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要编造"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肖仲华 肖仲华开讲 2019-12-19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无人不知,但其真实性的确十分可疑。西周时期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两件改变历史的事情:一是西周初期的“三监之乱”,二是西周末期的“烽火戏诸侯”。“三监之乱”奠定了周公旦的圣人地位,也导致了影响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周王朝礼制的诞生。“烽火戏诸侯”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诞生,也开创了东周以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纷乱,并最终导致周王朝的覆灭。

如此重大的事件,其实是人为编造的。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故事?控寻背后真相,可以寻找些许历史真相。
01
清华简的提醒

“烽火戏诸侯”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清华简》中的史书《系年》对周王朝的纪年史居然完全没有提及,这太不可思议。
纪年史是要记述每一年的重大事件的。清华简记载的历史是,周幽王欲废申王后之子姬𦥑的太子位,重立褒姒之子为太子。太子姬𦥑随母后一同逃往母后的娘家申国。周幽王主动出兵攻打申国,结果被申国和犬戎联军给打败了,战死于骊山。申侯立太子姬𦥑为周平王,迁都洛阳。但是,“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按这个记载,周平王继位后长达9年的时间里,得不到各诸侯国的承认。与此同时,以虢国国君姬翰为首的十多个诸侯国拥立了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姬望为周王,即周携王。
周携王在位21年。其在位期间,北迁都城至钜鹿,以此为根据地,南通荆楚,北结燕国,东联齐国,西善晋国,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周携王21年,晋文侯在得到周平王允许其入朝为公,主持王政的保证后,才袭杀周携王,并结束两王并立的局面。
关于东周初年,二王并立的事情其实诸多史料均有记载,只是一般都认为周平王才是正统继承者,周携王是争权的分裂势力,死有余辜罢了。
实际上,分析西周末年的政治格局,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周平王恐怕才是一位杀父轼兄的篡位者,其背后是各种政治力量的疯狂角力。
02
从“共和”到“宣王中兴”:历史多有篡改

西周后期的周厉王时期是一个分水岭。史料记载周厉王横征暴敛,导致民众在厉王三十七年(前843年)发生暴动,不得不外逃。太子姬静在百姓暴动时躲进了召公家里。召公对暴动的民众说,厉王无道,但太子无罪,说服民众,让姬静即位,并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再演“三监之乱”时期的周召二公共同执政的故事,史称周召二公“共和执政”。此时,周厉王仍健在,“共和”14年后才去世。
反观周厉王时期的东征西讨和经济改革举措,比如重视农业,试图打压诸侯豪强的势力等,其实并无什么大的错误,无非是试图消弱周召二公及申伯等豪强的势力,重用年轻的荣国国君与之搞衡,得罪了他们。最后,周召二公及申伯等诸侯策动了所谓“国人暴动”,还假装太子姬静躲进了召公家里,实际上就是事先策划好的暴力政变。
太子姬静即后来的周宣王。周宣王母后是申国国君公子诚的妹妹,申伯是宣王妻舅。表面看是周召二公“共和执政”,实际上申伯的权力非常大,“国人暴动”的背后难免有申伯的影子在作崇。这从“宣王中兴”的故事可见一般。
宣王在位50年,总体上算是平静,尽管期间也有多次针对诸侯国的战争,而且多数是周王室战败。宣王死后,其子周幽王即位。令人费解的是,周幽王居然又娶了申国的公主做王后,生了个太子姬𦥑
宣王对申国可谓是感恩戴德。不仅让申国国君世袭了朝廷的权力和伯爵的爵位,为表彰申伯的贡献,还专门派“共和执政”的召公去灭了谢国,把谢国的地盘封给申伯,让申伯南迁谢地(今南阳)。
《诗·小雅·黍苗》大肆歌颂召公灭谢国,为申伯营造申国都城的功绩。《诗·大雅·崧高》更是大肆吹捧申伯的盖世功勋。召公作为姬姓王族,又是“共和执政”的双巨头之一,居然是小雅诗之。申伯作为异姓诸侯,居然是大雅诗之,还要召公去为申伯攻打谢国,还要营造好都城和宫殿,再迎接申伯迁居。这既与周礼不符,也不太合乎常理。较合理的解释是,申国当时确实强大,不仅要连续几代作周王室的王后外戚,还要位列三公,权倾朝野。厉王得罪他们的后果很严重,宣王自然不敢再造次。
宣王派召公经营谢地,大造都城宫阙,是否也有想借此让申伯远离朝廷,南迁偏安的意思?从后面发生的幽王亡国的故事看,很有可能。
03
“烽火戏诸侯”是假,得罪申伯是真

幽王暴戾的故事,基本同厉王一样。只不过厉王是“国人暴动”,而幽王则是“烽火戏诸侯”。
幽王为什么要废申王后的太子姬𦥑,改立褒姒之子姬伯服,是不是仅仅因为喜欢狐媚的褒姒,我们不知道。但申国自厉王以降,权倾朝野,连王后的位置都要申国专利,这倒是可以看到的史实。幽王不太待见申国,朝政依仗姬姓诸候虢国国君姬翰,在其支持下欲废太子,太子和申王后马上逃去了申国投诉。
申国立马在阳城(今信阳)筑起了太子城,养兵蓄锐,伺机而动。
幽王听到风声,出兵攻打申国,或者是申国联合犬戎起兵造反,总之双方的确发生了战争。幽王战败被杀,太子姬𦥑在申国支持下即王位,然后东迁洛阳,以便离申国(南阳)更近,更安全。
幽王和新立的太子伯服均死于申戎联军刀下,主持朝政的周召二公和虢国国君姬翰等人另立了姬望为王,并不承认申国自立的周平王,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长达九年。
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或许幽王与申戎联军开战时,的确点过烽火,诸侯们赶到时,幽王已死。于是诸侯们另立了周携王,如此而已。
04
申伯太“阴功”,后果也很惨

申国自厉王-宣王-幽王一直都是周王室王后的专供者,到周平王以后当然会继续坚守这皇亲国舅的专利,我们可把这种功夫戏称为“阴功”。可惜的是,申国没想到先杀周幽王再杀周携王,这杀父轼兄的把戏一旦上演,后果就很难料想和掌控。
平王东迁,开启的不是盛世,而是乱世。与平王东迁有关的,除了申国,还有两个后来的超级大国,楚国和秦国。秦国因支持申国和周平王而获封诸侯,正式立国。楚国则因这杀父轼兄的故事而不再掩饰野心,再度称王。楚武王自东周初年开始东征西讨,完全不再在乎周王朝的什么礼制。尤其可笑的是,周王室东迁几十年后,楚文王直接就灭了申国。
楚、秦两大“野蛮人”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楚国在西周初年就称王,被周昭王多次讨伐,也被晋、宋、齐等霸主组织联军多次讨代,楚国逐渐放弃了称王的野心。到平王杀父轼兄故事上演后,楚国就不再矜持,再度称王,并开始四面征讨,并很快就灭了申国。申国比周王室早死400多年。
历史不可假设,也未必有完全的真相,但历史一定有逻辑,有前因后果。“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本不存在,之所以要编造,无非是因为杀父轼兄的事情无法掩饰,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只能编故事了。不管故事编得多精彩,杀父轼兄的大逆不道一旦发生,对社会的影响就是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你根本不知道它的恶果会在何时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我的视频直播《硬历史与硬文化》第27期讲《车辇舆轿:机械文明的肇始》,其中讲到这段历史,可点击本公众号下面的【阅读原文】直接收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