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钢琴还是学做饭:说说孩子教育问题

肖仲华 肖仲华开讲 2021-03-07
春节和孙子在一起,发现了一些孩子教育的问题。最近又有朋友聊到孩子教育的烦恼与问题,我决定写篇文章,谈谈现实中存在的孩子教育问题。
  01
教育的终极目标
人生的目标当然是幸福,教育的目标自然是培养幸福生活的能力。幸福的概念很空泛,我们得找到通往幸福的钥匙。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孩子找到这把钥匙。
人生的过程是复杂的,复杂在人生自始至终都将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教育的目标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观察现象,面对问题,思考和研究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付诸行动,彻底解决问题。人生就是在不断面对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成长,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在解决问题后享受成就感。有快乐,有成就感,这就是幸福生活了。
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应试能力,也不是培养生产工具。尽管这些都可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这些应有之义都包含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中。应试是解决考试的问题,生产劳动是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但人生面临的问题远不只这些,还有更多存在的思想问题、情感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
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自然的人凭力气和技能吃饭,社会的人靠知识、关系和资源谋发展。自然的人只能解决生存问题,社会的人才能解决发展问题。所以,要想较全面地解决人生终将面对的各种问题,光有力气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人的社会化能力。人的社会化能力涉及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两个字:理性。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逐渐理性化的过程。简单点说,感性是人的动物性,一切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性,但理性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的体现,是走向智慧生命的必备条件。
所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从理性思维能力着手。科学是理性的,因为科学的本质是逻辑,而逻辑思维正是理性思维最本质的内涵。但光有逻辑思维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人除了理性还有感性的本能,人类社会也是感性和理性共存的复合体。只有能体会他人的感性,控制自己的感性,以理性思考问题,以尊重感性的方式表现,才是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我们总是讲教育的目标是学知识,错了,知识只代表你懂,不代表你能。我们也总是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格,也错了,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有完整的人格,谁都有人格缺陷,这是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环境决定的。培养完整人格是个伪概念,做不到,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追求相对完整的人格。正是因为这世界上压根不存在完整人格的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各种不同的人格不完整的人,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面对不同的人格不完整的人,学会与之相处,并能合作共事,以图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才是教育的真实目标。
知识、技能、智商、情商、逆商,如此等等,其实都是在尽可能完善人格,但目标都是解决现实的问题。工作的内容是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生活的内容就是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人相处就是解决与人相处的现实问题。不解决问题,一切都是零,工作不可能出成绩,生活不可能有质量,与人相处不可能愉快和谐。这样的人生就是完全失败的人生。
不管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孩子终将走向社会,并面对社会里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考试固然可能上个好大学,甚至可以找个好工作,但解决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最终都将是人生的失败者。或者可以这么说,会考试只解决了读书的问题,但未必能解决工作和生活的现实问题。这一点,谁都知道,但就是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02
考试的本质
今天的学校教育说到底就是教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占主体,人文知识做补充。
科学就是逻辑,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围绕逻辑展开。只要掌握了逻辑这把钥匙,一切科学知识都能很快掌握,并不困难。我们的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知道传播知识,不知道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传播知识靠填鸭和考试,不知道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靠围绕问题而展开。
西方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是围绕问题而展开整个教育活动,知识的传播也是围绕问题而无形地推动。西方课堂圆桌会议式的教学形式背后,是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思考和研究问题,最终找到答案和解决办法的一种形式,不是带着学生做游戏和玩嗨那么简单。
