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华国锋墓,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华陵

丹顶鹤 2021-05-17

2021年2月,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华国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了毕生精力。


华国锋


在山西,二月份仍然是春寒料峭之时,很多老人不顾春寒,不畏路远,专程来到华国锋陵园悼念华主席。


平日里充满欢笑声嬉闹声,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华陵”的陵园,在此刻显得尤为肃静。有很多老人在华国锋的塑像前鞠躬,并纷纷献上花,来表达他们的哀思与悼念。


对许多老人来说,华国锋是一位宽厚待人的人。他作风质朴,清正廉洁,待人十分亲和,是一位好同志。这是许多老人对他的印象。


对他们来说,华国锋不止是一位党和国家的前领导人,还是一位亲切的朋友,尽管对许多年轻后辈来说,他的面目早已经在历史的洪流里模糊不清,甚至对这个名字完全未闻。


所以,在领袖华国锋主席陵园内,很多老人会来鞠躬,当地人亲切的称这里为华陵。


一、回到故里:“回归卦山,不占民地”


尽管华国锋生长在交城,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华国锋只回过老家山西交县三趟。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向夫人韩芝俊表达了自己的遗愿:“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为此,在他逝世后,韩芝俊向中央请示,让华国锋得以荣归故里。


得到中央的许可后,2008年9月22日,华国锋的两个儿子苏彬、苏华以及担任了他几十年秘书的曹万贵一起来到山西交城,为华国锋选择墓地。韩芝俊曾向交县政府表示, “找一块荒山坡,埋了就行了。”这是按照华老生前的作风提出的要求。



万万没想到,在华陵落成后,网上竟然会传来非议,甚至离谱到说华国锋的陵墓“投资超过一亿”,“占地面积超过10公顷”。更有甚者,还将“华陵”和“中山陵”作出比较。


对此,交城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华陵”项目工程总设计负责人的白庆峰辟谣道:“就算是加上后来落成的吕梁英雄纪念馆和晋绥革命历史纪念馆,整体面积也只有1.04万平方米,也就是一个多足球场大,哪来的像网上所说的10公顷”。


用料也是用的常见的花岗岩和当地出产的一种叫红晶石的石头,没有一寸用的是汉白玉。白庆峰表示,华陵的造价大致在1200万元,加上吕梁英雄广场和晋绥革命历史纪念馆,总造价也不超过3000万元,并且这个款项还是由交城县政府出资,中央并未予以拨款。

“何来亿元之说呢?” 更何况,如果造价真的如此之高,在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那里就首先通不过。华国锋生前廉洁奉公,在身后事上也不会允许如此大肆铺张的作风。


在华陵落成后的第二天,时年已经73岁高龄的华国锋侄女苏凤仙就从儿子刘永新处得到了消息,知道华陵受到了网民的非议。


对此,她只能安慰自己道:“现在不仅房价高,连墓地也涨价,大形势就是这样,所以一看,‘呀,华国锋咋建这么大的陵墓’。他们可不知道,建墓的地方以前是一片荒山。”


她把网上的谣言归结于不了解对于华陵选址的“四不原则”,即不占用耕地、不与民争地、不破坏环境、不损坏古迹。



最后苏彬、苏华和曹万贵挑中的那块地,坡体陡峭,也毫无养分,不能建房子,更不能种地。她对陵园的大小没有概念 “大了我们也不会感觉自豪,小了我们也不会埋怨,只要让老人回来就行了,能完成老人的遗愿就行了。”


当地百姓对华陵的修建是没有怨言的,甚至还感到亲切。一来是,老一辈的人多了个缅怀先人前辈的场所。华国锋作为交城县走出的一位名人,当地人民对他抱有很高的崇敬之情。



另一方面是,交城县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放松休闲的公园,华陵刚好提供了一个好去处,这与人们常识里安静肃穆的陵园并不一样,四处充满欢声笑语,生机勃勃。这恐怕也是华老所乐意见到的。


登上卦山,可以遥望整个交城县。392个台阶构成一条长长的梯,远远望去如一条玉带从山脚延伸到半山腰。


“华陵”总设计负责人杨有为介绍,原先设计阶梯是如网传一样的365个台阶,象征着一年的365天。后来加高到392个台阶,恰巧和中山陵的数字一样。这也是在网上遭到诟病的理由之一。“但真的就是巧合”,杨有为说道。


