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大波效果图!大动作!三亚照明规划设计提前公示

中照网 2024-03-24

2月27日,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海棠湾及亚龙湾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及三亚市照明总体规划设计统筹》批前公示,规划至2035年,三亚将全面建设成,夜环境生态、夜经济发达、夜生活幸福的世界级热带海滨风情旅居城市。



海棠湾及亚龙湾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及三亚市照明总体规划设计统筹(2023年—2035年)公示版包括三亚市照明总体规划设计 (2023—2035 年)、分区照明总体规划设计两大部分,并附上相关规划图集。



 三亚市照明总体规划设计

(2023—2035 年)

概要如下


一、规划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以《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为依据,统筹中心城区、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等分区照明总体规划设计,与其他相关规划广泛对接。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基本需求出发,完善夜间城市服务功能,激发夜间城市活力和消费潜力;采用“开放规划”工作模式,搭建框架体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与各城区政府共同完成,全程管理者、编制单位、市民、专家共同参与。
3、坚持尊重特色原则,充分凸显三亚市“海韵椰风、秀美精致、本土风情、国际风采”的总体风貌特征和“山、海、河、城、岸、岛”的城市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应用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高水准城市夜景。
4、坚持生态保护原则,适时、适地、适度进行景观照明建设;严格限制生态控制区景观照明建设,保持天然暗环境;挖掘节能潜力,兼顾特色展示与安全、节能运行需求,做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经济适用。
5、坚持实施保障原则,注重规划时效性,为城市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提供规划依据;建立完整清晰、便于实施管理的控制指标体系;控制性、引导性指标相结合,保持一定规划弹性。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市域范围陆地总面积 1921.39 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设计统筹范围为中心城区、崖州湾科技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南田垦地融合示范区,面积404.6 平方公里。
三、目标定位
发展定位:世界级热带海滨风情旅居城市。
规划目标:国际旅游胜地,科创智慧高地,生态文明画卷。
一是明晰全域山、海、河、城空间格局,结合旅游规划布局,强化三大特色旅游带游客体验。
二是配合自贸港建设,提升产业、公共空间夜间活力,吸引入驻投资。
三是优化夜间生态格局,提出照明生态保护指标要求,建立照明海陆生态保 护体系。
至 2035 年,将三亚市全面建设成夜环境生态、夜经济发达、夜生活幸福的世界级热带海滨风情旅居城市。

四、 规划策略
策略一:开展民众问卷调研,建立前评估、后评价的公众参与、科学体检机制;
策略二:尊重和体现城市特色,展示最三亚主题元素;
策略三:整合现有夜游资源,形成三大主题夜游带;
策略四:关注旅居人群活动需求,落实民生照明建设;
策略五:结合自贸港建设,提升产业、公共空间夜间活力;
策略六:提升道路、慢行系统功能照明节能水平;
策略七:优化三亚生态格局,建立照明海陆生态保护体系;
策略八:整合升级智慧照明规建管平台,纳入三亚城市“超级大脑”;
策略九:落实“双碳双控”政策,引领绿色创新照明技术实践。




 三亚市海棠湾照明总体规划设计

(2023—2035年)

概要如下


一、规划范围
东至滨海(含蜈支洲岛),南至亚龙岭,西至东线高速公路(含南田片区),北至龙楼岭,面积共112.72平方公里,以及南田垦地融合示范区面积15.97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
顶级消费、多元体验。

三、  规划目标
整合城市旅游资源,联通以滨海酒店带为支撑、蜈支洲岛为支点、内河水系为特色骨架的旅游功能主线,通过“一轴、四心、七线、十四区、多地标、多节点”的总体布局,体现独特的海滨消费城市特点;
通过“顶级度假酒店带+顶级文化主题娱乐+顶级医养旅游+顶级山地海洋旅游”的特色体验,打造“购物消费”、“秀场经济”两大类夜景场景,秀场、商场互相支持,形成顶级消费、多元体验的夜间旅游氛围。

四、规划策略
1、世界级海湾的空间结构
策略一:高亮度、高对比、色彩丰富,营造外静内活、商业秀场等活力场景突显的旅游消费氛围。
策略二:亮显海棠河主轴和旅游消费产业核心建筑组团,打造国际化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策略三:近人沙滩优先保障基础功能照明,满足夜间休闲散步需求。
2、商业秀场交互的消费场景
策略一:商业和娱乐场所高亮度、高彩度,可结合创意照明方式,营造顶级消费环境。
策略二:开展海棠河水上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促进驻留,形成周边商业与海棠河夜游相互引流。
策略三:配合蜈支洲岛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同步进行照明提升,岛屿码头开发游轮夜游产品。
3、多片区多核心支撑的复合产业
策略一:提升道路功能照明,满足规划照明标准。
策略二:提高核心组团及周边联通路径、公园绿道、休憩空间夜间环境品质,满足复合旅游消费产业照明需求。
策略三:针对各区域产业属性制定相应照明策略。