研究和解决问题当然要靠逻辑思维,围绕问题去查阅资料是培养阅读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然也是学知识的过程。围绕问题而学习,集知识传播、资料整理、逻辑思考等一切教育的使命于一身,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教育方式。
考试是什么?考试就是摆出问题,然后让你解决这些问题对不对?背公式,做试题是培养数理逻辑能力。这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但这不是全部。除了数理逻辑,还有辩证逻辑。数理逻辑解决科学问题,辩证逻辑解决社会问题和工作与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解决问题都靠逻辑思维。
社会除了科学,还有非科学,比如情感和感性就是非科学,是科学解决不了的领域。所以除了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还要培养逻辑之外的理性和感性认知能力。理性思维除了逻辑,还有对社会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比如对法律、道德、情感的认知、适应与处理能力。人不能没情感,否则成了机器。人也不能只有情感,否则就是动物。人得既有情感,更有理性,毕竟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复合体,而且终归是要被培养成为成熟的社会人而非自然人。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其实就是将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社会人既有情感需要,就必须有情感认知能力,必须有能力处理情感问题。亲情、乡情、同学情、战友情、同事情以及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等等,都是情感问题,都需要处理好。法律是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底线,所以要培养法制意识。道德其实是处理比法律要求更高水平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一种方式和路径,因为道德是一种文化和风俗上的共识,依德处事很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除了公式化的科学知识,我们的考试也会考你的人文知识和能力。比如各学科考试写作,无非是考你的逻辑能力和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其实就是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答能力。无逻辑不成文章,没人文认知和情感与情怀就没有思想灵魂,没字词句的表达就没有内容。文章=内容+情感情怀+逻辑,其实就这么简单。
很可惜的是,今天的中国学校里,语文老师只能教学生字词句,到不了文章这个层面。这是因为多数语文老师自己都不知道逻辑为何物,情感和情怀也多为小家子气,这样子如何能教会学生作文?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多为中文系毕业生,没有经历过理工科的逻辑训练,他们不懂逻辑。
中国的文科生和艺术生,多数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是过度分科,过分专业化的结果,缺了西方大学本科阶段通识教育这一环节。
我在这讲考试的本质,其实还是讲教育的本质,是想围绕考试来解读教育应该怎么办,又如何能考出好成绩,毕竟考试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考试的本质,就会理解教育的本质,自然也就知道光靠死读书,死做题是出不了好成绩的。我们有许多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成绩好,一到高中就不行,为什么?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死读书能出好成绩,这个阶段主要是学基本知识和常识,但高考却是要考逻辑和情怀的,死读书不行了。大学以后及至走上社会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科学、理性、逻辑思维和情感情怀是一定混不好的。
总有人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出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上,我过去也这么认为,但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不是这样子的。中国的高考也是考科学和人文知识,也是考逻辑、情感与情怀,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恐怕出在学校教育上。你仔细观察今天的中小学,他们除了满堂灌以及无休止地做题,还能做些什么没有?没有对吧?
中国教育最急需改革的不是高考,而是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看到最近有人大代表提议中小学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后再放学,不要带作业回家,我举双手赞成。尽管这建议的出发点是给家长减负,但多少能逼着学校改变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的本质并非为了提高应试能力,事实上也根本提高不了应试能力,它其实是老师教学无能的一种表现,也是老师把教学任务甩给学生和家长的一种手段。真要高考成绩好,一定是我说的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这也正是高考指挥棒的目标所在。只可惜老师们没多少人真能读懂高考试题在指向何方。
  03
知识与技能培养要从基本生存能力开始
教育除了学校的问题,也有家长的问题。今天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内校外培训,尤其是以所谓的艺术培训为最。
艺术是人文知识之一,培养人文素养并没有错。但我们要知道,艺术是纯感性的领域,不是科学和逻辑。艺术与逻辑几乎是对立的,可以说有逻辑就没艺术,一个人一旦被逻辑化思维武装了,艺术细胞基本会死光光。我们身边那些文科生,尤其是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人们,没有几个是具备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原因就在于他们必须生活在相对纯洁的感性世界里。一旦其感性世界被理性入侵,就会变得毫无艺术创造力。艺术是情感和情怀的表达,甚至是情绪的表达,理性和逻辑是压制感性和情绪的,双方是冲突和对立的。一个诗人,一个画家,最好是越单纯越好,永远生活在青春年少时期,一旦变得“世事洞明”了,就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原因就在这里。
明白了这个简单道理,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个现实问题,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艺术人才吗?你的孩子真的有艺术天赋吗?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孩童般的感性世界里一辈子吗?这真的可能吗?
