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带一路”能走多远

2016-12-26 肖仲华 肖仲华开讲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官方和学界有太多的解读。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带一路”:远水能救近火吗》、《“一带一路”:转型不成变转身》之类的文章,质疑这一战略的实际意义。两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观点也有了一些变化。

最近在讲学的过程中,我有一个观点:“一带一路”是条别无选择的路。对中国而言,固然不是最优选择,也不是次优选择,但算得上是第三优的选择。

作为经济学者,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政府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遵守WTO的国际规则,以避免西方大国在WTO保护期限到来之时对我们采取负面的行动。今天看来,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开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出口经济主要依赖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美国大致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国,欧盟大致第二,日本大致第三。就在月初,美欧日相继宣布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这意味着三大主要出口市场已经正式启动了对我们关闭大门的程序。

事情当然会远不止这些,更糟糕的一定还在后面等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面临过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过去的几年做过探讨,有过批评,也有过呼吁,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在过去的几年,至少我个人一直如此主张:第一优的选择是改善国内环境,大幅缩减行政编制,为降低百姓税负创造条件,对企业和个人都实施减税和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从而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创造动力。第二优的选择是放弃出口退税政策,真正公平、公开、透明地展开竞争,只要内需起来了,出口下降就不是事。与此同时,对严重产能过剩的国企进行关停并转,股改和私有化,从根本上解决过剩问题。第三优的选择是在内需无法振作,结构调整和转型也无法进行下去,美欧日等传统出口市场也无法维系的情形之下,只好“转型不成变转身”,向周边和不发达国家输出和转移产能。这所谓第三优的策略,就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回过头来看问题,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能较早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应该是自知即便WTO保护期限到来,我们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履约WTO若干承诺,早知道会有今日之局面,也早做好了应对今日局面以及今后更糟糕局面的准备?

中巴铁路、中老铁路相继开工。今天又得知泰国的克拉地峡人工运河也已开工。“一带一路”的节点在逐渐打通,“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似乎在逐渐显现。

我不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反响如何,从泰国的反映看,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欢迎与配合的。我所在的曼谷吞武里大学就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泰国的媒体也对“一带一路”很热情。下图就是泰国媒体对开挖克拉地峡运河对“一带一路”战略地位的描述。

下图是中国对克拉地峡战略地位的描述。

“一带一路”能否拯救中国经济,我不敢肯定。从泰国的情况看,似乎多少有些希望。中泰之间的贸易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这是了不得的数字。中美、中欧贸易都是5000多亿美元,中俄贸易也就3000多亿美元。这样比较,似乎能看到周边小国的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

作为别无选择的路径,“一带一路”到底能走多远,能有多大的成效,这就要看我们的外交能否先打通“一带一路”沿线的各种节点了。如果说克拉地峡是物理的节点,那么外交上的努力就是文化和软实力的节点了。近年来,四面楚歌的味道越来越浓,外交策略真的是需要反思了。如果“一带一路”也不畅通,拯救中国经济就彻底没有希望。

近期中国各级政府都在高歌“一带一路”,到我们曼谷吞武里大学来参观的国内考察团也络绎不绝。所谓经贸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先行,思路似乎也对。

虽然是一条别无选择的路,毕竟也是唯一可能的活路了。怎么走,能否走好,需要顶层设计。至少要吸取过去进军欧美日韩市场的教训。泰国这些周边国家,基本也都是自由市场经济体,自由市场就有自由市场的规则,不守规则是长久不了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