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公司投资逻辑:规模&利润谁重要?

2017-02-22 凯恩斯 凯恩斯

    昨天网络信息板块突然启动,北纬通信,银之杰等股票涨停,有效的激活了创业板的人气,从PE来看,这几个涨停的股票目前估值并不便宜,为何还能大涨呢?这牵涉到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模式。或者说,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中,利润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网络科技公司上市后,到规模经济阶段,则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收入或者现金流。

    就在大家都说中国互联网创新进入下半场之后,其实今年的互联网创新,还是有一些新意的。比如,最近网红“共享单车”逐渐开始普及,也形成了几家竞争的格局,这些公司吸引了很多的战略投资人,已经在各个区域市场攻城略地,有人给他们算了算业绩账目,由于借车只是交押金,使用价格十分低廉,很多人认定这是有钱人的生意,烧钱的生意,因为借车押金的运作只能满足运营费用,无法在几年内覆盖车辆购置成本。

类似的最近还有另一个模式,就是学校的图书自助借阅,一个公司买书在学校设立图书馆,学生可以去借书,同样只需要押金,在借书期限内也是免费。而超期只要支付押金买下此书即可,而相对于共享单车绑定了一些客户信息,图书馆小朋友总要长大,所以这个图书馆按照理论上看,除了绑定了一些家长手机号,也没有什么别的利润可以获得。

首先如果投资人并非大资金持有人个人是不建议去投资这些盈利周期很长的公司,这些公司如今乐观者认为通过广告植入,通过押金增值,可以让这些公司实现盈利,但是我们如今还看不见能够盈利的行为,所以投资这些公司的是风险资本。那这些公司存在是否不合理呢?还是这些公司的投资人是在做公益?个人认为不是的,我们如今在想的很多盈利模式,可能未来都不会是他们的盈利点,这些公司的主要任务应该还是占领市场份额,让用户先附着到这个行为上来。比如说人工智能算法被很多大的公司公开,他们热情的提供免费的开源代码,并不是基于社会公益,而是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附着到这个行为上来,比如我们会体验和人工智能聊天,而且有一些很有趣的回答,再通过短视频宣传成为一种流行,最后形成一种新的必需品,我们如今很多东西就是如此产生的。比如你如今离开手机要死要活的,但是时间回荡到2000年,手机只是个通话工具,再往前,手机还是个奢侈品,我们这种附着在手机上的行为从可有可无上升为必需。然后附着在这个必需品上面的一切就展开了,无论是APP还是手机硬件。

那共享单车和公益图书馆会不会成为未来的必需品,很有可能,只是我们很多人如今还无法适应这种行为,很多便利性也只是存在理论上。所以你如今去判断未来的可能性基本上很难,就如同一个财经论坛可以发展出券商业务,也如同电商做起了金融,也如同英语论坛变成了英语教育网站,所以你看不见他们未来会成长得怎么样,是否有可能添加娱乐器械,投放广告,甚至转化成能源,我们如今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要替这些“公益项目”的投资人操心,他们最终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盈利,只要他们首先让这个消费行为附着在我们的兴趣上成为我们的必需品。

互联网创新永远都不会停止,网络科技牛股还会层出不穷。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产品种类不停的扩张,总有很多精英人士痛心疾首的说,我们人类过于贪婪,追求必须以外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贪婪。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我们担心的早已不是供给不足而是供给过剩。那些新的必需品产生的越多越好,我们不是风险投资不参与投资风险项目,但是自有风险投资人乐意投资制造未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乐见其成,静观其变。即使这些公司最终失败了,也不代表如今他们烧钱的行为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投资人需要看到这些价值并预计风险,只要风险匹配也看到了价值,则投资决策水到渠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