记住,教育说到底是要将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将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在人类社会里,谁更理性,谁更有生存和发展能力。谁更感性,谁就更不适应社会环境。谁能高度理性,又不失人文情怀,谁就是智商、情商、逆商兼具,人格相对完美,生存和发展能力更强的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最后一种。
当然,艺术培养不是不可以,只是相对理性和逻辑能力培养而言,其意义要小得多,毕竟人天生感性,不需要培养也有太多的感性存在。
我春节期间看到孙子被送去老远的地方学绘画,学做手工,花钱不说,花费的精力也不小。另一方面,我也能看到孙子的另一面,连最基本的劳动能力都不具备,比如洗衣服,做饭,收拾自己的房间,做家里的卫生,如此等等,一样都不会。
我就在想,洗衣、做饭、做卫生收拾房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果连这些都不会,却跑去学做手工,这难道不是本末颠倒?
朋友说他们家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不仅花了大价钱买钢琴,还花每小时几百元去请钢琴教师。我就想问一句,孩子会做饭不?要我说,一个女孩子,如果能把弹钢琴的时间用于做一手好菜,她一定会幸福一辈子。你想啊,有几个男人愿意天天听自己的女人弹钢琴?又有多少男人更希望自己的女人做一手好菜等自己回家吃饭?中国走向世界的并没有几个钢琴大师,但中国的餐饮却打败全球无敌手对不对?不要以为弹钢琴是阳春白雪,做一手好菜是下里巴人,未来的世界很可能是完全颠倒过来。
今天有太多的女人尤其中年女人在抱怨自己的男人不落家,甚至有外遇,她们就是不去想想,一个男人是愿意在家听女人弹钢琴(更可怕是东长西短的乱弹琴),还是更愿意吃一餐女人做的好饭菜,体会一下家庭温暖?
如果女人要同男人一样去外面打拼天下,就不要抱怨男人不体贴,反之亦然。男女都要打天下,还扯什么家庭啊?社会要分工,家庭亦然。有人打天下,有人理家务,这样才和谐。
今天的中国孩子,不管多小,几乎人人都在学绘画和各种课外恶补,唯独少有人让孩子先学会最基本的劳动能力,连家务都不会。这样下去,未来的孩子们难道都不需要家庭和家务了么?或者未来所有的家庭都是天天吃外卖,家里不生火做饭?
或许未来真是如此,但在我看来,一个女孩子最好先学会做家务,再谈别的。我还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谁能做一手好菜,一定会比弹一手好钢琴更能获得好的生存空间。有多少家庭花大价钱买了钢琴,结果就成了家里的摆设,除了占地方,或者还有点显摆的功能,还有更多的意义吗?
孩子从小要培养的能力,我看应该是如下几点:学会观察世界,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阅读,学会动手,学会察言观色体会人情世故,学会尊重别人并善于与人相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不以自己为中心别太自我,学会试着去解决自己面临的一切问题,就从做家务开始。我所说的这些,基本都是围绕教育的终极目标展开。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哪怕是年近六旬的人了,仍然连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遇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诉求和感受,除了发脾气,说大话斗狠,恶语伤人,把问题搞成矛盾,把矛盾搞成灾难之外,屁本事没有。这种人在社会上永远是只制造问题,不解决问题。如此失败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会发现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一家如果有多个孩子,往往是老大最霸道,属于上面说的失败人格类型。同时又往往是老小最混帐,喜欢拿来主义。一般而言是处在中间的人格相对完整,既善解人意又能面对问题和理性地处理问题。这固然不是百分百如此,只是大概率现象,但思考背后的原因却能够发现有一些价值的道理。
老大从小做个儿,习惯了颐指气使。老小从小受呵护,习惯了凡事靠别人。中间的两头受挤压,学会了不自我,学会了忍让,也学会了上下协调解决问题,这也形成了习惯。是这个理儿不?
