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海涛:供给侧改革——思路的转变 | 教授观点

2015-12-07 长江商学院MBA

| 长江商学院MBA |

A World-Class MBA Program for China Business


教授观点 | 李海涛教授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李克强总理17日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供给侧改革”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高频词,何为“供给侧改革”?与此前的改革有何不同?


此前中国的经济刺激主要集中在需求端,代表案例是“四万亿刺激计划”,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由于海外经济体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淖之中,出口疲软并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应对这种风险,中国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当时初步匡算下到2010年约需投资四万多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据了主要的比重。


图表1:“四万亿刺激计划”重点投向和资金消耗


资料来源:Wind


可以说,“四万亿刺激计划”是2009年A股牛市最直接的诱因,在那一轮牛市中,有色金属、煤炭采掘、黑色金属、房地产、建筑材料等最直接受益于终端需求提升的行业都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涨幅。


图表2:2008-2009年牛市中“煤”飞“色”舞成为领涨板块


资料来源:Wind


那么所谓“供给侧改革”和此前的“需求端刺激”有何不同呢?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看,“需求端刺激”本质上是凯恩斯学派,注重短期的需求管理,这一学派诞生于1929年大萧条之后,在欧美风行一时。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英美等国陷入滞涨,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供给学派应运而生,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供需是不均衡的,滞胀的原因是有效供给不足,需要通过增加供给来恢复经济的均衡。


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是较为著名的供给学说的追随者,面对“滞胀”和高失业率,里根总统主要推行的政策包括:减税方案、放开竞争、加大科技投入,而撒切尔夫人除以上三点外,还推行了“私有化战略”——对于比重高达40%的国家企业采取了大规模拍卖、关闭、改制上市等措施,到撒切尔夫人任期满时,英国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已私有化。


从效果上看,供给学派和需求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效果的长期性和短期性,从短期效果看,供给学派提高了财政赤字,而政策效果也并不如需求学派立竿见影。而在中国领导人开始释放“供给侧改革”的信号后,市场对于进一步“大规模刺激”的预期有所落空,大宗商品价格立刻承压开始下行。


图表3:大宗商品价格近期进一步下行,反映市场对“大规模刺激”预期的落空


资料来源:Wind


但从中长期来看,供给学派的政策效果非常显著,上世纪90年代左右,英美等实施了供给学派政策的国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财政预算平衡、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国际竞争力也大大提高。


事实上,中国曾经有过类似的供给学说理论的实践,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通过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式以应对需求不振,例如对于棉纺业的减产增效。从1978年到1981年3年间,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是过去26年增速的近三倍。这一时期是棉纺织业体制转轨的开端。到1981年底,基本形成了供求关系影响产品价格的市场环境;但是依然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进入比较自由;不同类型企业待遇不同的问题明显;产权结构仍然以国有为主等问题。而进入90年代以后,棉纺织行业出现了相对份额下降,过度竞争,效益状况继续下滑,但生产能力仍在持续增长的情况。


1997年11月3日朱镕基在上海考察棉纺业时指出,要把亏损严重的纺织行业的压锭、减员、增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的突破口。同年11月6日,中国纺织总会提出,必须在三年内淘汰一千万锭棉纺锭。此后,政府通过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方式,使得棉纺业迅速出清了过剩产能。


除棉纺等行业的减员增效外,当时的政府还放松了对于房地产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等的管制,同时,在国企改革、兼并重组和整体上市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当时的改革直接受益了中国21世纪之处的飞速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四万亿刺激之后,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脉冲式的经济增速企稳,但此后又开始减速,同时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煤飞色舞铁公基”等行业的过剩产能直到今天还未能完全出清。


图表4:两次改革对于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


资料来源:Wind


那么,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内容可能包括什么?


从国际经验看,供给侧的改革的措施可能主要包括:通过减税降低企业负担、通过紧货币出清过剩产能、通过私有化等方式进行国企改革,通过放松管制的方式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等。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税制改革尚未完成,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较为严重,目前并不支持减税的可能。如果收紧货币,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将陡然增大,也并不适合。而从高层释放出的“党管国企”等信号来看,将国企私有化也不现实。因此,在一些行业放松管制,从而重构产业竞争格局,是目前来看最为可行的措施之一。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注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