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11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民族精神|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穆斯林兵工厂

爱伊生活 2018-10-2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622wtbdz&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由此拉开序幕。抗战期间,健儿在前方英勇杀敌,后方的军需共给也是源源不断。在西安,有一支回族同胞创建的建国机器制造厂格外引人注目,这支抗战时期号称全国最大的穆斯林兵工厂,在那个年代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1939年,回坊穆斯林实业家马福泽、社会活动家程正光、工商业家傅子和在白崇禧鼎力支持下,投资数十万银元合股创建建国机器制造厂(全国穆斯林最大的抗战兵工厂),地址设在大麦市街中段(后为西安模具厂,1970年更名为西安市第三机床厂),聘请马勋岑为经理,招收各族职工近百人,解决回坊就业问题。该厂设4个车间(机械加工、锻压制造、钳工装配、烧炼车间),生产电话机、汽车轴承,炼制汽车用油,研制生产远程炮弹取名“空中飞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的西京建国机器制造厂不仅每月需原料原铁500斤、钢板450斤、弓字铁是1800斤、石炭4000斤、木炭2000斤,而且每月还能出产钢轴珠900套及电话机。并多销往全国,1944年4月,完成了脚踏车自动发电灯等新兴设备的仿制。这些产品在当时国内生产落后和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为解决抗日部队的通讯、运输、武器弹药等起了很大作用,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见《中国回族大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中国回族百科全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943年4月27日西安大麦市街建国机器制造厂(兵工厂)向当局申请免除全体员工兵役。该机器制造厂生产抗战物资,直接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所有员工属后方“参战人员”,故免其兵役。图为免除建国机器制造厂全体员工兵役的批复。

约在1939年还研制成了一种远程炮弹,这是用几个炮弹简连在一起,大大加长了炮弹的射击距离,当时起名为“空中飞弹”。此成果研制成后程正光先生还专门到广西找到白崇禧将军(也是回族,他与李宗仁共同为桂系部队的首领),向他介绍了这一产品,白崇禧非常高兴并答应在1940年专程来西安观看,但由于局势及政治机关情况的变化,白崇禧未能来西安。

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程正光、中国回教救国会理事、建国机器制造厂创办者创办者程正光

建国机器制造厂生产的精炼植物油、电话机、汽车轴承等产品为抗日战争期间军需品的紧张问题得到缓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约从1944年开始,由于同盟军——美国空军进入我国领域与日寇交战,再加上中缅边境在中美两国军队联合与日作战,将侵略军打败,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的道路得到畅通。所以从那时起大量美国货进入国内市场,正因如此,建国机器制造厂开始亏损,约在1945年5月左右,工厂正式倒闭。在此之前,程正光与马福泽共同投资在西安北郊红庙坡购买了十亩土地建起了一些厂房,共同办了一个纺纱厂。建国机器厂倒闭时,此纺纱厂也未办起,所以将红庙坡的房地产划归给了马福泽,将大差市街的建国机器厂、房地产划归了程正光。

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陕西省分会理事长、建国机器制造厂创办者马福泽

马福泽(1900-1951)工商业家。河南洛阳人,1934年携全家迁居西安,经商办厂。先后创办大麦市街制革厂,建华织布厂(被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勤部第44军需布厂)、德顺恒皮毛行(1945年改为协盛皮行)中正门恒久茶庄,渭南大中花行。地处内陆省份的陕西,近代工业和发展比较落后,民国初期,大多数仍处于工场手业阶段,随着西北聚计机器棉花打包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近代工业的出现,渭南地区工业开始起步。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县有机械工业3个(棉花打包2个,面粉加工1个)。地处内陆省份的陕西,近代工业和发展比较落后,民国初期,大多数仍处于工场手业阶段,随着西北聚计机器棉花打包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近代工业的出现,渭南地区工业开始起步。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县有机械工业3个(棉花打包2个,面粉加工1个)。

被日军轰炸后的渭南机器打包有限公司

任国民政府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1938年秋,出任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理事长。同年11月23日,开斋节,西安回民坊各清真寺被日寇飞机轰炸之后,负责动员组织回民青年成立了一支救护队“西安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

中央赈灾委员会委员、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理事长兼洛阳西北中学校长马福泽手迹     

1940年资助教育,在故乡洛阳马坡创建“西北中学”。1942年洛阳旱虫灾期间,在洛阳马坡开设“舍饭场”,为灾民免费提供食物。热心民族事业,广交社会贤达,与回族知名人士白崇禧、王静斋、哈德成、马松亭等关系甚密

陕西省回教救国分会创办抗战民族宗教期刊《西北回民正论》8册,分别藏于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档案馆、已故回坊回族史料收藏者白文屏家。

1939年3月1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创办抗战民族宗教期刊《西北回民正论》,该刊创刊词指出:“西北是民族复兴的根据地,这里有广众的回民,蕴蓄着伟大的抗战力量……处处都表现出他们正在为着民族生存而拼命的奋斗……我们的使命是:1、提示回民救国途径。2、发动回民抗战力量。3、完成回民救国任务。”该刊开辟有“抗战专栏”、“战地通讯”、“时事短评”等栏目,每期均有抗战文章和由中国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提供各地抗战消息,第8期为《西安回坊被炸周年纪念特辑》。

该刊赢得回族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大家踊跃参与。所刊稿件来自国家政要、专家学者、实业家和阿訇。如:程潜题写刊名并于“西安回民住区被炸周年纪念”题赠该刊“永矢弗谖”四个隶体大字。


白崇禧为该刊的专稿《抗战两年的回顾与前瞻》以及《动员回族精神》,马福泽《抗战以来国人心理之演变》,萧德真阿訇《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回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回教斋戒的意义》,纳忠先生翻译文章《欧洲学者对于阿拉伯胜利的批评》。


同年八月十五日正式成立“西北回民正论社”编辑出版《西北回民正论》,地址设在西安回坊大麦市街89号,先后由西安启新印书馆、西安工商报社和西京平报社承印。

回族抗战史料《“六卅”优恤回胞》档案

档案1宗,民国廿十九年(1940)7月3日,陕西省赈济会、西安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民国抗战赈济档案。民国廿九年(1940)六月三十日西安遭日寇飞机轰炸。被炸回族同胞死伤惨重。西安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委托陕西回教青年服务团具领五千元。

陕西省档案馆《中国回教救国会陕西省分会》档案中理事长马福泽签署档案

由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回教救国会陕西省分会理事长马福泽先生监督发放。三千元分给被炸回胞,两千元分给其他较为贫苦者。《省政府报告》称:“奉派赴监散6月30日被敌机炸伤回民抚恤费三千元。职于8月8日赴回教青年服务团,会同马福泽先生监散被炸洒金桥清真北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小学习巷清真寺各五百元,北广济街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寺各贰百元,死亡66人每人19元3角,重伤14人发每人12元,轻伤15人每人8元,共散发洋3441。80元,不敷洋由回教公会持出发给。”

《西京市回坊6月30日被炸发放特赈清单》

往期回顾

人物|让日军闻风丧胆地回族抗日名将—乌默尔·白崇禧

历史|毛泽东如何评价马本斋?

视频|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义务撒播红色文化20载|回族老人用心讲述单家集与红军的故事

 免责声明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民族正能量,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表达为作者观点,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关注爱伊生活,了解更多伊斯兰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