家庭环境造就人,我们要从这种家庭环境造就人的现象中去发现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培养孩子的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而不是远大的出人头地的理想目标。这世界永远是正常人能做事,能出成就,不可能是人格极不完整的人能成大业。不成大业但能过正常人的日子也是幸福,成不了大业却成了人人敬而远之或避之唯恐不及的歪瓜裂枣就不可能有多幸福了。
  04
正确面对国学教育
中国的国学分三个板块:经学、纬学、谶学。经、子、史、集属于传统经学范围,是国学的精华和主体。此外的命理学、风水学以及推背图一类预言学都属于谶纬学的范畴,历来都不登大雅之堂,却又为民间推崇和迷信。
经学是经世之学,教我们做人做事以及治国理政的基本道理。谶纬学是玄学,也有朴素的逻辑和劝世的意义,但又多存玄幻色彩。
今天国学在孩子教育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国家重视,民间也推崇。但国学教育应该有正确的方向,不可走向歧途。经学讲仁孝,这是精华。谶纬学讲风水命理等,固然并非全无道理,但对孩子并无任何好处。
人生在世,做人做事毕竟是第一要务。如果迷信风水命理,人就不用勤奋努力,只等阴阳二宅有个好风水,出生有个好日子,然后就坐等好运到来了?
我们有些人对谶纬学迷信之至,凡决策事情都以风水命理为出发点,这很要命,会毁了人的一生。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不可能有多大的上进心。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迷信儿神仙。
在科学的时代,科学固然不能解释一切现象,但科学毕竟是主流,是社会和政府决策一切的依据。你决策问题若不是依据科学和法律,而是迷信的一套,自然就会与社会和政府脱节,与人际相冲突,而且必然会处处被动。政府断是非只会依据法规和科学,不会依据你那一套迷信的东西对吧。
所以,谶纬学的一套,作为成年人的兴趣可以研究,但千万别让孩子知道你是与科学时代背道而驰的人,这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生。研究谶纬学的人,多数都神神叨叨的。作为娱乐或者作为决策参照的一个方面都无可厚非,但把它搞成决策的唯一依据就是害人害己。道理非常简单,科学时代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科学思维,唯独你是谶学思维,你怎么可能与人相处得好,别人又怎么可能全听你的呢?
比如我做房子是以采光、舒适、绿色环保和漂亮健康为决策依据,而你偏偏是以风水为依据。我要做排水,这是为了安全,你说那破坏风水,决策依据不同,意见就相佐,冲突就来了。我要改善环境,改种风景树,你说那灌木丛不能动,因为破坏风水,决策依据不同,冲突和矛盾又来了。有冲突和矛盾了,应该听谁的?当然应该是以科学和法律为准绳了,无论社会还是政府,都不可能以风水为依据对不对?
太过迷信,在社会上难免会处处与人冲突,本质上是与这个社会作对。这样的状况,误一代可以,绝不能误二代三代。
我们有些人之所以迷信,根本原因恐怕还是不自信。自己的一切得来并非靠本事挣来,自然就不相信自己努力能改变人生,以为自己的一切得来都是因为有个好祖坟,有个好阳宅所致。果真如此,那还要什么人生奋斗啊?
我们敬佛敬祖,也尊重传统国学的一切学问,是因为尊重人类文明的过往,同时也是鞭策自己修身养性,努力做人做事,在不与科学和法律相冲突的情况下尽可能尊重风水命理的参考,绝不应该是轻做人做事,重迷信活动,无视科学和法律,把命运交给风水命理来决定。
写这一段是因为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就算是多余的话吧。
文章写得有点长,先说到这里吧。教育是个大话题,否则也不会有教育学这个学科存在。我在我的新书《文明与幸福:人类行为的逻辑》中对教育问题也多有探讨,有兴趣可以读一读。新书各平台有售,需要我本人亲笔签名书的朋友可加我助理微信(18971021269)联系相关事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