华陵四周栽满松柏,郁郁苍苍,苍翠欲滴。华陵之巅,是一处开阔的平台,由当地产的红晶石打造成。这里是当地百姓最喜爱的地方。平日住在附近的居民常来这里进行锻炼;一到周末,就合家来到这里,登高望远,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子在尽情嬉戏。


华陵之巅安放着一块H型的石鼎,背后有一堵深墙,那就是华国锋安息的地方。



媒体发布了消息后,华陵的入口处多了特警把守。附近的居民无不埋怨道:“华陵从09年建成之后就一直是开放的,直到最近才封锁了,肯定是因为媒体曝光了。”


封锁后的华陵空空荡荡,只有几个工人在修筑着围栏。白庆峰介绍,附近平日过来锻炼身体、周末过来踏青的居民越来越多,围上栏杆,才能保证市民的安全。


2011年,华国锋的骨灰正式回到交城。举行安放仪式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许多民众撑着伞,来观看典礼。网络上的争议早就随着时间烟消云散,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


苏凤仙老人每年都会与家人来到这里。她们早早起床,在清晨时便进入这里,避开来放松娱乐的人们。除了清明、诞辰和忌日,平常她是不来的。她说,踏入这里,会令她想起有关叔叔的回忆,这让她的倍感难过。



二、故人记忆:老人尤念,少年不识


2014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华国锋的形象首次在影视剧中出现,引起了老人们的感慨,也令得众多年轻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这个名字。


对于华国锋的亲人们来说,这令他们感慨万千。拥有这样一位叔叔,令苏凤仙感到既自豪又不免担心。小时候,老师布置给她的作文,让她写心目中的英雄,她就写了叔叔。


在交城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一家。于是她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低调,保持谦逊。迎接或者送别客人时,常常要走到电梯口,买菜时也不敢讨价还价,就怕对叔叔的名声不好。


华国锋隐退后,和书法界有名的大书法家、同是交城老乡的韩学武成了“忘年交”。他们之间相差了12岁的年龄。谈及华国锋,韩学武对他的字也是赞不绝口。


内行看门道,韩学武评价华国锋的字,是表面上看起来质朴平淡,实则骨力深厚,兼具颜体的沉雄朴茂和柳体的洞达骨力。


华国锋愿意与韩学武切磋琢磨书法之道,也是因为韩学武实事求是,愿意给他提意见。韩学武说华国锋留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肯听取意见,态度谦逊,十分替别人着想。



后来,华国锋生了一场大病后,身体素质早已大不如前,也支撑不起他的书法爱好,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每天练字。加上他的字在市场广为流传,有不法分子仿照他的字迹伪造他的签名,他索性也就封了笔,除非慕名而来的书法家上门,他再没有挥毫半分。


2004年,韩学武在交城展出个人书法作品,曾向华国锋求题词。时年已经83岁高龄的华国锋无不感慨地说,他已经老了,封笔写不动字了。


可没过几天,韩学武就收到了华国锋的来信,却是他重新执笔,为韩学武题词“德艺双馨”。


一位名为丁保洲的玉雕厂老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华国锋资料,直到华国锋逝世,他花在藏品上的费用已经超过了50万元。他家中二层一共有5间居室,是特意用来收藏这些资料的,有华国锋的影像资料、年画、物品等。

然而,原本华国锋对于求取他笔墨的人是有求必应的,可没能收集到华国锋的笔墨他就已经封了笔,这成了丁保洲永远的遗憾。


有着“红墙摄影师”之称的钱嗣杰,一直和华国锋保持着亲密往来。作为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他曾经担任过毛泽东3年的专职摄影师,后来也为华国锋拍过3年照片。


他说,华国锋特别爱笑,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别好,没什么距离感。平时拍到的,捕捉到的都是他的笑容。尽管钱嗣杰比华国锋还小7岁,华国锋总是亲切地喊他“老钱”。


他双手捧着8个月前给华国锋拍的照片,有些哽咽,说:“原先华老的身体还很好的,没想到却走得太突然……”


