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11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你知道么?中国最珍贵的四本《古兰经》

爱伊生活 2018-11-09

宁夏藏明代描金珍本《古兰经》


2007年,来自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经学世家的关清录阿訇向位于永宁县中华回乡文化园内的回族博物馆捐赠了一本明代描金珍本《古兰经》。


这本经书是关阿訇家的传家宝,传到他爷爷手中时就已八代了,此前的情况尚不得而知。“文革”时“破四旧”,他家被查抄,大量书籍被烧。他的爷爷将这部《古兰经》用塑料布包好藏于灶台石板下面,才躲过劫难。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老人打消了疑虑,才把秘藏了十余年的《古兰经》取出。在去世之前,老人向家里人讲述了这部《古兰经》的流传历史。由于有上油、着彩的压模牛皮护封,这部历经风雨、辗转经过多人之手的《古兰经》,依然完整。全书长26.6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分作30卷。虽然是用高档纸抄写而成,但由于年代久远,纸张老化、变脆,几乎每页的边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它的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部《古兰经》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前面几页的边框、空白处都有用金粉绘制的装饰图案。这其中既有花卉图案,也有阿文图案、几何图案,还有由几种图案混合的图案,正文书体娟秀流畅,每页均用金粉点描音标。封皮内用汉字书写了7个人的名字,名字前面两字均为“吴登”,后面一字分别为“平、贵、有、宽、榜、萧、成”七字。这些名字与这部《古兰经》有何关系,现已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关阿訇在此前曾请文物专家鉴定过,初步认定为明代善本。此前宁夏尚未发现过这么早的《古兰经》,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现在虽然展出多部《古兰经》,但都是清代以后的。不论是从年代还是从装帧来看,都以这部《古兰经》最为珍贵。

青海藏撒拉手抄本《古兰经》


2007年5月,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青海撒拉族手抄本《古兰经》影印本在青海西宁正式首发。长期以来,该部《古兰经》由当地“尕最”(宗教大法官)保存,目前,藏于该县《古兰经》珍藏馆内,保存较好,不轻易示人,被珍视为撒拉族800年发展历史的沧桑见证。


相传撒拉族先民尕勒莽和阿合莽牵一峰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1本《古兰经》,离开故乡撒马尔罕举族东迁,最终定居今循化县境。所带来的水和土现已无存,但《古兰经》至今保存完好。这部珍贵的《古兰经》共有30卷,分上下两函装,函封犀牛皮,其面压有精美的图案,每册封面为天蓝色丝绸精制,全书共681页,正文墨写,书写工整,字体浑厚,校勘精细,外用丝绸裹缠,装在一个约0.6米长的长方形抽屉木箱里。历史上,这本经典归世袭的“尕最”保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尕最”制度虽被取消,而《古兰经》仍保存在“尕最”后裔手中。由此《古兰经》曾几经易主。根据废除“尕最”制度后,甘肃临夏马安良仗势夺走《古兰经》,震撼撒拉八工。马安良返回临夏途中,突然狂风不止,雷雨交加,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使他无法翻越达里加山,只得返回循化将《古兰经》还给撒拉人。后来又被马步芳夺走,将其置于“回族教育促进会”。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归还给循化,照旧保存在“尕最”后代家中(1958年前由尕最后代街子乡农民韩五十八老人保存)。


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时曾出现焚烧经典等“左”的错误,循化地区也不例外。为使这部经典免遭厄运,当时在循化的撒拉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建议省委统战部以参加国庆十周年民族展览的名义将这部《古兰经》送往民族文化宫加以保护。此后20年无人敢于提及。1979年在西宁召开的《撒拉族简史》初稿讨论会上,反映撒拉族人民欲寻《古兰经》的愿望。当《光明日报》驻青海记者陈宗立同志得此消息后,于1980年2月28日《光明日报》第1054期《情况反映》栏上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人民要求归还<古兰经>》为题,呼吁有关部门协助查找。同年5月,陈宗立同志亲自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终于在地下藏书室找到这部《古兰经》。1982年,循化县人民政府派专人去北京接收并存放在街子清真大寺至今。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部《古兰经》不仅对研究撒拉族的来源、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整个伊斯兰教具有重大意义,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