五、总体结构
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范围内形成“一轴、四心、七线、十四区、多地标、多节点”的照明总体结构。
1、一轴:大滨海主轴(以酒店带为支撑、蜈支洲岛为支点、内河水系为特色骨架的旅游功能主线),以“世界海湾、品质魅力”为照明目标定位,建立陆路交通和水上交通相结合的夜间综合游览体系。
2、四心:铁炉港片区、林旺片区、龙江片区和风塘片区核心产业区,以“主题休闲、南亚风情”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辐射海棠湾全域的夜间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
3、七线:海棠北路-海棠南路、江林路、海岸大道、龙江路、风塘路、椰林路、林旺大道,以“安全节能、景观联通”为照明目标,满足本地居民和游客的夜间功能照明需求。
4、十四区:生态观光和度假服务区、军民融合国际医学港、湾坡旅游教育休闲主题区、林旺康养休闲社区、龙江文教康养社区、时尚文化主题乐园区、一站式免税商业主题区、南田温泉康养社区、山地休闲康养区、田园乐活体验区、城镇综合服务区、特色产业集聚区、仲田体育休闲主题区、站前综合枢纽服务区,总体以“多元产业、消费活力”为照明目标定位,形成多亮点支撑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夜间自由贸易港消费集群。
5、多地标:亚特兰蒂斯酒店、红树林度假酒店、保利瑰丽酒店、铁炉港观光塔、三亚国际免税购物中心、华润万象城等,总体以“时尚高端、世界航标”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国际化滨海风情旅游城市宣传展示名片。
6、多节点: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站前主题乐园、未来世界主题公园、竞速主题公园、铁炉港社区广场、站前广场、龙江口景园、健康岛中心景园等。以“宜游宜居、保护性发展”为照明目标定位,激发夜间旅游消费和旅居公共空间活力。
7、照明一般区域:主要指除上述载体范围外,以住宅为主的照明一般区域,保证功能照明为主,避免形成光干扰,保持宁静。




 三亚市亚龙湾照明总体规划设计

(2023—2035年)

概要如下


一、规划范围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内,面积约18.2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
自然风物、舒适休闲。

三、  规划目标
依托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优越的自然优势,呈现生态自然的夜间风貌,营造舒适休闲的氛围,形成以“拾光街市、温情瑰谷、日暮村景、奇妙森林、月下海滩”为主题的多元夜游品牌,打造中国旅游度假区典范及世界顶级旅游度假区。

四、  规划策略
1、营造舒适休闲的氛围。
策略一:控制区域的整体亮度,以中低亮度、弱对比为主。
策略二:控制区域的整体光色动态,以暖黄光2200K-2700K、静态照明为主。
策略三:建立影响夜间自然生态的照明负面清单。
2、引导丰富的夜间活动。
策略一:完善开放空间功能照明。
策略二:引导消费型和自然体验型两类夜间活动。
策略三:发挥地元优势,提炼当地元素,形成生活化夜景。
3、打造特色情景公共空间。
策略一:重点道路补充景观化的功能照明。
策略二:门户景观型道路结合海洋文化,对沿线的树木补充景观照明。
策略三:功能连接型道路更换原有灯具光源,提高道路均匀度。

五、  总体结构
亚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范围内形成“一带、两区、一心、八节点、六路”的照明总体结构。
1、一带
滨海顶级酒店带,以“生态保护、休闲舒适”为照明目标定位,在满足规划海陆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形成低亮度、弱对比的高端度假夜间环境。
2、两区
观光体验度假区充分考虑对外交通流线特征,结合亚龙湾第二通道、六盘村、博后村和其他现状商业设施打造以“动”为主的活力度假氛围;静谧休闲度假区充分考虑山林、海岸的自然资源特点,结合酒店、沙滩、海水浴场等设施打造以“静”为主的休憩度假氛围。
3、一心
玫瑰谷,以“温情瑰谷、月光游园”为照明目标定位,近期小投入,快变现,打造野奢赏花、露营联谊、相亲交友活动,远期形成玫瑰文化和玫瑰产业休闲旅游综合度假区。
4、八节点
森林公园、中心广场、奥特莱斯、百花谷、东榕美食广场、亚泰商业中心、博后村、六盘村,与玫瑰谷整体提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建设亚龙湾国家庄园旅游消费区。森林公园开放夜间运营,车行步行路线补充功能照明,形成一条游园导览车路线和两条探索步道;奥特莱斯腾退零散经营的亲子业态,提升商业照明档次;百花谷和东榕美食广场打造大众消费场景,局部可适当增加装饰性照明,提升商业氛围;亚泰商业中心打造成为儿童友好街区,发展亲子业态;中心广场雕塑高亮凸显,形成夜间识别点;博后村夜市、六盘村夜市组织原生态民族市集,周期性举办特色演出活动。
5、六路
亚龙湾路、大安岭路、龙溪路、龙海路、太阳湾路、博后路,以“区域链接,完善功能”为照明目标定位,区分门户景观型和功能连接型道路,打造景观化的功能照明。
6、照明一般区域
主要指除上述载体范围外,以住宅为主的照明一般区域,保证以功能照明为主,避免形成光干扰,保持宁静。




