
有做传统手工艺的一些匠人的工坊。
我们想让他们看到中国的现状,不只是有高新尖的工厂,同时还有很多传统手工艺正在慢慢地流逝。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11个学生做了11组作品,不久前才做的结业典礼。他们都很高兴,每一个作品后面都有一家或者多家工厂去支持他们。我举两个例子。
这个小伙子我觉得比较典型,他是上海的孩子,跑到美国去读书。他做的作品是一个古琴盒。
我说:“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呢?”他说,因为他弹古琴,对这个有文化的认同,而且中国有200多万古琴的演奏者和爱好者,但是基本上没有一个像样的专业的琴盒去装这个琴,都是用一块布包一包。古琴演奏者中超过80%是女性,她们通常没有很大的力气去抱那个琴。
所以他就把滑板和古琴盒联系在了一起,让它成为女性都可以轻松携带的一个琴盒。在材料上他也希望能够用到竹纤维的复合物,来做这样一个有中国故事的琴盒。
另外一个同学的项目得到了K11手工艺基金会的支持,基金会一开始找到我们说,中国很多传统手工艺要失传了,他们想为文化传承做点事情。这个是百宝镶嵌,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
这次我去了北京,造访了两三家传承人的工坊,发现全国就只剩30个可以从头到尾把绘画、雕刻和漆器做完的手艺人,但他们做的东西还是古代宫廷的那些元素,都是花鸟,美轮美奂。
但是这些元素跟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脱节了,他们做的东西都是作为国礼去送给一些国家首领的。
这个学生是韩国人,之前他也没有来过中国。他说想做一个能够让普通年轻人都可以使用的东西。他说自己特别喜欢吃,他觉得吃是一个可以联系人和人之间情感的活动,所以他想设计一把刀,然后用两种材料,一种冷感、一种暖感,再结合人体工学,把这个百宝镶嵌作为一个人体工学的元素放到这个刀柄的设计上面。
而且他想要设计一把钝刀,因为他觉得社交的时候做菜,刀不用太锋利,能够一边聊天一边切菜就最好了。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把钝刀,是由手艺人和另外一个东莞的工厂,合作做成的一个未来可能适合年轻人去社交、又能把百宝镶嵌传承下去的一把刀。
刚刚我说了这么多创新材料跟我们的关系,最后我还想再讲一讲材料思维。因为我本人是一个设计师,其实在过去二十年中,设计师都在讲一个词,叫设计思维。但是我觉得当下的中国,甚至当下的世界,更需要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材料的思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的设计思维主要是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方式,就是用户要什么我就给他做什么。这种思维模式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过度消费,因为用户就是想要每天都能收到新的礼物,
或者说我每天都有新衣服穿,这件衣服的价格只有我一顿饭的价格,样式跟大牌差不多。这就是快时尚的故事。
但是现在市场教育我们,这已经行不通了。
还有一些奢侈品大牌,他们把卖不出去的货全部进行焚烧,像Burberry,他们把价值2.55亿人民币的卖不出去的货品进行焚烧。不只是他们,还有LV也这么做。因为他们不能够折价销售,这样会伤害他们的品牌。
我就在想,外星人如果知道这件事情的话,会觉得很匪夷所思吧,人类为什么要自己折腾自己,这么辛苦地把这些东西做出来,最后再烧掉呢?
所以我觉得材料思维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够再只以用户为核心去做设计,也要考虑我们的社会想要怎么发展,我们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分配,不能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
过去的设计它完全是从设计出发,很多设计师是先坐在电脑前面想完了方案,再去想它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选材是第三步甚至第四步、第五步。
在从设计到出现在货架上这整个过程里,一个产品很容易流产。前期从概念到打样的阶段,很容易因为缺少生产知识和工具而导致工厂无法配合产品落地;解决了生产之后,又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了一些合适的材料。而且整个研发过程过长,从概念到量产,中间隔了三五年,可能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年轻人或者这个市场都已经对它不感兴趣了。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对设计师的教育。因为我觉得,未来的设计不应该是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未来的设计应该是在工厂里做出来的。
我们发现现在的市场、现在的社会都是很焦虑的,一方面我们不停地去消费一些很便宜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创新力是不足的。我刚刚说的很多,细菌便便也好,大象便便也好,虽然听上去很好笑,但是我相信是可以给大家一点点启示的——就是我们现在要更慎重地去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构建我们的社会。
做了这么多事情以后,我们也会继续地去推动创新材料的设计、应用和教育等等。我们也展开了一个新的板块,就是我们会有一个“新材料设计和应用奖”,希望把设计师和科学家拉到一起。
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来参与这个奖项,关注我们的一些工作,加入到推动创新材料发展的团队当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