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收割机被堵事件:官员缺德,祸患无穷

极目新闻领导公开“记者毕节采访被打”细节:他们打人后擦去指纹

突发!员工跳楼!只拿低保工资!央企设计院集体罢工!

突发!北京某院集体罢工!

退休后的温家宝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科技创新、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北京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这些科技热点

2023北京两会

拉开帷幕!

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

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科创企业发展、科技人才培养、

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热点话题

有哪些建言?

一起来看看!


关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市人大代表沈洁建议,加快《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订,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筑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四梁八柱”。


市政协委员刘学增认为,作为改革“试验田”,中关村应率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应推动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五链”融合发展,在中关村率先建成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高地。


市政协委员聂祚仁建议,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要强化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推进科技攻关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明确各类主体在深度融合中的定位和运行机制。


市政协委员许莉建议,要同步畅通国际、国内和区域三个循环渠道,既要“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北京对发达经济体的开放,也要“请进来、带回去”,促进发展中经济体向北京的融合,要构建北京国际科创生态体系。


关于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梁雪青建议,增强对独角兽、小巨人等类型企业的培育,加大力度突破科技核心底层攻关技术,以实际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印奇建议,要深化新三板改革创新,吸引更多优质的科创企业上市,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推动更多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优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首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李志起建议,建议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生态,大力支持开拓创新,激发民企活力,大力支持数字化转型,帮助民企提质增效。


市政协委员齐向东建议,北京应强化“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揭榜,牵头开展协同式技术攻关,并给予政策倾斜,为资源高效配置提供便利。


关于科技人才培养


市人大代表苏海佳、王稼琼建议,强化首都高校学科建设,加快建设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市政协委员杨金龙建议,应增强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放宽高精尖创新人才落户门槛,突出政策支持的系统性和精准性。要推进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流动配置,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关于推动首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市人大代表高踪阳建议,落实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方面的国家标准,加强城市功能类和基础设施类建设;建立健全环卫规划体系,统筹各区环卫资源,统一工作标准。


市人大代表郭继孚建议,坚持减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供给和建设力度,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通勤能力,增强城市活力。


市人大代表王月波建议,制定生态涵养区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按发展需要分步给予支持,推动生态涵养区实现进阶式提质升级。


市政协委员李岩建议,北京市具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基础、条件和能力,应坚持提质增效,引导建筑、交通等关键行业领域节能减排,要抓住重点区域、工程,打造一批零碳电力供应、零碳建筑供暖、零碳交通区域等示范样板。


市政协委员苏健建议,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激励举措,鼓励数字平台运用新兴技术,打通衣食住行用绿色场景,构建碳普惠生态圈,建立“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受益”的可持续碳普惠模式。构建碳普惠生态圈,将北京市打造成为全国低碳生活建设标杆城市,逐步实现低碳生活消费模式在全国推广。


市政协委员相均泳建议,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本市绿电消纳能力,确保绿电进的来、用的好。让绿电顺利“进京”,可通过建设能源互联网,构建坚强可靠、灵活智能的受端系统,全面提升外调绿电消纳能力。同时,强化更远合作,加强与更远省份合作,构建电力远距离、大范围配置体系。


市政协委员吴涛建议,要用足碳减排支持政策,降低项目融资成本。要用好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推动多领域碳减排。不断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依托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新能源汽车类绿色金融产品。用好国际自愿碳减排市场,吸引国际绿色资金。


关于发展数字经济


市人大代表胡志强建议,要打造“数字平台企业标杆”,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探索平台经济新模式;以云计算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发挥央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势作用,打造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李平建议,要立足数字金融,聚焦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动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关注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进程,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赵勇建议,在博物馆、少年宫、学校、公园等多类型场景落地应用方案,让科普实现广泛普及和寓教于乐。同时,积极开展数字艺术、沉浸式演出等数字文化场景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范晓忻建议,通过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基础研究,并发挥民营企业创新灵活的优势,形成更多标准。而在场景应用层面,需要加快政务场景的数字化应用和创新。


市政协委员刘郁建议,应加快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涉农企业种养殖信息数据化、网络化,引导制造类企业提升原料、产能和供应链数据管理能力。支持小微经营型企业增加服务信息投放、优化服务终端设置,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往期精彩

• 尹力参加海淀团审议,要求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走在前列

• 激发创新潜能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解读《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

 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哪些成效,这场发布会告诉你!

• 高品质科技园区巡礼⑨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打造国家种业创新高地

•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出品丨创新创业中关村来源丨综合整理编校丨张涛
公众号又改版了,怕你们找不到我们建议大家将「创新创业中关村」设为星标★(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点点分享点赞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