他用手摩挲着装着华国锋最后拍下的照片的厚厚信封。回国之后,钱嗣杰和华国锋越走越近,每年春节,都会去看望华国锋,随意地谈论着家长里短。


钱嗣杰


有一次他带着社里的新人去拜访华老,华老还亲切地嘱咐年轻人,说记者的工作对我党是十分重要的,要好好努力。这一天,钱嗣杰拍下了华国锋的很多好照片,他的笑容展现地十分灿烂,兴致一直很高。


他说着,陷入了难过的情绪之中。


好几位在中南海工作过的同志,都经常相约一起去看望华国锋。有的还专门等到毛泽东诞辰和忌日,华国锋带着家人一起前往纪念堂瞻仰时,同他见面叙旧。


曾在华国锋身边担任过警卫的曹俊洪,在华国锋逝世之后,就专程从老家江苏宜兴赶到北京参加他的悼念活动。


他回忆起华国锋,说偶然见到他的衬衣里打着厚厚的补丁,就坚持为他定做了新的衬衫。华国锋收到曹俊洪定做的新衬衣时,特别高兴。但他坚持要给曹俊洪付费。他说,当年在他身边工作时,华老就很平易近人,私下总是和他们有说有笑,感情都很好。


“要是在街上遇到华老和他的夫人,看上去就是普通的老两口”。在他看来,华国锋就是一个平凡普通的老人。



对于长辈们的惦念,年轻人感到难以理解。


他们对于华国锋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当过主席,是交城人。


华陵落成后,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女来到华陵华国锋的塑像前,向孙女重复道:“这是华爷爷,记住了吗?”


在往后在电视剧中越多出现他形象的时候,可能他才会被年轻的人们所熟知吧。



三、从游击队员到国家主席:“讲老实话,是老实人”


山西省吕梁市山区,距离太原约有60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名为交县的小小县城。它长期以煤焦、化工和机械加工等重工业为当地支柱产业。


100年前,一个叫苏铸的孩子就降生在这座不起眼的县城中。没有人会料到,后来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小游击队员,竟然会成长为一代国家主席华国锋,成为毛泽东钦定的接班人。


1935年,炮火已经席卷了古老的中国大地。一个少年怀着一腔救亡图存的热血,参加了交城县抗日牺牲同盟游击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小游击队员。此时,离他从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毕业才仅仅三年。


他以17岁的年纪成了一名游击队员,他的名字“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这时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以后会名扬古老的中国大地,以至于日后极少数的人知道他原名为苏铸。为了不忘本,他让他的子女仍沿用他的原姓。


加入抗日游击队后,他开始担任特派员,活跃在晋绥边区。24岁时担任曲阳县委书记,被称为“华政委”。


当时还是他上级的武官,现今提起华国锋仍然交口称赞,称对华国锋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个同志为人特别正派、老实,是个好同志,干起工作特别务实。

在敌后根据地打游击时,先是抗日,再是与国民党军队打,经历了无数战斗,是经历了炮火淬炼成长起来的战士。他的战友们提到他无不夸赞他务实,吃苦耐劳,是个很不错的基层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担任第一任湖南省湘阴县书记。到任后事事亲力亲为,展开调查,建政、剿匪、土改等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在关乎民生的许多问题上,他都十分积极地推动工作,尤其是扶贫,更是身先士卒。


在促进医疗、农业、基础设施、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贯彻“实践出真知”的方针,亲自跑到前线调研。


他在湖南的一段时间,完成了两项惠及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其中之一是修建韶山灌区工程,另一项是欧阳海灌区工程。为了修筑韶山灌区工程,华国锋带着干部,沿着全长240公里的主干渠几乎是完完全全靠着步行走了一遍。


建成后,这项工程为100多万亩的农田提供了水源,大大改善了韶山沿途乡村农田水利的状况。


在农业上,他大力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项目,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后来这项技术成了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大变革,足以载入史册。



华国锋在湖南的一段时间里,完成了两项水利工程建设,一项是修建韶山灌区工程,另一项是欧阳海灌区工程。


韶山灌区工程是要引涟水入韶山,改善沿途乡村农田水利状况。这条引水灌溉渠的主干全长240多公里,可以为100多万亩的农田提供水源。为了修建这项工程,华国锋亲力亲为,几乎靠双脚沿着主干渠走了一遍。