 三亚市崖州湾照明总体规划设计

(2023—2035年)

概要如下

一、  规划范围
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范围,即崖州湾开发边界以内,面积约69.3平方公里。

二、  规划定位
数字智慧引领的全球科创平台、创新人才集聚的城市新标杆。

三、  规划目标
尊重崖州湾的山水形胜、历史底蕴和生态本底,以生态安全、低碳环保为前提,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夜间城市智慧高效可持续运行;从科技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高标准配置夜间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便捷高效、服务便利的夜间活动空间网络。

四、  规划策略
1、打造“南海风帆、时代浪潮”特征意向。
策略一:重点打造滨海界面、中央轴线、通海廊道三大特征场景,形成夜间地标。
策略二:滨海建筑照明融合风、海等自然元素,并形成互动感应。
策略二:设置风帆灯光装置与风互动,营造活跃积极的空间氛围。
2、引导人可感知的智慧照明。
策略一:建立城市智慧基础感知网络体系。
策略二:公交站、导视系统搭载智慧照明设施。
策略三:办公园区内高频使用空间融入互动体验、智慧服务。
3、打造崖州夜间超级绿道。
策略一:策划水陆夜间游线,串连各个公园绿地及开放空间。
策略二:结合驿站形成疗愈照明氛围,消解炎热气候下的消极情绪。
策略三:结合不同开放空间景观特征,引导相应的夜间活动。

五、  总体结构
崖州湾科技城范围内形成“四核、两带、两轴、四路、八节点”的照明总体结构。
1、四核
公共服务核、宁远河商业核、古城旅游核、产业服务核。
公共服务核,地标及核心建筑组团高亮凸显、局部淡彩,主题模式媒体立面形成动态演绎,形成“南海门户”特征意向;一般建筑内透光为主。
宁远河商业核暖色光中亮度为主,策划传统市集、古镇、乡村夜间文旅夜游,重点提升滨河景观空间、沿线古城节点及村镇照明,形成传统民俗消费走廊。
古城旅游核以打造国家级历史乡愁主题旅游为目标,夜景照明凸显崖州古城组团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特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和智慧旅游融合的视觉体验。
产业服务核加强夜间运营服务,引入专业团队对照明进行专业化管理,以智慧赋能运营,建立照明智慧管理分控平台,并接受总控集中管理。
2、两带
滨海景观带、宁远河景观带。
滨海景观带夜间天际线整体舒缓,中心集聚突出,肌理疏密有秩。沿岸建筑通过突出重点、区分层次、合理投入,中轴高亮度,近山近河低亮度,高层建筑中性白光,低层建筑暖白光;主题模式地标顶部淡彩突出轴线,临海建筑淡彩缓慢动态象征浪潮与风帆;靠近宁远河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域需兼顾生态需求,严禁使用上射探照灯、激光。
宁远河景观带重点打造滨河景观空间、沿线古城节点及村镇照明。三角洲湿地段保留生态暗天空;潮汐公园段中亮度、弱对比、暖色光为主,局部彩光、允许缓慢动态,传统建(构)筑物中亮度暖黄光,现代建筑和自然景观低亮度暖白光,体现古今融合的段落特征;滨河公园段低亮度、中对比、暖白光、静态,仅功能照明,形成自然生态的漫步空间。
3、两轴
通海公园轴、中央公园轴。
通海公园轴中亮度、中对比,中性白光为主,允许局部彩光,缓慢动态。控制通海廊道建筑界面亮度,突出公共服务核心,主题模式地标建筑呈现自下而上的海浪图示。
中央公园轴高亮度、强对比,中性白光为主,允许局部彩光,缓慢动态。地标组团高亮凸显建筑顶部,沿线界面照明统一肌理。主题模式界面建筑星光闪烁,呈现象征南海之风的动态演绎。开放空间采用统一现代风格庭院灯,对亲水互动景观构筑物进行重点照明。
4、四路
崖州大道、研学大道、创业路、振州路,以“区域链接、智慧照明”为照明目标定位,建立城市智慧照明基础感知网络体系,结合规划、调研与使用场景,确定智慧灯杆挂载的模块;设置智慧公交站和智慧交互导视系统。