北京藏元代抄本《古兰经》


现珍藏于北京市东四清真寺的元代手抄本《古兰经》,抄写时间为元朝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此经书手抄人署名为: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本·阿布杜拉哈曼。这部经书文字工整清秀,保存完好,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珍贵文物,也是宝贵的民族宗教文化财富,堪称国宝。

甘肃藏千年抄本《古兰经》


2010年12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首次对东乡族自治县藏《古兰经》手抄本进行了鉴定,定级为“一级文物”,并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了评价。


东乡族自治县藏《古兰经》手抄本用阿拉伯文抄写,牛皮压花封面,内页长38厘米,宽33厘米,每页11行,共536页,所用纸张为撒马尔罕纸,书写颜料为黑色墨汁,彩绘颜色以金色和宝蓝色等为主。由于长期翻阅,经书边缘有磨损或缺失,经书前13页的书法与后面的不同,也没有彩绘,专家认为其在传入中国前已经进行过修补。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在鉴定意见中表示,根据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及历代保管者口耳相传,这本《古兰经》手抄本是14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先贤哈穆则从撒马尔罕来东乡传教时带来的,现保存于东乡族自治县坪庄乡韩则岭拱北,该拱北的墓主人正是哈穆则。


为了稳妥起见,在鉴定过程中,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考古、纸张研究、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手抄本研究等领域的多名专家参加了鉴定,并对成书年代做出了判断。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最后鉴定认为:“经书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纸均盛于或起始于公元9世纪前后,综合该经书的传承信息、成书及修补的时间差等,初步判断其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李天铭是参加鉴定的专家之一,他说:“通过鉴定,经书的真假问题、基本年代都得到了解决,对于其准确的年代,还需要通过纸张鉴定等科学依据做进一步判定。”


“从目前的鉴定结果看,可以说甘肃东乡《古兰经》手抄本是中国保存最早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仅在当地保存就已经明确有600多年,从书法艺术上看,同青海循化的《古兰经》手抄本一样,都是阿拉伯书法‘三一体’,但东乡《古兰经》更加华丽和优美。”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特邀专家、甘肃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与出版办公室研究员虎隆说。


东乡族自治县藏《古兰经》手抄本笔墨流畅、遒劲圆通,书法艺术非常优美。为了进一步确定其成书年代,虎隆与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副教授张治中一起,将其与收藏在都柏林切斯特贝蒂图书馆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古老的《古兰经》纸张手抄本之一的部分章节进行了对比。


“我们逐字逐句地对照分析,惊奇地发现,尽管两者的字体不一样,但字体结构、章法和书法的神韵基本上一致。”虎隆说。

都柏林切斯特贝蒂图书馆收藏的《古兰经》手抄本以字体闻名于世,是10世纪阿拉伯书法艺术大师伊本·班瓦卜抄写的,他一生共抄写了64部《古兰经》,都柏林所藏是已知仅存的1部,其他的流传到了哪里,并不清楚。


虎隆和张治中通过比较后,大胆推测,东乡族自治县藏《古兰经》手抄本可能就是这64部《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不过,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认为,东乡《古兰经》手抄本身世及具体成书年代,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该委员会建议,将东乡族自治县藏《古兰经》手抄本送到北京做碳14检测,以确定纸张的具体年代,同时邀请参加过青海循化《古兰经》手抄本的专家对该经书做进一步鉴定。

往期回顾:

图文|你知道么?世界各国的古兰经,多是这位学者写的!

《古兰经》在中国大事年表

视频|古兰经的奇迹

视频|古兰经的奇迹2

阅读|古兰经的六大益处

法土拉•葛兰|《古兰经》:降示过程为何长达23年之久?

爱伊生活是穆斯林在线网站旗下平台,致力于弘扬伊斯兰文化,传承爱国爱教的穆斯林精神。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还是一种健全生活方式。我们旨在宣传伊斯兰正能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