“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在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上过。” 这是《湖南文学》杂志将华国锋的这段经历写成的民歌,成为对华国锋同志和十万工人辛勤劳动的赞扬。


华国锋在湖南这段时间的工作,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称赞他讲实话,是老实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基础工作经验丰富,有头脑,理论水平也行。



四、担负重任:“你办事,我放心”


1966年,华国锋担任湖南省主要领导职责后,在任上尽力稳定全省秩序,恢复生活稳定,尽力排除多方面干扰。在他的努力下,湖南全省的经济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动。这又一次让毛泽东看到了他在工作上的能力和务实的态度。


1971年,华国锋进入中央,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全力协助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有力地维护了物价的稳定。他对农业的贡献尤其突出。在他的努力下,全国的粮食产量得到稳速增,粮食价格保持稳定,供应充足。


1976年,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在周恩来逝世后,接替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工作。


毛泽东临逝世之前,亲笔给华国锋连着写下三张纸条,“慢慢来,不要着(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此时毛主席的手已经握不住笔,曾经苍劲有力的笔迹变得十分潦草。



对此,流传着很多说法,最多的一种说法就是毛主席给华国锋的亲笔讯息,是表明了毛泽东想钦定华国锋作为他的接班人,但跟在毛泽东身边长达二十余年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否认了这个说法。她认为,毛主席和华国锋当时的谈话,是在谈及应对国内事务的方针。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张纸条是对华国锋是否堪担大任做出了肯定。华国锋对此的反应是:“历史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必须不计个人安危,勇敢担当起来”。


在毛泽东逝世后一个月,他曾经高度评价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和中共元老李先念对华国锋进行了支持。很快,他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成了稳定局势的关键人物。


1980年,历经风云的华国锋决定隐退。作为一名一直保有“平民意识”的领导人,他的退休生活可谓是平淡又不失乐趣。



五、隐退二十七年,过着平淡生活


坐落于北京西部,有一条史家胡同,这里曾经住着很多名人名士。


1号,是臧克家的故居,8号是江南望族、革命家黄敬的故居,51号是名士章士钊先生的故居。他的女婿是著名的外交家乔冠华。53号,是邓颖超亲手题名的“好园”。文化名人蔡元培、赵树理、箫乾等也曾经住过这条胡同。华国锋晚年就悠然地生活在这里。


葡萄的种植,成了华国锋隐退生活的除书法以外另一项重要乐趣。


走进他的四合院,前院布置了一个小型的瓜果园,充满着田园风趣。挂满瓜果的藤蔓将正房荫蔽着,凉风习习,显得十分清爽。


华国锋的妻舅说起,在1983年华国锋就特意到北京城郊好几个葡萄园进行拜访学习,习得种植和管理葡萄的技术。


回来后,四合院里的小型花果园,最多的时候种满了5、60种葡萄,一到收获季节华国锋还会摘了送给部队的战士们。他的外孙女王苏佳说,姥爷在对葡萄的判断力很高,几乎是还没种出来,他就能凭生长时的条件告诉她,长出来的葡萄会是什么样。


尽管他种出来的葡萄特别好吃,他自己却是不能多吃的。华国锋被检查出了糖尿病,饮食被夫人韩芝俊严格控制着,连早午晚的主食都要精确到以钱为单位。



华国锋平时极少出门,但每年有两天,他一定会和家人前往毛主席纪念堂进行瞻仰,一是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一是毛泽东的忌日:9月9日。


在毛主席塑像前,他一定会恭恭敬敬,庄严地喊口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2007年的毛泽东诞辰,是华国锋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曾经在中南海担任警卫、将毛主席的遗体送出中南海的陈长江,每年也都会在纪念堂等候华国锋一起,向毛泽东致敬。


但令陈长江最为感慨万分的是,在2008年的9月9日,他再也没能等到华老的身影。因为这一年的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他再也没能听到华老为他们喊口令了。



六、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共党史人物研究进展:华国锋若干史实还原》

2.环球人物:《华国锋晚年生活:藏起脏衣服,偷偷交给老伴洗》,2011年08月刊

3.新华社:《王沪宁: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4.南方周末:《山西一亿建华国锋陵墓?》

5.党史文汇:《三晋文化研究会举行座谈会纪念华国锋诞辰90周年》,2011年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