5、八节点
通海公园、滨河公园、滨海公园、观海公园、南繁公园、中央公园、月亮岛、中心渔港,以“有业有城、健康生活”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崖州夜间超级绿道,水上路上游线串联各个公园绿地及开放空间,感受工作既度假的氛围。
6、照明一般区域
主要指除上述载体范围外,以住宅为主的照明一般区域,保证功能照明为主,避免形成光干扰,保持宁静。



 三亚市中心城区照明总体规划设计

(2023—2035年)

概要如下

一、  规划范围


《三亚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整合)》中划定规划范围,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二、  规划定位


世界级热带海滨风情旅居城市。



三、  规划目标


依托三亚市特色环境载体,重点打造延绵起伏的“山、林、河、城、海”空间结构、和风慢韵的沙滩海湾、灵动优雅的建筑地标,向游客展现“最浪漫的山海河城”夜间城市风貌特色;


重点改善公园广场和慢行绿道的驻留体验,提升三亚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为居民构建“最健康的旅居生活”夜间城市生活图景;


服务自贸港建设和城市纵深发展,形成多个夜间城市活力高地,配合24小时主题活动,打造“最多元的城市场景”;


坚持环保低碳照明,运用综合手段进行光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山体及周边亮度,将波特尔暗天空等级由4、5级降至3、4级,打造世界最佳观星地,实现“最生态的观星愿景”。


最终将三亚建设成夜环境生态、夜经济发达、夜生活幸福的世界级热带海滨风情旅居城市。



四、  规划策略


1、守护生态资源本底,打造暗天空保护示范区。


2、落实“双碳双控”政策,引领绿色创新照明技术实践。


3、尊重和体现城市特色,展示最三亚主题元素。


4、关注旅居人群活动需求,落实民生照明建设。


5、整合现有照明设施,策划主题文化夜游活动。


6、整合升级智慧照明管控平台,引入“实景沙盘”理念。


7、结合照明体检评估,滚动推进规划实施流程。


8、开展“虚拟现实系统”研究,辅助规划审批管理。



五、  总体结构


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一轴·一湾·两带·一地五山·十五中心”的照明总体结构。


1、照明亮点区域


1)一轴:迎宾商务轴,以“世界T台,大气迎宾”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高品质特色迎宾商务轴线。


2)一湾:三亚湾文化艺术滨海带,总体以“城市客厅,多元绚烂”为照明目标定位,依据载体性质及功能定位划分为四段,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小镇(马岭)、三亚湾、鹿回头景区分别以“南山圣境”、“东方圣托里尼”、“浪漫夜三亚”、“鹿回头传奇”为夜景主题意向,打造世界级夜间滨海浪漫海岸线;西岛则以“海上明珠”为夜景主题意向,形成中心城区重要的海上观景点。


3)两带:三亚河、临春河景观带,以“城市家园,温暖流长”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三亚市生态休闲夜间市民活动走廊。


2、城市暗天空保护区


一地五山:鹿回头风景区、临春岭、凤凰岭、南丁岭、塔岭、马岭山体保护区,鹿回头风景区以“城市沙盘,观星胜地”为照明目标定位,引入“全球唯一实景城市沙盘”的理念,打造俯瞰三亚必打卡夜游景点;其他五区以“城市留白,暗夜保护”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三亚市夜间观星生态廊道。


3、照明活力中心


十五中心:大东海活力中心、凤凰海岸活力中心、月川活力中心、东岸活力中心、海罗活力中心、凤凰机场活力中心、部队机场活力中心、西瓜芒果活力中心、红塘湾会展活力中心、抱坡新城活力中心、南丁南活力中心、半岭温泉活力中心、水蛟智谷活力中心、槟榔河活力中心、高知园活力中心,以“国际品质,服务展示”为照明目标定位,打造国际标准化城市夜间风貌展示区。


4、照明一般区域


主要指除上述载体范围外,以住宅为主的照明一般区域,保证功能照明为主,避免形成光干扰,保持宁静。


据中照网查询,2023年4月7日,海南省政府采购网公布的《海棠湾及亚龙湾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及三亚市照明总体规划设计统筹》项目成交公告显示,该项目成交供应商为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248.6万元。



 相关规划图集一览 




来源:综合自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研究中心
编辑:冯桂敏
监审:李杰
监制:丁云高
新闻热线:189 0281 9021(微信同号)
业务咨询:189 0086 0927(微信同号)
© 中国照明网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2024法兰克福照明展丨曝光一批参展中国照明企业
约1.88亿!咸阳夜游文旅项目最新消息
46家照明相关企业2023年业绩出炉
2024文旅项目开业清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